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君昱的死士,宮中的禁軍,內城的軍隊,甚至加上臨時募集武裝起來的城中百姓,龍君昱所能調動的人馬不過驅驅兩萬人。
以兩萬人迎戰成王和朱擎天的五萬大軍,除了留下心腹看守文昭帝和皇後,龍君昱和紫月親上戰場。
就連一向文質彬彬的右相廖信,都身披一身戎裝,集結了所有支持太子的大臣們府中的私兵。
紫月萬分慶幸整個東宇重文輕武的風氣,尤其在她的母族納蘭一族沒落之後,東宇軍隊的戰力大減,甚至在麵對能服從指揮的百姓軍時,實力也顯得並不是那麼的懸殊。
同時那些見識過紫月逆天神力的禁軍也幫了大忙,說太子乃真龍轉世,受神靈庇佑,文昭帝的逆行倒施觸怒神靈,才惹得公主慘死,國師暴斃,這種說法多少也衝淡了龍君昱的謀逆之罪。
七天七夜的苦戰,京城之中堆起了無數的戰垛,挖出了無數的溝渠,堆積了數萬人的屍體,血流成河,可以浮杵。
後世的史書中並沒有美化這場戰役,而是直接將其稱為京都七日慘戰。
這場戰鬥最終以大將軍趕來的援軍中,那些原本隸屬於納蘭一族的將領,帶兵臨陣倒戈而逆轉了戰勢,大將軍朱擎天戰死,其子朱謙被紫月一劍所誅,成王被太子龍君昱俘虜。
紫月從不認為在這場戰爭中他們有多麼的正義,再多的逼不得已,最終仍是逼宮篡位的。
所以在這一戰之後,京城的城牆從新修繕之時,青黑的石磚之上,多了許多的名字,無論敵我雙方,無論百姓軍人,隻要死於此戰,均牆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