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以物易物(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6749 字 2024-03-24

此外還有他整個木材廠的乾部們冬季雙節所需,那邊很多的人就認這個,因此怎麼算,也得大致需要二百斤上下的海參才將夠用。

而更讓“老肥”為難的,是他手裡現金明顯不足,僅有兩千六百塊可以動用。照現在的價碼,他充其量也就是再吃下五十斤的能力,還得找得著現貨才行。

並且他同樣看準了海參行情還得漲,擔心要再一變,就更完蛋。

所謂“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熱心腸的“大將”自然不會坐視“老肥”為難。如此,他就想到了“洪衍武”的身上。可才剛開完的會,洪衍武表露出的態度,讓他也很難開這個口。

思來想去他就跟“老肥”說,憑他倆的關係,這七十斤海參他白送“老肥”都行。可洪衍武那頭,人家是瞄準了六十塊的價錢的。“老肥”手裡的錢恐怕都得給人家,他才好幫著去聯絡一二。

“老肥”是個明白人,知道在這事裡“大將”吃虧不說,還得搭份人情,感動得不行。隨後就拍著胸脯保證,說隻要能湊夠二百斤海參,自己一回哈爾濱,就能找著錢給“大將”彙過來,到時候都按六十算都行。

就這樣,當天便由“大將”出麵牽線,把洪衍武、陳力泉請到飯館裡和“老肥”見了麵。

讓“大將”和“老肥”都出乎意料的,倒是洪衍武在見麵後的一係列表現。

一開始,這小子隻聽他們說,一句話也不接口。直到“老肥”和“大將”都說的沒詞了,這種不溫不火的冷靜也沒變過。

這當然讓“老肥”心裡一下涼了半截。連“大將”也吃不準洪衍武是怎麼個想法。因此他就挺著急地表示,不行海參就算他自己借的,最後從公帳上把他應得那份給銷了就是了。

可到了這一刻,洪衍武卻笑了。

他對“老肥”說,“沒錯,做買賣首先是要牟利,可友誼更是無價。看來‘大將’是把你當真朋友啊,希望你不要辜負他這份情誼。至於海參的事嘛,公帳上的是大家的錢,我不好低價放出去。不過好在‘國慶節’我自己也抄了些低價貨。衝著‘大將’的麵子,我就給你湊足二百斤海參。價錢不用擔心,出差在外的,你不用把錢都給我,就按兩千整算……”

這一來可真是把“大將”和“老肥”都給高興壞了。

“大將”自然覺著洪衍武實在夠意思,不但輕財重義,還給自己做足了臉麵。

“老肥”見多識廣,體會更深,他實在是覺得洪衍武小小年紀,交際手腕實在漂亮。

這分明是穩坐釣魚台,等他們底細全露出來了,吊足了他們的胃口。最後才當了回光明正大的好人,讓他們倆都欠了一份厚厚的人情。

第一次見麵,“老肥”就對洪衍武評價不低,可更讓他吃驚的還在後頭呢。

等到喝酒聊天的時候,因為“老肥“對海參後麵的行情極度看好,懊惱錯失良機,就忍不住抱怨起這次行程耽誤的原因來。

哪知洪衍武一聽“老肥”說,他是因為等待廠裡一批指標外的板材才錯過了海參行情後,竟然詳細打聽起起來。

在繼而得知這批可以私下販賣的板材總量有兩千立方,除了紅白鬆,還有水曲柳和核桃楸時,這小子的眼睛更亮了。還十分感興趣地詢問,能不能勻給他一些。

這可是讓“老肥”頗為意外。

當然,他對此並不為難。甚至這次和“大將”見麵之初,他就許了兩個立方讓“大將”打家具用。可他好奇的是洪衍武明明是京城人,總不會要在濱城安家落戶吧?

沒想到洪衍武的胃口其實還遠比“老肥”想象的更大,他居然提出想要用海參換一百立方的木材,一半水曲柳,另一半要核桃楸和紅鬆木。

這讓“老肥”當時就暈了。連“大將”也驚了,忍不住就說,“你知道一百立方是多少木頭嗎?打個家具店都夠了……”

洪衍武也不相瞞,就直接說出了他的想法。

在他看來,海參的價錢已經漲上去了,雖然還會越來越高,但也會讓人越來越害怕。

而木材就不一樣了,現在因為城裡人少,木材價格被官方定的很低。何況“老肥”手裡的木材還是出廠價,那可實在是夠便宜的。

至於今後,據他判斷,海參的價格高到一定程度必然轉向。辦回城的人卻越來越多,而且這些人都到了適婚年齡,那麼木材必然會成為短缺物資。

所以說,他現在拿海參換木材,就等於是拿高價貨換低價貨。這種交易既劃算,也比手裡拿著一堆鈔票安全多了。因為木材不容易招事還放不壞,隻要賣出去照樣也是錢。

唯獨不好的,是這玩意太占地,難找地方存著。否則他還想要更多呢。

此外,他還沒忘了提醒“老肥”。說他既然有這麼便利的條件,也應該私下裡囤點私貨才劃算。

這一下子,簡直讓“老肥”如醍醐灌頂,登時看到了一條能發財的金光大道。那麼自然而然,他在對洪衍武敏銳的眼光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同時,這次交易的條款也要重新修改了。

最後,幾個人重新談定的條件是,完全以物易物。

“老肥”一個大子兒也不用出了,他用二百立方木材,來交換洪衍武和“大將”手裡的三百斤海參。而他本人,也聽從洪衍武的建議,為自己留了三百個立方。

至於存貨的地點,“老肥”通過關係,借用了一個合作單位的庫房,他們仨人的木材都可以長期放在這裡。“大將”隻要在“老肥”不在濱城的時候,抽空幫他照應兩眼就行了。

於是這本來顯得有一方頗為吃虧的“賠本”買賣。經由洪衍武靈機一動,不但讓他自己得了麵子,賣了人情,顯了眼光,最後也轉為了一件讓雙方獲利,各取所需,皆大歡喜的結局。

要是不怕難聽,用一句糙點兒的話來形容,那應當算是,既當了****,又立了牌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