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開宴(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022 字 2024-03-27

再配上院中樹木被風吹動的輕響和淡淡的楠木香氣,飄進來的丁香花味,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大家有一種似乎身在古代,或走進故事裡的感覺。

第二是擺宴的桌子也很稀奇。

他們今天就以金絲楠的大圓木為桌。坐的是洪衍武搬來的黃花梨硬木椅。

不但寬綽有餘,而且由於早就考慮到台麵太大有所不便,洪衍武還特意請修房的工匠為這個桌子製好了一個直徑一米六的木轉台。

這樣把轉台放在圓木上,中間再擺上一束插在青瓷梅瓶裡的紅色菖蒲花。不但更顯節日氣氛。也能夠通過這種方法照顧到坐在四麵八方的人夾菜食用。

當然,這種手動的餐桌轉盤,放在當今已經是酒樓再普通不過的東西了。

但彆忘了,在這個年代,確實還堪稱奇思妙想。就連開了一輩子飯莊子的洪祿承都直誇這個招兒好。對洪衍武不免又生出一些刮目相看之感。

至於第三,那就是豐富的美食所產生的吸引力了。

依照舊日傳統,京城的端午應時食品,除粽子和櫻桃、桑葚這些水果外,應當以魚蝦為主。

因為此季節正好是黃花魚及大對蝦汛季,這時渤海灣獨特魚產,打撈後經津門運京城,往往供過於求,特彆便宜。

如今的市場當然是供不應求了。但魚蝦的肥美是不變的。而高昂的價格把大多數百姓排除在外,為有限的人群保留了這種口福。

於是王蘊琳依然買到了三四斤重的大黃花兩條,和三兩一隻的大對蝦十隻。這頓飯便以紅燒魚,油燜蝦為主菜。

另外,端午節到來即是夏天了。因天氣炎熱,人們往往都有厭食感覺。所以除魚蝦外,其餘食品當以清爽為主。

王蘊琳在家早做好了“蝦凍”、“雞凍”、“翡翠鴨”、“水晶肘子”等,這幾樣涼菜,清涼爽口,鮮而不膩,是仲夏最適宜的食品。帶過來之後,便都放在家中的老物——“木頭冰箱”裡。

所謂“木頭冰箱”其實是我國自清朝起,富人家盛行的古老冰箱。

這種東西以木為殼,內以錫為裡,做成高約50厘米,60厘米見方之箱。底下還有一小洞,平時以軟木塞堵住,放水時拔掉軟木塞。木蓋一分二,為取物方便,下有80厘米高之四腳木架支撐。

洪祿承出去買汽水時,不但買了些汽水,還買了一些天然冰,拿回來放於冰箱中,正好用來冰鎮食物。而且有了這些冰,還一舉兩得,又能做些“冰碗兒”出來。

這是舊京夏季曾經最流行的消夏食品。當年以“什刹海”的荷花市場夏季所出最為馳名。

王蘊琳做得倒沒有多麼講究,臨開飯前,她隻以一大碗碎冰,上鋪放些鮮荸薺、鮮蓮子、鮮藕片、鮮櫻桃、鮮桑葚等便可。但各項鮮品輪流零食,風味依然甚佳,倍感清涼。

當然,都是魚蝦和涼的東西也不行。而且北方人又對糯米做得東西畏懼尤甚,認為粘性過重,不好克化。所以還要喝一碗溫熱“荷葉粥”才好。

這種粥也是京城夏季的特有食品。做起來很簡單,就是耗工夫。

先正常洗米熬粥,水多一點,鍋開,等米開花,再以一張大荷葉,洗淨蓋在粥上,外扣鍋蓋,熄火。這時隻需坐等,相隔四五小時後,再將鍋蓋打開,掀除荷葉即可。

王蘊琳是午覺後熬的粥,此時她的粥餘溫未散,正可口,白米粥略一攪動,呈淺黃綠色,顏色非常美觀,盛一碗,撒上少許白糖,亦清爽適口。

總之,王蘊琳準備的這一桌端午晚宴,既營養又美味,配上“蓮花白”、“桂花陳”這兩樣美酒,實在讓人齒頰留香。

人人稱讚是不用說了,而且特彆受到“糖心兒”喜歡。

因為她的口味受“阿狗姐”和“寶姨”影響,不但喜甜,清淡,且偏好鮮食。自然發自由衷地稱讚王蘊琳的飲食安排,直說許多東西都從未吃過。

請客的主人是最喜客人進得香甜的。而且發乎真情也是可以看得出來的。“糖心兒”的幸福和滿足感都寫在臉上,這一下便更得王蘊琳的歡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