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暖春(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3772 字 2024-03-27

“區級大集體怎麼了?當初還不是靠這個大集體的工資養活的你們。哼,你媽退了,今後就隻能在家當老媽子了,伺候你們幾個,比上班更累。”

洪衍武一聽,趕緊賠笑。

“是是,我沒彆的意思。要不說最偉大的是母親呢?您受委屈了,我們能有吃有穿,全靠老太太您勞苦功高。媽,您放心,往後我爸萬一要沒了,咱們家肯定演不了《化蠟釺兒》,誰不管您,我也管您……”

“渾說!”王蘊琳聽了當場就啐了一口,她也是拿這個活寶兒子沒轍。

(注:《化蠟釺兒》是清末閻德山編演的單口相聲。故事講的是一個寡婦老太太三個兒子不孝,逼得他們的寡婦媽將錫蠟扡熔鑄,圍在腰裡,假充私房金銀。利欲熏心的三個兒子及兒媳發現後,這才爭相供養老母。而老母去世後,發現發財美夢落空,反被世人恥笑)

其後,就是京城各處以街道辦事處為具體執行部門,陸續開始退還“運動”中的查抄物資。

不用問,這個退還過程必然很混亂,很複雜的。也一定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任務。

因為想想就知道,距離查抄的時候已經太久遠了,物資堆積如山,難以理清不說。有許多物資還遭遇破壞,或下落不明。現存的一些東西,物主也缺乏有效的證明。

這都是很現實的困難,隻能是理清出一部分,再退賠一部分。

可即使如此,能拿回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也已經是許多人想也不敢想的好事了。像壽敬方家就得回了不少器物。

硬木家具,茶碗撣瓶、樟木箱子皮大氅,瑪瑙朝珠宣德爐,琺琅彩的西洋座鐘……大大小小數十件,真有不少的好東西。

可最讓壽敬方欣慰的,還是他在街道辦事處的物資倉庫裡找回來家藏的上千本醫學古籍、禦醫醫案和自己寫了一半的醫書,這才是他們壽家真正的傳家之寶。

雖然街道辦的人也曾一度猶豫他沒有具體證據證明,不好把東西讓他拿走。

可街道主任也曾是壽敬方的患者。一句“咱們街道,除了壽家,誰還能有這些東西?把東西給他,我負這個責任。”也就沒人再為難、有二話了。

要說壽敬方和壽諍拿回這些古籍可都高興壞了,這爺兒倆當天回去一宿沒睡,愣是一起把這些書都給分門彆類地整理了一遍。

第二天他們還招呼洪衍武和陳力泉幫忙弄了輛三輪車,又去家具店買了個兩大書櫃給拉家去了。等妥妥當當徹底安置好了這些書籍,這爺兒倆心裡才算踏實。

而其他那些值錢的東西,他們倒像堆破爛一樣瞎摞在堂屋,一時也懶得管了。這既是讓洪衍武不覺啞然失笑,又大生敬仰。

不過洪家,可就沒有壽家這麼大的動靜了。

這是因為他們家大部分家資,當初經由洪祿承都給弄到香港去了。剩下那點家底,“三反五反”退賠,從老宅搬出來要變賣,“自然災害”的三年裡填肚子,給王蘊琳治病,也就都耗光了。

真到“運動”時期,家裡早就沒什麼實際東西了。由於鄰居們保護,也沒怎麼遭難。所以這件事跟他們的關係並不大。

可偏偏沒想到,另有一件好事從天而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