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宮,已經當上了皇後的衛子夫聽到這番話:“……”
正受寵的尹夫人和邢夫人原還在吃對方的醋,鉚足了勁想看看對方是何許人也,聽到天幕這些話後雙雙愣住,突然喪失了和對方爭寵的心。
爭什麼呢,萬一陛下有病,傳染他們怎麼辦。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頗有些不自在,尤其感受到大臣們時不時看過來的目光,他惱羞成怒道:“你們看朕做甚?朕又沒有葷素不忌!”
耿直的尉遲敬德脫口而出:“可是後世有傳陛下和輔機的風流韻事呢,還有那麼多曖昧不清的臣子。”誰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長孫無忌莫名躺槍,怒道:“尉遲敬德,我和陛下清清白白,你休要胡言!”
房謀杜斷紛紛衝著尉遲恭甩刀眼:“敬德,沒有根據的話可不能亂說!再說了,後世愛編排前人,明明是子虛烏有的事他們也能編排出一段大戲,連史書上沒有的人都能自己創造出來,後世的話豈能儘信?”
曖昧不清的臣子之一魏征也冷聲道:“克明說得對,後世之言不可儘信。若真論起謠言,誰又能躲過?”
尉遲敬德兩手一攤:“反正沒有我。”
眾人:“……”嘿,你個黑臉銅鈴眼的大老粗,難怪後世不造你的謠。
最後還是李世民出麵製止了貞觀群臣的唇槍舌劍,“好了好了,彆鬨了,繼續聽罷。天幕這些話也並非沒有道理。”
大臣們瞪大眼睛:“??”什麼啊!他們不臟!!
“……”李世民:“朕是說,頻繁生育對身體確實不好。”史書上的觀音婢早逝可不就是生育太頻繁的緣故嗎,還有他母親太穆皇後,生了四子一女,年僅四十三就去世。
而且眠花宿柳、貪花好色之徒確實不堪啊!家有妻妾還要在外尋歡作樂,不妥不妥!
李世民:“往後科舉新加一條規矩,那些流連青樓、貪花好色,葷素不忌之徒就不要入朝為官了,免得帶壞朝中風氣。”
【不小心又歪題了,來我們接著往下看。剛才說到大秦的棉花還不知道在哪個犄角疙瘩裡,能不能找到還是一回事,找到了推廣種植又是一回事。
棉花很吃肥,種植不易。朱元璋當初推廣棉花的時候,甚至喊出了“益種綿花,率蠲其稅”的口號,什麼意思呢,就是種棉花,不收稅。
在免土地稅兩三年就是仁政的古代,朱元璋這一做法很成功的推廣了棉花,棉正式成為了繼絲綢、麻布外的重要布料。
陰嫚自然也想到了就算找到棉樹,在大秦推廣開,也很難將棉花用在女性必需品上的問題。因為大秦實在太缺衣少食了。
陰嫚決定不能隻發展棉花一種紡織作物,被當做累贅物的羊毛很適合利用起來。
遊牧民族養了這麼多羊,羊毛被他們用來織毛毯和打毛氈,根本消耗不完,而中原人的羊毛那就是純純廢品,連織毛毯和打毛氈都不會用到。
因為遊牧民族自己製作的織毛毯和毛氈實在太粗糙撿漏了,而且沒有經過堿清洗的羊毛根本洗不乾淨,油膩且還帶著汙垢的織毛毯和毛氈說實話中原人根本看不上。
這也是羊毛織物在古代一直沒有火起來的原因。
不像現代,羊毛經過采毛、粗梳、洗毛、精梳、染色、紡紗、合股[1]成了一團團漂亮柔軟的毛線。那些毛線光紅就有大紅、絳紅、玫紅、粉紅、酒紅、西瓜紅、珊瑚紅、豆沙紅……
顏色簡直比口紅還花。
毛線在現代真的被染出了花來,隻有你想不到的顏色,沒有染不出的顏色。用這些毛線織成的毛衣毛褲、圍巾、手套、襪子、毛鞋等既好看,又保暖。
而且穿小了的毛衣還能拆掉重新織,一點也不會浪費。
陰嫚想到自己曾經織過的圍巾,心頭愈發火熱。羊毛必須發展起來!她要給最最親愛的父皇親手織一條圍巾。
再研究一下風衣怎麼織好了,穿著黑色的羊毛開衫,圍著米色圍巾的始皇,啊啊啊!走在潮流界的始皇,誰能頂得住。
畫下來!一定要畫下來!給後世的姐妹都瞧一瞧男模始皇。】
大秦
秦始皇嘴角微勾,原來羊毛要用堿清洗,怪不得他讓人按照紡織通史裡的辦法紡羊毛線沒有紡成功。
關鍵竟然是堿。
他一直以為堿就是用來製造紙和做饅頭的,原來還能用於清洗羊毛嗎?
看來製堿坊可以再多建幾個。
“來人,傳令蒙恬讓他大量收集羊毛,匈奴若是肯賣就買,若是不肯,那便搶回來。”
陰嫚聽著那麼多種顏色,眼睛亮晶晶地望著天幕,想要!
原來後世竟然有這麼多種顏色,怪不得後世的畫作那般絢麗多彩。
陰嫚對這本書的期待值一下子拉滿了,她現在就迫不及待地想買下這本書。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聽到羊毛的作用,心裡才稍稍好受一些,暗道:總算說了點有用的,說書就好好說書,怎麼總是跑題。
差評!
心裡吐槽顧清瑜跑題,但嘴上卻大笑道:“天助我也,如今匈奴已經被打散,攻守易型,我大漢可以將匈奴當做一塊肥肉了。朕還想說這塊肥肉沒什麼用呢,天幕就給了朕這麼大一個驚喜。”
“連羊毛都如此有用,匈奴的地方也並非我們想的那般無用。從今往後,就讓匈奴人為大漢牧馬放羊,哈哈……”
眾大臣紛紛附和道:“陛下英明。”
劉徹沒搭理他們,當初要打匈奴死活不肯,現在打贏了發現匈奴的地盤有用知道說他英明了,早乾嘛去了。
他轉頭看向自己的帝國雙璧,“天幕之前說得對,沒有無用的地盤,隻要因地製宜,無論什麼地方都能繁華昌盛。仲卿、去病,等天幕賣完書,同去甘泉宮用膳,順便談談接下來該打哪裡。”
說完,就讓小黃門去通知衛子夫準備膳食。
拍馬屁得不到的回應的大臣們:“……”哦,合著他們不配是嗎?
嗬嗬,怪不得後世寫陛下您和大將軍有一腿,您再來幾回這種差彆對待,他們都要信了後世的話。
洪武時期
朱元璋聽到自己推廣棉花的事跡被提起,嘴角止不住地上揚。算後世還有識貨的人,知道俺老朱推廣棉花不易。
怎能隻記住他恢複殉葬、下令讓命婦纏腳的事呢,他明明做了很多對百姓有利的事。
不過這羊毛真這麼好?比起棉花也不差?
朱元璋半信半疑,棉花的好處他是見過的,羊毛嘛,多少年來都沒被廣泛利用,怎麼到了後世就成了變廢為寶的好東西?
不過想著試試無妨,朱元璋看向朱權:“十七,之前你買那套扶蘇未婚妻呢?”
那套書隻有朱權買了,本來被他沒收了,後來架不住朱權哀求,他讓人抄下裡麵有用的地方就還給他了。
大明已經有堿,而且製作起來比書裡的還簡單,就沒有抄下,如今看來大明的堿和書裡的堿未必是同一種。
拿做包子饅頭的堿去洗羊毛,怎麼看怎麼怪異,肯定不是這種堿。
【陰嫚說乾就乾,想去找秦始皇說棉花的事,剛走兩步突然想起古代的棉花和現代的棉花差得有點大,甚至可以說沒啥關係。
所以她其實並不知道大秦的棉樹長什麼樣。
要是找不到,她在父皇心裡的信用肯定-1-1-1,不行,在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大秦有棉花之前,不能找始皇。
那找誰呢?
蒙恬鎮守邊關多年,讓蒙家去找是最好的,而且羊毛的事情可以找蒙家。
陰嫚去找蒙毅的時候,正好碰到韓信在和蒙毅談公事。
韓信看到陰嫚進來,對蒙毅說了一聲稍後再來就走了。
陰嫚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不由轉頭問蒙毅:他怎麼了?誰惹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