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銀行家們的角逐(2 / 2)

假如塞希利婭真的聽從了友人的勸說,那波爾銀行自然能得到擁有大額存款的客戶。假如塞希利婭沒上鉤,他們也依舊能讓狄更斯一家來償還這筆債務。橫豎他們都不會虧本。

投資代理人們很快根據最近發生的一係列事件為她分析完畢。

這種分析聽上去很合理,但塞希利婭總覺得,一切都太過湊巧了。就像壞人刻意把“壞”這個單詞刻在了臉上。

可能看出了她臉上的遲疑,另一位掌握著倫敦一些地下消息和內幕的代理人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

波爾銀行也極有可能是個幌子,畢竟這家銀行的業務範圍過於繁雜。很有可能存在某個塞希利婭他們目前還尚未知曉的利益鏈條,企圖通過波爾銀行將塞希利婭的存款轉移出去。

為了進一步論證自己的猜想,這位代理人還暗示了庫茨銀行的一位高管,最近似乎也和波爾銀行的某位經理人過從甚密。甚至發展到經常背著人私下見麵的程度。

這種猜測更能得到塞希利婭的認同。不過這樣一來事情好像又繞回到了庫茨銀行身上。

鑒於目前他們也並未掌握實質性證據,她隻能讓代理人們繼續密切關注波爾銀行和庫茨銀行的動向。

不過暫且忽略心中的疑慮,這件事也給塞希利婭提了個醒。她需要儘快落實存放自己的債券利息存款的新銀行。

而出於這位小姐最近在美洲債券上的濃厚興趣,其中一位代理人很快為她推薦了高德施密特銀行。

這家銀行雖然隻能提供和目前庫茨銀行一樣的4%年收益率。不過他們有個庫茨銀行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他們是美洲債券在英國最大的代理商。

如果塞希利婭同意以4%的中低額回報率和他們訂立長期的存款契約,他們就能給她低價提供3萬磅墨西哥債券的認購權。

這家銀行以50%的合同價格承擔了320萬英鎊墨西哥債券的發行權。這批債券年息5%,為期30年。還沒麵世就已經被各大投資代理人紛紛盯上了。

可以預見其發售後的價格會一路水漲船高。而50%的合同價格,則意味著隻要其麵值不折損,塞希利婭就能用3萬磅的價格,得到6萬磅的債券。

換言之,隻要美洲債券的勢頭依舊強勁,塞希利婭隻需要買進再賣出,通過賺取差價就能為自己獲得百分之百的利潤。

聽上去似乎像個不講邏輯的暴富幻夢,但在證券交易所,這樣離奇的事件卻總能在發生。畢竟現實往往比故事還要不講邏輯。

當然,高收益也必然伴隨高風險。一旦美洲債券價格跌落,塞希利婭的英鎊就很可能打水漂。

不過目前繁榮的證券交易市場,似乎還看不出這種危機的影子。

百分之百的利潤,塞希利婭也有些心動。但是她還是努力讓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

加上目前暫時存放在內森男爵那裡的5萬磅,她的債券利息存款已經達到了43萬磅。對這樣一筆巨款來說,銀行的可靠性顯然是比收益率更重要的事。

在目前整個英格蘭,除了英格蘭中央銀行是由議會特許成立的,股東人數不受限製的股份製銀行外。哪怕是庫茨銀行和羅斯柴爾德銀行這樣的大型銀行,依舊是采用私人合夥製。最多由6個合夥人按出資比例或者客戶資源來分配股權。

而繼承了亡夫遺產的哈瑞特·梅隆夫人,雖然繼承了銀行一半的股權,卻沒能繼承亡夫大部分倫敦地區的客戶資源。

她之所以帶著自己的巨額財富嫁給了年輕的公爵,部分原因也是希冀公爵夫人的身份能幫她打開通往倫敦上層階級的大門。從而拉攏到更多的大貴族客戶。

銀行剩下的5位合夥人們,手上還攥著另一半的股權,和庫茨銀行在倫敦以及大部分地區銀行的客戶資源。

雙方陷入了僵持。

不過假如一方能夠握有另一方侵害銀行利益的關鍵性證據。他們就能訴諸法庭,在法官的裁定下做銀行資產分割,將另一方驅逐出銀行董事會。

庫茨銀行最近的主導權之爭還未落下帷幕。而陷入內鬥的銀行家們已經決意,要將損失塞希利婭這個最大私人客戶的責任歸咎給內部對手。

這種招數並不新鮮。畢竟當初托馬斯·庫茨先生就是憑借類似的操作,將自己的親哥哥兼合夥人詹姆斯·庫茨,趕出了庫茨銀行。他自己也是由此開啟了獨攬大權的銀行家生涯。

這些內幕消息都是內森男爵有意無意在信中給塞希利婭透露的。

而對塞希利婭來說,隻考慮資金安全的話,庫茨銀行也好,高德施密特銀行也好,似乎都沒有羅斯柴爾德銀行來得安全。畢竟他們家還有在法國的大批黃金作為後盾。

內森男爵那邊表示可以以5%的年利率接收這筆存款。這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正在塞希利婭在不同銀行之間猶豫時,安格萊西侯爵卻找上門來了。

他倒不是為了大額存款來的,畢竟他名下又沒有任何銀行。他是為了另一樁交易才找上薩塞克斯宮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