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初學乍練(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702 字 2024-03-22

自然,洪衍武和陳力泉也不想“小百子”以身涉險,於是那怕“小百子”再不樂意,但他在三人一致的意見下根本沒有反對的能力,也就隻好帶著委屈去附近的樹林裡打鳥,拾柴去了。

誰都知道,“碰海”的首要前提條件是必須要有一身好“水性”。

“老刀魚”昨天已經見過了洪衍武和陳力泉遊泳,但因為當時天色已暗,他又在頭昏眼花中,看得並不確切。於是下海之後,首先第一件事,他就又讓他們重新遊了一次。

洪衍武和陳力泉的泳技是在京城附近野湖裡練就的,嚴格講,姿勢並不如何規範。但“老刀魚”也不是職業的遊泳教練,在他看來,這倆小子其實遊得已經滿不錯了。

首先,洪衍武和陳力泉的體力都遠超常人,劃水有力,迅猛快捷。而且他們胳膊從水裡抽出來,拍下去,也相當乾淨利索。這裡說的乾淨利索是不帶出多少水花,這實在是得有點功夫。

可是這也並不是說,他們的遊泳就沒挑兒了。因為他們的泳姿完全是比賽式的自由泳,側重於速度,手腳並用,隻能幾百米、幾百米地快速衝刺。

而“海碰子”最需要長久地、不停頓地搏擊,那不是幾百米,幾千米,幾萬米,是永遠不停不休地馬拉鬆。況且,“海碰子”的手還要騰出來乾其他的事兒,也決不能占用胳膊來遊泳。

所以“老刀魚”給他們上的第一課,就是教他們如何手裡持物,隻靠兩條腿遊泳。

這一項,其實隻需調整一下遊泳姿勢即可,洪衍武和陳力泉過關都很容易,他們沒多會就掌握了“海碰子”獨有的兩種遊泳方式——胳膊閒置,隻憑兩腿的力量推動的蛙泳和自由泳。

另外,為了便於找到海物後在海麵上定位和調整下潛角度,“海碰子”還得掌握在無任何依托的海中“原地踩水”的能力。

要做到這一項可就需要點技巧了,也有點難度,因為海浪是持續流動的,且波浪湍急,不比尋常的靜水湖麵。

不過洪衍武和陳力泉卻大大出乎“老刀魚”的意料之外,沒過一個小時,他們竟然也能遊刃有餘,保持方位不動地浮在海麵上了。

說真的,“老刀魚”是真有些吃驚的,他沒想到洪衍武和陳力泉竟像是兩個“碰海”的天才。因為就是長在海邊的人要不練個三五天,也不能熟練地做到,他自己當年也是練了半晌才學會的。

這不免讓他對授藝這件事又多出了幾分真心的興趣,他倒真想看看這兩個小子到底能學到什麼程度了。

不過話說回來,真實原因並不是洪衍武和陳力泉悟性有多麼地高,他們其實還是沾了跟玉爺學過跤術的光了。

因為“海碰子”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兩條健壯的腿,而“玉爺”給他們打下的基本功一大半都在腿上,要論實際情況,恐怕還真沒一個“海碰子”的腿能有他們這樣有力、堅固。

況且,“跤術”本質上就是要學會控力,先得站直了不趴下,才能摔彆人。各種絆子、步法也全是研究在各種力量中如何保持底盤穩固的學問,所以洪衍武和陳力泉是屬於既有實力,又掌握了許多用力技巧的人。

說白了,他們就跟練過“九陽神功”的張無忌一樣,有了堅實的底子,再練什麼武功都比彆人快得多。正所謂“一法通,萬法通”,通過身體來學習、掌握的技能、技巧尤是如此。

隻是儘管輕易地連過兩關,又得了“老刀魚”幾句誇獎,有些問題卻仍不是靠學得快、有基礎就能解決的。洪衍武和陳立泉的意氣風發很快就在接下來第三關麵前俄然而止。

因為“老刀魚”下麵的要求雖然簡單,卻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

這老頭說,當“海碰子”還必須得禁得住“靠水”,在海裡能待很長的時間才行。一個好的“海碰子”,剛下水,就想上來,哪怎麼可能紮到更多的東西?

況且水麵和水下完全是冰火兩重天,作為適應這種溫差的過度訓練,所以他們今天還要做的最後一件事,那就是“泡”。

“老刀魚”說,按他們的體格,到午飯前的一個多小時之內,絕對不許上岸,否則就是不合格。而且吃了午飯之後,他們還得下海再“泡”,能泡多久泡多久。最後,給他們定下的這一關的過關標準是,一次至少能在海麵上“泡”夠六個小時才行。

一般下海遊泳的人都知道,不到季節,人下海往往感覺涼意難耐,即使氣溫在30度以上,即使人們躺在沙灘上熱得要命,可一旦下了海,卻完全是兩樣。

體質稍差者,不一會兒就會跑了上來曬太陽。而且倘若不停斷地往深水裡遊,那麼這種感覺會更為強烈。

如果體格不夠強健,如果以前沒有長期泡在海裡訓練,那麼想做到這一條,絕對是一件讓人痛苦得生不如死的滋味。況且,每次上岸後還得再經過一番火烤的折磨。

於是,洪衍武和陳力泉在一起眼睜睜地看著“老刀魚”把他們留在海裡,自己遊向岸邊的時候,麵麵相覷下都苦了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