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情“滾子”隻要出門,總得偷回來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剛開始的那一天吃過了午飯,“伸手來”和“二頭”留在飯館裡喝酒,“大眼燈”就帶“滾子”去洗澡。沒想到回來之後,“滾子”竟撂桌上兩塊三角形狀的肥皂。
“大眼燈”當時可是大為吃驚,立刻就明白這小子是把人澡堂子裡的肥皂都給偷回來了。
說到這兒您還彆樂。這肥皂代表的意義,可和今天人們的認識完全不一樣。
在當時的這個時期,由於輕工業水平的落後,肥皂屬於限量供應物資,每家一個月隻有一塊“燈塔牌”肥皂。
而且買了香皂就不能再買肥皂,一家子洗衣洗臉洗澡就靠這一塊兒。還彆看肥皂隻賣兩毛一,二十一塊您也沒地兒買去。這能不是寶貝嗎?
當然了,肥皂這麼緊張,許多人就都開始想轍了。首當其衝,澡堂子裡的肥皂就成了人們覬覦的目標了。
您想啊,買一個澡票兩毛六,如果洗完了澡順手牽羊帶走一塊肥皂那不就賺了嘛!白洗還落塊不花錢的肥皂!這事兒可有多麼美呢!
可同樣的,因為社會整體緊缺,澡堂子除了定量下發的肥皂,也沒地弄多餘的去啊。
平時用,不但得先把淡黃色的軟肥皂送到鍋爐房烤成蹦楞脆、紅透亮的,還得拿菜刀剁成三角塊呢,就是怕耗費快,也防和顧客自帶的混淆。要老這麼丟受得了嗎?
那麼相應的,當時澡堂子就有了特殊規定,為了防盜,把肥皂與員工的收入掛鉤起來。
一是超過耗費標準是要扣全體獎金的。另外就是鼓勵員工集體反扒,抓一個偷肥皂的罰款一塊,誰抓著的有誰五毛。
這麼一來,澡堂裡麵人人都練成了專項反扒的本事。通常的那些老辦法就都沒用了。
還彆說藏毛巾裡的,女部藏頭發裡,都能讓服務員給破了。甚至有人靠這個,一天就能多掙十五塊的。
您說,澡堂子這地方又不比彆處,洗完澡的人都是光著出來,身上一覽無餘,除了這些辦法,偷了肥皂可怎麼帶出來?“滾子”能做到這一步他容易嗎?
所以“大眼燈”的吃驚,絕不是他覺得“滾子”在瞎胡鬨,主要還是好奇他偷肥皂的辦法。
“滾子”倒也不隱瞞,嘿嘿一笑,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還真得說,既想偷就有辦法,敢情這小子是肩膀橫披自己的大毛巾,靠倆胳肢窩,一邊一塊,他給夾出來的。
肥皂可是有用的東西,“大眼燈”不能不誇“滾子”兩句。可他哪兒想得到啊,從這時候起,這小子可就變本加厲,越來越無法無天了。
過了一天,下起了小雨。大夥兒指派“滾子”打著雨傘,帶上飯盒去飯館打菜,打算就在家裡喝酒過陰天了。
可誰知道這小子去了老半天,好不容易回來了,沒打來飯菜。倒是從人家飯館後廚偷回兩隻雞來。
那可是活的雞啊,關在鐵絲籠子裡頭,後廚還那麼多人,他怎麼弄出來的?
一手一隻,不掙紮也不叫,邪!
不管怎麼弄出來的,“大眼燈”反正是跟這小子急眼了,說大家都餓著肚子等著吃飯呢。你把飯盒都扔飯館了,就帶這麼倆玩意出來。你是打算讓我們殺雞拔雞毛現做是怎麼著?辦事兒輕重緩急不分啊。
嘿,“大眼燈”卻沒想到,這小子還挺委屈。
“您彆急啊,我再回去取一趟不就得了,反正也沒人看見。我這不是手藝進步了嗎?惦記著給您弄點好東西補補,本來還想讓您誇誇我呢……”
不大一會兒工夫,“滾子”又回來了,這次飯菜倒是拿回來了。嘴裡還嚼得“嘎嘣嘎嘣”響。
“嘴裡吃什麼呢?”
“糖……嘎嘣。”
“我知道,你不趕緊回來,又跑副食店買糖去了?”
“沒有,嘎嘣,嘎嘣,我又進了趟後廚,嘎嘣,偷了他們一把冰糖。嘎嘣。”
“我就……想吃花錢買去呀,你小子值當的麼!”“大眼燈”一聽,無名火三丈,恨不得都快打人了。
可偏偏沒想到,“滾子”還有他的道理,居然振振有辭的說,這是師叔給他布置的功課。要求他出門一趟,就必須偷點兒公家的東西回來。否則,師叔就不教他了。
好嘛,事情敢情出在自己弟弟的身上。
“大眼燈”當時就把怒火轉移,狠狠的瞪了“伸手來”一眼。
“伸手來”趕緊給哥哥解釋,說這即是為了練手藝,也是為了練心理素質,以求達到一種在神態,動作,舉止上,自然到讓周圍的所有人都不認為你在偷,甚至連自己都沒意識到自己在偷的境界。
他還說反正小偷小摸違法不犯罪,真被抓住也沒什麼,但要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好處多多,對提高技術至關重要。也隻有過這一關,把一個賊練到沒了賊氣,才有可能達到信手拈來的至高境界。
得,一個有理,一個樂意,倒像他是個管閒事的。那就彆說了。“大眼燈”也就忍了。可沒想到後麵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簡直情況脫韁的讓人無法想象。
像剛開始的肥皂,活雞,畢竟還是有用的東西。可後來,“滾子”這小子手藝見長,屢屢得手又助長了氣焰,可真是看上什麼拿什麼了。
有的時候隻是心念一動,而根本沒想過這東西有什麼用,就伸手了。
比如說,飯館裡的塑料花、醬油瓶、杯、碗、碟、勺。副食店的秤砣、鉛筆、算盤,理發店的推子、剃刀,還有廚師的白帽子、套袖、菜刀,那真是五花八門,無所不包。
可你說他偷這些玩意兒有什麼用啊?!
最可氣的,是這小子在家也開始偷了。於是遭大罪的日子就開始了。
想抽煙了,一摸兜裡煙沒了。想喝水了,杯子也找不著。起床刷牙,牙膏不見了,梳頭,梳子沒有,穿鞋,鞋也沒了。出門,連表也找不著。
想要找到這些東西,非得揪著“滾子”,他嘿嘿一樂,才把藏著的東西給你拿出來。
這還算什麼家啊,地地道道一個賊窩,什麼東西一轉眼就丟。
說白了吧,除了“伸手來”以外,無論“大眼燈”還是“二頭”,都是受害者。他們全過上了提心吊膽的撓頭生活,得時刻防備“滾子”摸自己的東西。
可長此以往,終究是會讓人抓狂的。
一次“大眼燈”出門買東西,發現兜裡居然淨光淨,大老遠的路,他白跑一趟。於是忍無可忍之下,他回來終於爆發了。
沒想到,“滾子”後悔是後悔,道歉是道歉。
可他也說,自己都不知道怎麼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他有時候跟本沒動心思,手就自己伸出去了,就跟鬼附身似的……
這他媽是病,是病啊!
好好一個孩子,就這麼讓“伸手來”給整魔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