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沒想到,這兩件事解決起來,遠比洪衍武想象中更順利。他還沒來得跟宋國甫開口,4月20日,好事兒天降,楊衛帆竟意外地聯係上了他。
敢情這小子為了尋找馮家的下落,已經回京一個禮拜了。當然,這件事他最終還是沒能辦成,馮家的下落根本無跡可尋。可他請的假一直要到“五一”節後呢。
洪衍武知道這小子路子野,正好抓這小子的“壯丁”。和陳力泉設宴招待的時候,一點沒客氣,就把眼前這事兒直接說了。
楊衛帆也還是那麼“局氣”。當時就表示,在京城,他路子比濱城還廣,想要什麼都能弄到。不但讓洪衍武把想買的東西都列個單子給他,還主動提出,可以幫他和陳力泉換份兒“海軍大院兒”裡的工作。
不過最後一件事洪衍武卻謝絕了,他說自己平生最不愛守規矩,天天和一板一眼的軍人相處實在彆扭。另外他看“院派”也來氣,真去了,肯定管不住自己的手。而且“海軍大院兒”在六裡橋呢,離家太遠,上班時間還長。倒不如他現在自由自在,能有時間多陪著爹媽。
對洪衍武這種“爛泥扶不上牆”的“另類”的選擇。楊衛帆純屬沒轍,聽完直接翻了個白眼,也就由他了。
不用說,自從有了楊衛帆相助,下麵的事兒可就好辦了。
這小子在外貿局有門路,一個電話過去,沒出三天,不但常顯璋和顧淩燁都欣喜地蹬上了“哢哢”響的半高跟兒。洪衍武還多弄了台電風扇孝敬父母。
甚至連煙酒糖茶洪衍武都沒操心。楊衛帆開著輛“吉普”,帶著洪衍武和陳力泉去了趟東安門大街的“34號”。
當他拿出一個小紅本讓裡麵的工作人員一通劃拉後,最後不但用平價買到了市麵難得一見的二十斤“外國糖果”,六打“京城白牌”啤酒和兩箱“五糧液”。還買到了平民百姓根本無緣接觸不到的兩條“中華”香煙和兩條“三五”香煙。
這不能不讓洪衍武徹徹底底地震驚了一把。他為此對楊衛帆的家庭背景又高看了一頭。
因為雖然楊衛帆在濱城能住上小洋樓,可那畢竟是在地方上,師級的軍官就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恐怕都有那個待遇。而在京城這個特殊地方,他還能有這麼大的能量,可就非同一般了。
實際上,對於“34號”這個地方,洪衍武並不是一無所知。他上輩子聽“大人物”和高鳴談論過這裡。
這裡的正式名稱應該叫做,“京城食品供應站”。因為坐落在東安門大街34號,對外才通稱“34號”。從不叫全名。
它的前身其實是原公安部八局五處——食品保衛處。這是早在我黨建政之初,為了保衛偉大領袖及其戰友們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就專門設立的食品專供站。在老百姓的口中,被口口相傳為“特需”,或是“特供”部門。
在洪衍武的印象裡,高鳴簡直把這裡當成需要朝拜的聖地了。因為這裡是隻為高乾服務的場所,軍人師級,乾部行政13級以下的家庭是無緣接觸的。
就連“大人物”談論起當年,自己家庭在“34號”買東西也是一副頗為自豪的樣子。
據他所稱,六十年代開始,他的家庭就進入到能享受這種待遇的範圍了,每個月都有較充足的肉食蛋奶待遇。
特彆八十年代初的時候,他的父親升任副部級,待遇又高了一層。在過去的基礎上,每個月除了能買到一些“金華火腿”、“廣味燒臘”之類的地方名產,還有兩條“中華煙”和兩斤高檔巧克力糖的配給。
他的兄弟姐妹們都因此沾光,但老爺子也不是誰都給的。隻有工作和學習最見成績的孩子,才能從老爺子那兒分享一些“優待”。
至於當年能在“34號”隨意取用的人物,那基本隻能是國級或是準國級的家庭才能享受到的待遇了。
這麼一比較也就不用多說了,儘管楊衛帆的家庭身份一直被他諱莫如深,但就憑這“大采購”的架勢,洪衍武已經完全可以斷定,這家夥的老子絕對比“大人物”的爹還要硬氣得多。
而且楊衛帆自己說過,他還有五個哥哥姐姐呢,那他還能這麼肆無忌憚,恐怕這小子真是個頂級衙內沒跑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