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2 / 2)

“恐怕還不止如此吧?”

賈詡有些敬佩的看著劉璋,不禁感歎劉璋不愧是最了解董卓的人。

“不錯,董卓利用武力逼迫百姓,豪族,世族甚至官員強行與他換取,換取之後他又大肆鑄造這些分量不足的爛錢!”

“董卓這樣做,他自己是富得流油了,可是直接攪亂了正統的五銖錢!”

如今的局麵看,必定是董卓死後,李傕郭汜也沒閒著,又開始走董卓的老路了!

“文和,董卓已經死了這麼久了,鑄錢不是一天兩天了,怎麼才影響到益州?”

現在雖是戰亂的時代,但各州各縣仍是相同的,百姓仍舊可以自由貿易。

除非有戰事發生,不然各個勢力的邊疆是可以自由出入的。

“主公,自從征戰益州以來,陽平關一直出言嚴密防禦狀態,東三郡也已經搬空,所以漢中方麵雖然與董卓的長安接壤,卻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不過董卓鑄造的‘五銖錢’大肆流入到了兗州,豫州,荊州等地,河北數州也深受其害!”

董卓這種爛錢的害處劉璋再清楚不過了,也是因為董卓開了先河,日後劉備,孫權也為了充盈府庫開始大肆鑄造假錢。

劉備美其名曰‘直百五銖錢’,就是相當於劉備鑄造的一枚五銖錢可以換益州百姓手中的一百枚五銖錢!

這和強盜有什麼區彆?

五銖錢的原材料是銅錢,本身就是有價值的,重量和大小才是決定銅錢的價值。

董卓為什麼能以小錢發財?無非是董卓製造的小錢在重量和大小上遠遠小於正統的五銖錢。

一枚正統五銖錢可以鑄造兩枚甚至多枚董卓五銖錢,這會嚴重擾亂市場經濟。

劉備更狠,他鑄造的直百五銖錢在剛開始的時候有正常五銖錢的三倍。

也相當於用三枚五銖錢換取百姓一百枚五銖錢。

劉備發行之後,他是府庫充盈了,富得流油,百姓可就遭殃了,整個益州怨聲載道!

即便如此,劉璋仍然貪心不足,鑄造的直百五銖越來越小,最後僅僅省下半株!

開始用半株錢當一百枚五銖錢用!

劉備依仗武力,強行讓百姓使用直百五銖。劉備從益州‘首負’到益州‘首富’僅僅用了幾個月時間。

劉備能如此做,作為劉備的小舅子孫權,自然也不能落下。

不過孫權遠比劉備要狠的多!

如果拿孫權和董卓相比,那董卓就是大好人!

董卓充其量就是克扣了一些分量,孫權就不同了,他不都是搶錢,直接就是‘印錢’!

孫權在得知劉備製造以一當百後,立刻決定出手反製,在東吳鑄造新錢,名曰大泉五十。

錢如其名,一枚頂五十枚。

孫權在初期還算有所可知,知道這樣鑄錢的危害。

不過大泉五十一出,立刻就嘗到了甜頭,相當於把現有的資產直接翻了五十倍!

隨後孫權就如同瘋了一般,大泉五百,大泉當千,甚至大泉兩千,大泉五千!

可惜東吳的百姓不是傻子,大泉兩千已經足以讓人傾家蕩產,更何況大泉五千。

因此大泉五千剛一發行,就受到了強烈抵製,孫權也不得不將其全部回收焚毀。

也正是因為大泉五千的及時銷毀,孫權才挽救了東吳一命,不然極有可能會激起民憤,甚至掀翻孫家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