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市場買賣(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3841 字 2024-03-22

本站 0zw,最快更新重返1977最新章節!

這個年頭的濱城仍沒有正規的農貿市場,但老百姓要吃要喝是最基本的需求。

彆說革命了,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能讓老百姓在嘴上按個拉鎖餓著肚子過日子。所以有一些小規模的交易市場也就應運而生,以滿足老百姓買點雞蛋,弄點鮮菜、海貨之類的特彆需求。

離西北岸最近、最熱鬨的交易地點,就是濱城沙河口區的“玉華市場”門口。

這個1958年左右建成的室內國營店,最近幾年,外邊夾道上幾乎一整天都能看見一些拿著大包,提著捅或挑著擔的人,在這附近轉悠或休息。

這些人帶來的貨物都是半遮半掩露出來的,隻要被走過來的人看上一眼,他們立刻就會主動開始推銷。再經過一番嘀嘀咕咕的議價,往往就能偷偷摸摸地錢物過手。

當然,這已經是個半公開的秘密了,其實沒幾個濱城人不知道這是在乾什麼的。隻是就連革命的堅定執行者也不能不食人間煙火。所以這些掩耳盜鈴似的私下交易雖屬非法,但向來“禁止”也隻存在於概念上,很少有人采取實際行動堅定的打擊過。

不過在這裡長期做交易的人,其實大多數還是拿著自家產物的農民,或是從每日沙灘上弄來些海菜、蟶子、海紅之類廉價海產的“趕海人”。像“老刀魚”這樣的“海碰子”,人數卻實在不多,因為有本事撈捕真正海珍品的人終究還是少數。

要按道理來講,物以稀為貴,不存在惡性競爭,“老刀魚”的海參應該挺好賣才對。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彆看途徑他身旁停下看貨的人不少,可真做成生意的卻沒幾個。

洪衍武在一旁等了一個多小時,“老刀魚”才以兩毛錢一頭的價格出手了二十五頭乾參。要照這個速度,“老刀魚”帶來的三百多頭海參,恐怕至少也得兩三天才能賣掉。

為此,洪衍武不由暗暗搖頭,這可與他以為海參供不應求,很快就能銷售一空的最初期待相差甚遠。於是他隻把陳力泉和“小百子”留下,囑咐他們護著“老刀魚”點兒,就自己考察市場去了。

逛完了整個市場,他又去了附近的水產商店。他不但旁觀幾次其他“海碰子”與顧客討價還價、完成交易的全過程,還把各類水產的價格暗暗記在心裡。等都轉悠完了,時間已經又過去了兩個多小時。

當他回來的時候,再一打聽,他走之後,“老刀魚”也不過又賣出了四十餘頭海參,價格還是兩毛錢。而且這中間還出了兩檔子波折,幸虧他有先見之明,把陳力泉和“小百子”都留下來了,“老刀魚”才沒吃虧。

敢情什麼時候,做小生意的人都不免為地痞無賴騷擾,或是碰到居心不良的顧客。

第一檔子事,是市場上不知打哪兒鑽出來三四個歪戴著灰色海軍帽,腳穿白色網球鞋的小子。

他們一個個吆三喝四、在街上橫晃著,那副狐假虎威、欺行霸市的樣子,純屬挨揍沒個夠。不用說,這就是“地產貨”的草痞子。

這幾個“地頭蛇”,大概向來在這塊地方占便宜沒夠,長期在這的小販沒人敢惹他們的,任由他們一路行來,東抓一把瓜子,西拿兩個瓜果,說不儘地瀟灑自在。

要說這幾個小子倒也不傻,他們並不去招惹膀大腰圓的“海碰子”,很有分寸地隻在農民和婦女身上找便宜占。

隻不過“老刀魚”卻是個例外,因為老邁年高竟成了他們眼裡的“菜”。這幾個小子一見到他眼睛就亮了,像蒼蠅見著肉似的圍了上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