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悄然之間(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6103 字 2024-03-24

相較傳統的煤爐子,使用液化氣罐來做飯的好處是顯而易見。

既沒有煤灰四溢、煙霧彌漫的肮臟,也不會在炒菜時為火力不旺發愁,更不用人們一下班,就因為著急生火做飯趕時間往家跑。

而且最關鍵的是價格還便宜。當時一罐十五公斤鋼瓶的氣,由於國家實行補貼,購買價格隻有兩塊七毛錢,基本夠一戶人家一月使用。

相反,燒蜂窩煤的用戶,四口之家每月燃料費卻要三塊左右,如果要燒煤球,那就耗費更高,至少得四塊。

洪衍武在春節期間就惦記著要讓家裡用上液化石油氣,於是一過了春節就去勸說母親,彆再每天靠折騰小煤爐子做一日三餐了。既費力又費錢。

對此王蘊琳一開始的時候並不同意,她怕換了新家什使不慣,可架不住洪衍武理由充足又三番四次地勸說。老太太也是明白人,知道兒子是為了家裡好,最終還是點頭了。

就這樣,得了母親的話,洪衍武便和陳力泉抽空就去了南橫街煤廠,為陳家和洪家申請了燃氣證。

此時趙豐年正是主管液化石油氣這一塊的副廠長,所以老仇人胡二奎即使再想使壞也沒法刁難。手續不但辦理的相當順利,而且人家就連煙酒都不肯收。

可洪衍武和脾氣也是這樣,彆人對他越好,他就對彆人越好。他好說歹說非把趙豐年拉著出去喝了酒。

最後席間又勸說了半天,說過前幾天鄰居們恐怕還得辦證,少不了麻煩。總算是硬逼著趙豐年把禮物給收了。

還真彆說,洪衍武確有前瞻性。等他把氣灶在小廚房安置好之後,整個東院兒的鄰居們都感到新鮮,紛紛來看是怎樣用氣兒把飯做熟的。

自然,現代化的設備絕不會讓洪衍武丟人。藍旺旺的火苗一燒起來,不但下灶的王蘊琳大感滿意,直說方便好用。鄰居們也都開了眼,心眼兒都開始活動。

不過大家除了價錢上存有疑惑以外,最大的顧慮還是安全性。照老丁的話說,怎麼看鋼瓶怎麼像個炸彈,擱在家裡實在不踏實。

可洪衍武一聽這話卻笑了,他說罐裝的液化石油氣本身就是國家考慮平房用氣才發展的。而且沒有比在臨時性的小廚房裡,使用它再安全的了。

這一點陳力泉也能作證,他說北城那邊十年前就開始用這個了,沒聽說誰家爆炸過。這樣一來,就把大家的安全顧慮基本消除了。

價格上的事兒更好說,陳力泉是煤廠乾過的人,他最熟悉煤火費,對比著解釋了一番,很容易就能把帳算清楚。

而且最後,洪衍武還補充了兩條自己對今後的預測與判斷。

他說的第一條,是現在液化氣站對鋼瓶和灶具實行的是租賃政策。

原本二十三塊五的設備費,液化站不收取,先由用戶拿回家無償使用,每月隻繳兩毛的租賃費,待累計繳夠灶具售價,灶具便歸用戶所有。

這一條對老百姓來說可太合適了,但這隻是暫行的辦法,意味隨時可能取消。

而他說的第二條,是液化燃氣站這一年來,一改舊日冷清少人的狀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這東西的好處,成為新用戶。

可什麼東西都是有數的,要錯過了現在,等到人人要都想辦的時候,肯定就難了。備不住還得請客送禮。

不用說,這個年頭的人過日子可都是精打細算,人們又早習慣了限價限購政策。這最後這兩條的份量到底有多麼重,誰心裡都有自己的掂量。

因此,大家終於下定了決心。沒幾天,洪衍武和陳力泉就幫著三戶人家,都領了燃氣證,裝好了全套的灶具。

而一旦用上,每家人也真的離不開了,甚至還各自跟認識的人大肆宣揚液化石油氣好用,都慶幸聽了洪衍武和陳力泉的勸告。

可事情到這兒還沒結束,有個情況說起來挺有意思。誰都沒想到,老丁家很快就在安全上出了事兒。

那一天,老丁媳婦不在家,而他這個平時不下廚房的主兒,因為著急喝茶就自己去了小廚房燒水。

他首先打開燃氣,然後才把火柴湊到灶眼去劃,而且老半天才引燃火柴。所以當火柴剛一引燃時,“砰”的一聲響,就把老丁嚇了一跳,臉上也火辣辣地疼。

他立刻關掉燃氣灶,就去胡擼臉,頓時發現臉上直掉渣兒。再回屋一照鏡子可好,眉毛胡子都燎沒了。

等到老丁媳婦回到家中,看見他這副樣子當場大驚失色,然後一弄清怎麼回事,老太太就鬨著要把液化石油氣換回煤爐子

可這會兒老丁自己卻不乾了,直說,“不行啊!煤爐子臟不說,做飯又慢,整天還煙熏火燎的。要說還是液化石油氣好。所以這事你就彆管了,全怪我自己不會用,以後我多學著點就是了……”

結果這一席話,竟把老伴兒給逗樂了。

儘管都是細微之處,儘管都是潛移默化,可觀音院東院各家人的日子,確實因了洪衍武的存在,在悄然之間一點點發生著新的變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