第483章 成名(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861 字 2024-03-27

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返1977最新章節!

走紅當然是好事。

雖然此時無論是出現在舞台現場、廣播、或是銀幕上的那些知名紅人,人民群眾都隻一律會冠以“演員”這個最本質的稱呼。

但必須得說,這個時期,誰隻要因一首歌或一部電影冒頭兒走紅,他們從人民群眾中所獲得的東西,卻是哪個時代都不曾有過的。

彆說舊社會日進鬥金的“梨園名家”們遠遠比不了,就是今天所謂的“國際巨星”、“知名大腕”那也差得遠了。

那真是一種發乎至誠,無關金錢的尊重、厚愛、熱情和推崇。

對這一點,楊衛帆很快就有了切身的體會。

洪衍武給他的幾首歌曲讓他獲獎成名之後,他的生活確實改變了許多。

首先待遇一下被提到了正團級,行政工資拿到七十八塊,現在還有權力叫團裡的吉普車接送。

這可都是他自己掙來的,並不是過去靠家裡人的惠澤。他相信哪怕他仍待在“總政歌舞團”,他也很快會憑自己的本事擁有這樣的待遇。所以他享受得心安理得。

另外,就是似乎在突然之間,滿街都在放他的歌了。

隻要有收音機的地方,總是能聽到他演唱的《咱當兵的人》、《小白楊》和蘇曉明演唱的《軍港之夜》。

特彆是最後兩首歌,因為曲調更委婉,比第一首還要受青睞。廣播電台收到點播這兩首歌曲的聽眾來信,據說數量有好幾個麻袋。

以致於播放歌曲的廣播電台每次都要補充一句,“因為喜歡這首歌曲的聽眾眾多,在此就不一一念點播者的名字了。希望各位聽眾朋友們理解。”

這種轟動的社會效應直接導致他成了團裡的焦點人物。彆說排練的時候總是引來一大批的人來觀看。哪怕他在團裡的內部食堂吃飯,去內部澡堂洗澡都受到人們的矚目。

經常會有文藝女兵臉紅著偷眼觀察他,或是三三兩兩地跟著。膽大的或許還會來搭話要一張簽名。他便會帶著和氣的微笑滿足她們,然後看著她們帶著滿足感羞澀地逃離。

最讓他感到有意思的是,一個臉兒熟的食堂大師傅在給他打菜的時候居然也很客氣地問他,能不能給自己家裡人簽個名?

他馬上欣然滿足了對方的要求,還跟人家開玩笑,說“您要我簽名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這麼客氣乾什麼?我是您下級,天天都得來您這兒報道呢。”

結果他又跟大師傅混成了朋友。不但那天他要的白菜燉肉裡,幾乎多半飯盒子全是肉。此後他再來食堂,也經常能吃到廚房的“內部夥食”。比團領導的待遇都實惠多了。

當然了,如果和在團裡如魚得水比起來,外界的反應自然更為熱烈。

在名聲遠揚之後,就不斷有各路記者來團裡采訪他和蘇曉明,給他們拍照、錄音、做專訪。

這就促使“海防歌舞團”的傳達室每天收到的觀眾來信越來越多,有時候他和蘇曉明僅一天,就各自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多封觀眾來信。

而當他和蘇曉明再下部隊演出,往往都是部隊最高領導親自接待,不但傾其所有,也必然會懇求他們合影留念。

就連外麵的學校、單位和團體也會經常找上門來,想邀請他和蘇曉明參加座談會和招待會。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他自己還覺得這些事兒挺有趣的。

自己的歌曲能得到整個社會的認可,處處受到旁人的笑臉相迎,要說他心裡毫不在意,根本不曾竊喜,那是不可能的,也是虛偽的。

比如說記者登門采訪,就必然引起其他演員羨慕的目光。他出門買個東西,都能聽到彆人談論他的歌曲。這些事兒難免會讓他產生一種虛榮的快感。

而且他也特彆喜歡聽眾們的來信。因為這些人們的評價都是發乎真誠的,會十分真實的談及他們的感受。

有的人說《咱當兵的人》唱出了戰士的心聲,還有的人說《小白楊》和《軍港之夜》讓他們憧憬軍旅生活,覺得參軍入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兒。

他便會被這些反饋意見所鼓舞、激勵,覺得自己做了件有意義的事兒而泛起幸福感。

可後來沒多久,他發現這些事兒就不是這麼有趣了。他受到的關注和喜愛一旦超過一定的限度,就變成了一種讓人倍感壓力,苦樂參半的滋味兒。

比如說,記者的采訪不但占用了太多的時間,也總是千篇一律。他們總會問那些冠冕堂皇的問題,他也必須按照團裡規定好的答案,這讓他越來越感到無趣,煩不勝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