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民國寫文(16)(1 / 2)

紀長澤的給自己打廣告計劃實行的很不錯,遠望這個馬甲再一次收獲了一大票的粉絲,每天都伸長了脖子等著他連載章節,看著差不多了,他這才開始打廣告。

還是那句話,這本之所以流傳度光,除了故事情節好看外,就是裡麵的一些醫療知識,這些在後世看來是常識的小知識在如今這個消息並不流通的時代,對於並不是大夫的人來說就是他們從未見過的知識。

在一連流傳了幾個“某某家兒子溺水,卻因為他家親屬看過遠望先生的書而將之救回來”“某某人家燒傷,因為用了遠望先生的法子,其他燒傷的人都發了高燒就他沒有”的實例後,這個馬甲的書賣的更好了。

就算是不認字的人家聽說後也忍不住花錢去了跟長安日報有合作的說書人那聽說書,不為彆的,就是為了知道這些小知識,以後要是有個什麼病啊痛啊的,也省得花錢。

雖然遠望先生特地寫明了這些知識並不適用於所有人,若有病痛請及時就醫,但事實證明他寫的都是對的,甚至有大夫看了也表示這些都對,隻不過其中有些連大夫都不知道。

畢竟學醫都是一代傳一代,除了自家子弟那就是隻有徒弟才能學到,從沒聽說過大夫把自家從醫的知識滿天下告訴人的,因此有些家學淵源傳承未斷的大夫知道遠望先生寫的一些醫學知識,有些家中沒傳承下來,他自己也沒碰上的,不知道就很正常了。

正是因為如此,看書的人才會覺得紀長澤是大夫。

就算不是大夫,也絕對是家裡有人在做大夫。

否則為什麼他知道這麼多連許多行醫大夫都不知道的事,而且寫治病過程時還那麼詳細。

實際上紀長澤還真的當過醫生,當然,紀長澤當過,紀家大少爺卻是沒有的,於是,外人以為他是大夫,劉慶如覺得自己這個小師弟是天才。

不是天才,能寫的這麼像真的嗎?

為著紀長澤的這本新書,長安日報又有了一波引流,自然,報社賺的盆滿缽,劉慶如走路都在飄,腦回路非常有緣的和他的前任老板重合。

長澤寫書,書就掙錢。

長澤開罐頭廠,罐頭廠就掙錢。

關鍵是,人家開廠子靠賣東西掙錢,長澤了不得了,他捐款,硬是捐的軍方都合作了。

這哪裡是師弟,這根本就是財神爺,金大.腿啊!

因此紀長澤一說想開辦醫藥廠,他立刻舉雙手雙腳支持。

開!師弟你想開什麼都行!咱有錢!

這一天,紀長澤的廣告就登在了他的新上。

迫不及待拿到報紙的人看完了,也發現了這一次上麵居然還有個招收有醫生或者製藥經驗的廣告。

“遠望先生說,他要開個醫藥廠,希望招收人才做事,

薪酬可看應征者的本事麵議,讓有意者去長安日報。”

“這上麵還寫了最低薪酬,最低薪酬都這麼多,要做的事一定很多很辛苦吧?”

“這麼多錢,辛苦又算什麼,我弟弟就在學醫,我這就讓他去長安日報。”

“寫明了是醫藥廠,就算辛苦估計也辛苦不到哪裡去。”

如今早晨起來大家先領了報紙看,聚在一起三三兩兩討論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這次看到這麼個消息,討論完後,有家中學醫的已經回家通知家人去了,也有家中無人學的後悔沒讓家裡人去學。

這麼高的薪酬啊,這樣就錯過了,真是可惜。

不過既然是遠望先生開的醫藥廠,他隻寫隨便寫出來的一些藥都這樣好用,正兒八經製出來的藥定然也很不錯。

如此,紀長澤的醫藥廠還沒開起來,就已經有一大批的人對他充滿信心的準備買了。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前線,正有個小兵抹了把頭上的汗,小跑著蹲到坑裡,安全後,才掏出藏在懷裡的罐頭,打開蓋子珍惜的小口小口吃了起來。

這是個肉罐頭,肉味噴香,他吃的滿足,旁邊的人卻被饞的不輕,小聲的問他這個罐頭是哪裡來的,周圍的幾個人也都咽著口水看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