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帆通過“海碰子”們了解情況之後,忍不住連連感歎,最後一句,更是誇到了大夥兒的心裡。除了洪衍武,人人都美滋滋的,對他的好感又增加了不少。
不過楊衛帆也確實挺會做人,很有點仗義疏財的勁兒。
他一開始就沒打算白吃“海碰子”們的海鮮。不但毫不心疼地把兩瓶茅台都打開了,還從車上拿出來好幾個罐頭讓大夥兒品嘗。
那全是足足一公斤裝的大號罐頭,標準的軍用物資。“海碰子”們是第一次見到,都有點嘗新鮮的興奮勁。等打開一看更是激動,一個是紅燒肉,一個是午餐肉,還有一個是花生米。
都是真正的老爺們,一陣歡呼,幾個搪瓷白缸子倒滿了酒,便紛紛下手開動。
這會兒就有了明顯區彆了,楊衛帆主攻“五香海螺”,“炭烤鮑魚”這類的海鮮,對罐頭隻意思似的吃點花生米。而“海碰子”們全都暴搓肉食罐頭,對火堆燒烤的海鮮卻棄之不顧了。
不過,這倒也算是各得其所,早已饑腸轆轆的夥伴們人人吃了個暢快淋漓,愜意無比。
吃到一半就開始進入聊天喝酒程序了。打了個嗝兒,“死屍”就挺好奇地跟楊衛帆打聽,說他發現罐頭都長一個樣,部隊戰士又是怎麼區彆的呢?總不會趕上什麼是什麼吧?
楊衛帆就笑,說“你們給我普及海洋知識,那我也給你們講點軍隊的事兒吧。”
就這樣,“海碰子”們很快通過楊衛帆當講述,了解到了有關軍用罐頭的一些有意思的情況。
敢情那時的罐頭全是白鐵皮罐頭,而且主要流向就是海防艦艇部隊,陸軍隻有高原部隊才能享受這種待遇。
實際上這種白鐵皮在當時很金貴,國內不能生產,是一種進口於“澳門”,表麵鍍錫,可以防腐蝕的薄鐵板。由於“澳門”英文是“macao”,取其譯音,俗稱“馬口鐵”。
而正是因為這種材料要靠外彙購買,國家生產軍用罐頭就偏愛一公斤裝的,這樣要比500克裝的節省兩個蓋子的鐵皮。至於吃完了罐頭剩下的罐頭盒,廢品公司的收購價也很高,大概兩毛一個,而且還常被多種運用。
有的戰士把它當花盆,家庭裡把它擦洗乾淨後當調料盒、肥皂盒、雜物盒等,甚至還有人曾把它做成胡琴,二胡(一公斤裝的大罐頭盒)和板胡(500克裝的小罐頭盒),音響效果還湊合。
說起來,在朝鮮戰場上,美國兵的罐頭也是這種材料。不過人家可拿它不當回事,除了亂扔就是把它掛在鐵絲網上,一碰就響、防止誌願軍夜裡偷襲。
至於如何分辨的問題。沒錯,軍用罐頭的確沒有外塗包裝,上麵沒有字。乍一看都是罐頭,很難弄清裡麵是什麼餡。
但其實呢也不是完全沒有區分的方法,因為當時的罐頭是在上蓋用“樣衝”砸出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組合的編號分類,字母一般是“g”,就是漢語拚音“罐”的字頭,然後再用阿拉伯數碼區分紅燒肉、午餐肉、涼拌菜、花生米等不同的品種。
有意思的是,最大量、最常見的“紅燒肉”罐頭編號恰好為“8”。如果發音,那“g”和漢語發音的“8”組合,便產生了與男人下麵那玩意,類似的諧音。
更有意思的是所有的罐頭裡,戰士們最容易厭惡的,恰恰就是“海碰子”現在猛填猛塞的紅燒肉罐頭。
因為這種紅燒肉的製做,在高壓蒸汽下完成的,最後裝罐全是“固形物”,基本沒什麼瘦肉。
缺油水的人初嘗,當然覺得有滋有味。可用不了多久就會發膩。
如果在天涼的時節還要好些,大油凝結,那肉湯也凝成“凍”,成塊吃還是勉強能入口的。如果要和白菜豆腐燉一鍋,有蔬菜熱著吃,也算風味獨特。
最怕就是想現在天熱的時候,軍隊裡的人,開罐後能夠撈出幾塊瘦肉湊合吃兩口就算不錯了,剩下的大油和肉湯摻和的漿狀物,誰見誰也不愛。
海軍部隊裡有一句話,說“吃時間長了都不愛吃豬肉”,那絕非是吹牛。在濱城軍港裡,總部後勤曾下部隊座談征求意見,反饋回來最普遍的意見是,“就那個“jiba”罐頭最難吃!”
開始,部隊首長們還以為戰士們不愛吃罐頭食品,心裡還納悶呢,後來視察工廠就明白了,原來大家隻是不愛吃“g8”紅燒肉罐頭。
“哈哈哈!”
聽楊衛帆的介紹實在有趣味,沒有人不開懷大笑。
最絕的是“死屍”跟著還饒了一句,“海裡也不光隻有‘海腚眼兒’,同樣也有‘海(****呢!”
“噗!”楊衛帆正要咽下去的一口茅台全噴出來了,隨後就是一陣大笑。
“真的?快給我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