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楊衛帆的情況恰恰相反,這一次,曆史原有軌跡發生了偏移。本應該通過家裡門路調回來的高鳴,倒是開拔到前線去了。
這是因為經由上次洪衍武用照片脅迫他那件事,他的父親看到了他懦弱的一麵,因而拒絕再給予他幫助。
高作禮說了,要麼回來的是一個有所擔當的英雄兒子,要麼他寧可沒有這個兒子!高鳴必須經過一場真正的試煉證明了自己,才能重新回到這個家!
就這樣,儘管高鳴心裡嚇得幾乎要尿褲子,可失去家庭助力,彆無選擇的情況下,他還是硬著頭皮上了戰場!
畢竟,當逃兵也是要槍斃的!這道選擇題並不難做!
沒轍,命運就是這麼有意思,永遠和人自己的設想不一樣。兜個圈子,繞個彎路,全是為了逗你玩呢!這就叫做造化弄人!
“打花巴掌呔。正月正,老太太愛看耍龍燈。燒著香兒撚紙撚兒呀,茉莉茉莉花兒啊。纏枝蓮兒呀,江西臘啊,藹杭尖兒。
打花巴掌呔。二月二,老太太愛吃白糖罐。燒著香兒撚紙撚兒呀,茉莉茉莉花兒啊。纏枝蓮兒呀,江西臘啊,藹杭尖兒。
打花巴掌呔。三月三,老太太愛抽關東煙。燒著香兒撚紙撚兒呀,茉莉茉莉花兒啊。纏枝蓮兒呀,江西臘啊,藹杭尖兒……”
過了最初幾天,熱血賁張的全民激動時期,正月裡的京城漸漸又恢複了安適和寧和。處處響著這首由孩子們捉對兒拍掌傳唱的《打花巴掌》。
(注:《打花巴掌》是流傳至今的在京旗人童謠。這通常是兩個小孩兒對麵站立,用雙手左右交叉著對拍巴掌,一邊蹦跳著一邊說唱的遊戲,內容則以老太太的“愛”為主題,從正月一直數到十月。其情其景可以參照李翰祥導演的電影《一代妖後》中,同治皇帝和阿魯特氏皇後坐在床上拍巴掌的一幕,雖然歌謠內容因劇情要求有所改編,但仍是很貼切的表演。一直以來,好多人都覺得這首歌謠郎朗上口有趣好聽,卻不解其意。這是因為童謠裡描述的是清代京城旗族老太太的悠閒生活,和今天已經有了很大的距離。像歌謠中,“撚紙撚兒”是為了吸水煙,水煙袋要用紙撚兒燃點。而“茉莉”和“江西臘”都是花卉名稱,無可論之處。“藹杭”你就是查遍所有字典、詞典也找不到,是因為這個詞來自滿語。意為“箭靶”。應該說,這種童謠對曆史和民俗,是一種最生動有趣的記錄方式。)
這就是生活的現實。無論外麵怎麼個槍林彈雨,硝煙彌漫。是沸聲盈天打翻了天也好,是你死我活血肉橫飛也好。
說到底,戰場上的一切,除了廣播和報紙以外。其實是和老百姓並沒有什麼實際聯係。大家還得柴米油鹽,吃喝拉撒,還得精打細算地居家過日子。
這也是小老百姓的好處,雖然生活裡難有榮耀,難有光彩奪目。但大可以將自身置於熙來攘往的紅塵市井之內,過得塌實而超然,愜意而自在。
洪衍武更是這樣,他已經篤定了國運必將欣欣向榮。自然繼續安心享受著每日上班下班,陪女朋友,吃嘛嘛香,夜夜無夢的美好生活。體味著“碗裡乾坤大,床上日月長”的人生真諦、浮生要訣。
至於其他,他真正關心的也就是兩件事兒。
一是車,一是房。
首先得說,老將出馬,確實一個頂倆。
節後,洪祿承買了全套的調車工具,一出手,還真的把那幾輛車給拾掇好了。
像德國“老鑽石”、英國“羚羊”和那輛“漢堡”他都親自挑了原裝配件。把損耗的原件換了不少,還擦得爍爍生輝,散發著古典的風采。
那兩輛“鳳頭”就更彆說了。漂亮至極。
洪祿承費了極大的心思和金錢,完全是按按照當年傳說裡的頂級配置按上了。鋥亮的前燈,寬大的座位和多檔的變速器,一切都是那麼精致而優逸。就跟新車似的。
特彆是那車鎖,居然是按在前把的支撐梁上的,實在稱得上是獨具匠心。
洪衍武和陳力泉都是一看,立刻就愛不釋手了。
他們馬上推出去“鳳頭”去試車,先是有意在上坡處試了試變速功能,爬坡時,果然輕了許多。
而等到騎上大街和鬨市的時候,更是惹人眼球,狂賺回頭率。
不但街上修車人看了都說好,在等待紅綠燈的時候,一位中年人還特意詢問什麼地方可以買到這種車?再一會,有兩個青年說,這車真氣派,他們想買。
等到進商店存車時,管車的老頭給了他們倆竹牌後,還特意叫他們將車放在他的身邊。
人家說了,你們倆這車太顯眼了,被人家弄走了我賠不起!我勸你們一句,你們的車,最好加雙鎖!
得,過癮是過癮!這風頭出的也太大了!而且人家擔心的也沒錯,這樣的車要不丟才怪呢!
所以當天回去,洪衍武和陳力泉就不敢再騎“鳳頭”了。直接把這兩輛車和那“漢堡”一起劃入擺設行列了。
如果洪祿承要騎,那就由他吧,反正老頭兒也不怎麼出門。
而他們的座駕,就換上了那次一級彆的“老鑽石”和“羚羊”,可就是這樣,也跟伺候祖宗似的。
兩輛車上了雙鎖不說,還下雨怕淋著,下雪怕凍著,放外麵都怕被風刮倒。每天存店外頭還得時常看看,生怕有人“惦記”。
沒兩天倆人就體會到了,想把這樣好的車當作普通自行車使用,事實證明,這是一個不合實際的想法。或許,這才是他們的主人,當初選擇將它們賣掉轉讓的真正原因。
“痛定思痛”,洪衍武和陳力泉一商量,最後決定徹底收家不騎了。倆人又跑信托行,花錢買了兩輛普通舊車取而代之才算輕鬆。
合著一共買了七輛舊車。
所以這一結果,最終被老大洪衍爭評價為“脫了褲子放屁”的敗家行徑。
其實就連洪衍武自己也得承認,收集古董自行車,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實際應用出發,都不是一個理性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