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可是已經十一點鐘了,屋裡屋外除了常、顧兩家不足三十人的親戚之外。常顯璋夫婦的領導和同事根本沒見幾個。
除了安坐主位的何介夫以外,也就是常顯璋和洪衍武去送過厚禮的那幾位賞臉光顧了。加在一起也不過十幾個人。這麼一來,滿打滿算,都坐下也不過四桌兒人,七成的席位可都空著呢。
這情形讓那位“送親姑媽”可就挑上眼了,老太太不依不饒地跟常副局長夫婦好一頓掰扯,說這樣可不行,等到開席的時候這些位子要都空著可太難看了。你們常家怎麼這人緣兒啊,這不是丟人嘛,太不吉利了啊。
常顯璋的父母被數落得一陣陣臉紅,但既不占理又束手無策。
說實話,他們其實看苗頭不對早就分頭去撥打電話了。可再回來的時候倆人氣得都哆嗦了。原來無一例外,他們能聯係上的人,都各有理由推脫,全部爽約了。
說白了吧,之所以這樣,真正的原因就一個。常顯璋父母如今都還是沒摘帽的“老右”,這些人明顯是看不起常家,或許還有害怕政治風險改向的心理,都怕沾包。
世態炎涼啊!時過境遷!什麼都不用說了!
要說也多虧顧淩燁懂事,她是徹底把自己當成常家人了。站在常家的角度跟“送親姑媽”好一陣勸說,才把這個伶牙俐齒老太太的嘴給堵上。
不過這位“姑媽”見顧淩燁“不識好人心”也是真生氣了,撂了一句“不是我老太太多事,你是我親侄女,我可是為了你好。再說,正午十二點過了再辦的,那可都是二婚。你自己掂量吧……”就坐一邊兒喝悶茶去了,誰也不再理睬。
弄得常家上下,個頂個地搓手歎氣,既於心有愧,又不敢招惹,隻能暗暗叫苦。
這還不光常、顧兩家人急眼,後廚也跟著起急。頭灶、二灶聽說了前麵的情形,都不敢下刀了,讓“寶姨”出麵跟洪衍武討主意。
說真的,洪衍武這時候火氣也都快頂腦門子上了。他在心裡把那些該來而沒來的人,來來去去得罵了八百六十遍。
心說了你們丫挺的忒不是東西了,還他媽教育口的人呢,自己活這麼大都不懂人事兒。你們不來都早說啊,當初收常家的請帖答應乾嘛!這不是成心鬥氣,把事往黃裡攪,憋著常家的笑話嗎?
不過罵歸罵,關鍵時候也不能眼睜睜乾看著,還得拿個主意出來。
於是洪衍武讓“寶姨”跟廚房悄悄打了聲兒招呼,說今天事兒肯定辦,錢一分不少照掏之後,就去跟常顯璋父母請示去了。
他的意思也簡單。既然王八蛋們都不來,也就甭等他們了,不就是為了熱鬨一場撐門麵嗎?不行就臨時現找,他怎麼也得讓席麵上坐滿了人。不過正午前要開席,必然是不可能的了。
常顯璋的父母此時已經六神無主了。特彆是常顯璋的母親一麵傷心,一麵戰戰兢兢。看著簡直不像結婚,倒像出殯。所以他們一聽洪衍武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也隻能點頭應允了。
說白了,除此之外,誰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事情已經火燒眉毛的程度,洪衍武不再耽擱,直接和楊衛帆商量了一下便分頭行動,現在的情況就隻能靠他們倆去攢人兒了。
不過說實話,一時之間,要湊夠八桌兒人,他們倆誰都心裡沒底,隻能儘力而為。
因為京城有講究,“三天為請,兩天為叫,當時叫提拉兒”這實在是一件很失禮地事情。而且這畢竟“五一”節,全國人民多數都是和家人共度,誰願意湊這個熱鬨呢。
何況楊衛帆認識的人又多數在北邊兒,能否及時趕到也是個問題。
至於洪衍武,他認識最多的就是“玩主圈子”裡的人,要找流氓當然要多少有多少,可這是他老師的婚禮呀,常家的貴客又都是教育口的人,必須得考慮人員素質。
真把那夥子“戰犯”、“佛爺”和“圈子”招來,那更是砸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