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章 回折(2 / 2)

盛芳 須彌普普 7088 字 2024-03-21

周弘殷略略掃了一遍,一麵掃了一遍,一麵隨手拿朱筆批了,丟得回去,叫中書發回給郭保吉。

***

宮中這一處的回批前腳才送得出去,沒兩日,同平章事石啟賢入宮奏事之後,卻是一臉的猶豫,如鯁在喉一般,一臉的有話要說,卻又半晌沒有言語。

對著這一個跟了自己多年的臣子,周弘殷還是願意給幾分麵子的,便問道:“是不是朝中有什麼事?說罷!”

被周弘殷這般催促,石啟賢這才拿定了主意,把袖子裡頭的奏章取了出來,上前一步,低聲道:“陛下,郭保吉自宣州有折送來中書……”

一麵說,一麵將那奏章遞與邊上的小黃門。

周弘殷失笑道:“這個郭保吉!做監司怎的能同打仗一般,這樣著急!”

又道:“這回他又寫了什麼,值當石卿這般為難?”

他也沒想太多,將那奏章自小黃門手上接了過來,本是打算掠一眼就過去,可看了個開頭之後,卻是不由自主“咦”了一聲,把靠著後頭椅子的背直了起來,眉眼也開始變得嚴肅,認認真真翻看起手中奏章來。

郭保吉不通文墨,雖然識字,卻毫無文才可言,正因如此,圍在其人身邊的少有擅長文字之人,就算有,留不了多久就會受不了而自行請辭。

自己難辨好壞,門客裡頭又少有厲害的,這就造成郭保吉遞上來的折子,往往以把事情講清楚為上——隻要能講清楚了,就算成功了。

郭保吉的情況,周弘殷自然也知道,拿到這一份奏章之前,他並未多想,可這一回一翻一看之間,卻是越看越覺得奇怪,臉上的神色開始還是嚴肅,後頭就慢慢變成了難看。

石啟賢立在一旁,雖不怎的敢出聲,可光憑用餘光瞄看天子的表情變化,他已經幾乎可以推測到這一位究竟是看到了那郭保吉遞上來的折子的什麼段落。

——無他,周弘殷的表情,同他自己看這一份折子時的表情,簡直一模一樣。

先是不以為意,繼而變成了認真,再轉為不敢置信,最後則是吞吃了蒼蠅似的。

石啟賢猶記得自己看完郭保吉這一本折子之後,下意識還翻到最後看了一下簽章,又忍不住翻到前邊再去將那附著的圖繪同數字重新核算了一遍,另又看了幾個寫得極好的華彩段落——如若不是實在打自己臉打得太疼,他當真想拿去給孫子摘抄誦讀幾遍。

這一份折子,實在太詭異了。

如果此時去一趟中書,把宗卷庫中才放進去沒兩天的那一份送往宣州回折副本起出來,同郭保吉今次送來的放在一處,兩相對比,就會發現一件極為奇怪的事情——

這位一向小敏於行、拙於言的郭保吉,一夕之間,仿佛換了一個人似的,言辭敏捷,還會未卜先知,好似能事先猜到京中各司的人說的是什麼似的,一一給了回複。

如果不是不信鬼神之事,石啟賢甚至有點懷疑是不是自己肚子裡生出了一個姓郭的蛔蟲。

針對都水監提及的圩田會致使堤壩崩塌之事,郭保吉的折子從古到今一一舉例,闡明了塌方的原因,古時不可追溯,可近百年來,每次宣州大的堤壩損毀原因,在圩田邊上發生的,全數列得清清楚楚,還繪了圖案示例,建議在出水口外正前方加一道複堤。

至於修造圩田會致使江水泛洪,導致采茭人無以為業,朝中另有安排,抽不出人力與金銀去修造等等問題,全數都給出了解決方案。

甚至還有不少回折裡沒有提到的問題,郭保吉居然都做了應對同解答。

朝廷沒錢?

沒關係,宣州自籌,甚至不會增加百姓賦稅,一用各處公使庫銀錢,二用百姓自捐。

朝廷沒人?

不要緊,由宣州自行征發民伕,另有荊湖南路冬日遭了災,正好征用流民以工代賑。

采茭生計受損?

不礙事,正好叫他們先來幫著修圩田,修好之後,按出力同人丁分田畝,不是無恒產者無恒心?正好了,得了田,以後好好種地,總比隻能看天采茭好吧?有了田地,把人都綁死了,你還怕他們反?

一項項,一樁樁,該清楚的地方解釋得清楚,而涉及圩田、堤壩涉及的圖繪處,卻又畫得十分清晰卻複雜。

石啟賢頭一回看到的時候,甚至花了一點功夫細細去琢磨,才看得明白了。

這份折子看下來,他當時心中就生出了一個篤定的念頭——這郭保吉從哪裡得來了一個好謀主?又去哪裡得來了這樣一個精通水事的老水官?

更重要的是,他去哪裡尋來了這樣一個好捉刀!

不少段落,他讀來誦去,雖是一眼能看出筆法同其人背後目的,卻是忍不住被其文字勾著走:修了圩田,能新得田多少,新得商稅多少,能補內庫多少,能得桑、麻之屬多少。增人口多少——郭保吉情願以官身性命做保,如若不能,將提項上人頭來見。

前有數據、示例、圖繪,後有文字層層遞進,句句渲染,尤其到得最後,以郭保吉口吻做保的那一句,添得恰到好處,簡直叫人忍不住拍案叫絕。

這般文采,如此敘述,為甚不去考進士?!

幕僚有什麼好做的??

實在要做,郭保吉的幕僚有什麼好做的?至少也要做自己這個同平章事的幕僚官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