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第 153 章(1 / 2)

雖然預測地震的儀器第一次報警是誤報,但宋藥一點都不失望。

小孩一邊吃著烤兔肉一邊很大度的表示:“科研就是這樣,可以積累九次失敗,也可以積累九十九次,九百九十次,所以不用大驚小怪啦。”

本來正高高興興吃兔肉的周一瞬間覺得食不下咽了。

宋藥一向很自信,連他都這麼說了,看來他對於這次的項目也沒有多少把握。

周一就有點擔心了:

“幺兒,我們不會真的一直失敗九千九百九十九次還不成功吧,那得等到什麼時候了?”

王朵也幫腔:“是啊幺兒,你不是說地震隨時都可能來,我們要以最快速度做好嗎?”

就連原江都看向宋藥。

這孩子也許是受雪災影響,對於做預測地震的機器一直都表現的很急促,好像地震下一秒就會出現一樣。

現在進度不佳,他擔心宋藥會失落。

然而這一次原江猜錯了。

宋藥一點都不受影響的繼續啃著手裡的兔腿:“但是這個的確很難,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呀。”

地震預測機器和他之前做過的很多東西都不同。

它出現在中洲建國三百年後,那個時候其實人類發展出來的科技已經不用再懼怕地震了,所以研發出來後,這個機器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重視,隻是作為一種提醒的存在。

大約就像是現在的天氣預報一樣。

但即使如此,那也是二百多年後的科技,宋藥現在是階梯十,根本連個地震預測機器的邊邊都夠不著。

就算是宋藥曲線救國,通過興趣愛好組,一口氣買了五個課程湊齊了大約的地震預測機器構造,跨越兩百年的科技,又沒有教程手把手指導,做出來的幾率低到渺茫的程度。

但是沒關係呀。

小孩吃的有點急,說話就含含糊糊的:

“反正我們做的東西是有用的,就算是失敗九千九百九十九次也做不出來,但是隻要我們不放棄,就不能說失敗。”

在看到進度那樣緩慢的時候,他本來是有點難過的,為自己無法準確預測到出現在今年的地震。

可是難過了一會,宋藥就想通了。

就算今年做不出來,但地震不是隻出現一次就不會出現了,他們做的這個機器總有一天能派上用場,能幫上大家的忙。

所以乾嘛要這麼難過呢,這條路不通,還有彆的路嘛,他們要做的就是在事情發生前儘最大的努力。

“老師不是說了嘛,走彆人沒有走過的路,總是艱難的。”

王朵小聲:“哪個老師說的?我怎麼沒有聽過?”

趙曉東在一旁回答:“我和幺兒的老師說的啦。”

小孩們恍然大悟,何老師呀。

他們瞬間覺得安心了。

因為宋藥和趙曉東動不動就要跟他們吹噓何老師有多麼多麼厲害,在何老師的教導下他們兩個也有多麼多麼厲害,小孩子們對於何君文向來有濾鏡。

一聽說是何老師說的,他們臉上立刻露出了“那我們就放心了”的表情。

趙曉東又問:“那萬一地震真的發生了怎麼辦啊?我們沒做出來,就沒辦法預防啊。”

宋藥一揮手裡的兔腿:“不要緊!雪災也沒有預測就發生了呀,現在還不是沒事了,我們可以在做預測地震機器的同時,再一起做災難來臨的時候保護大家的東西。”

這個小夥伴們熟啊!

雪地企鵝一號還有凍瘡膏可不就是這樣出現的嗎?

被宋藥的自信所感染,他們也不由自主的跟著信心滿滿起來:

“好!我們一定能做出來的!到時候肯定能保護很多人!”

小孩們吃完烤兔肉,就紛紛一臉鬥誌昂揚的在宋藥帶領下回屋繼續研究了。

趙誌剛聽得一臉懵,偏頭去問宋爸:“這是在乾什麼?什麼地震?哪裡地震了嗎?”

宋爸一臉習以為常:“沒事,這次雪災不是有點厲害嗎?幺兒可能是被嚇到了,開始擔心天災,想要做個能預測地震的機器。”

“地震還能預測?”趙誌剛的反應和宋爸第一次聽說的反應一模一樣。

宋爸:“我也沒聽說過,但是幺兒這孩子一向敢想敢做的,他想做就做吧,如果真的能做出來,那可是大好事,咱們做家長的就鼓勵就行了……這兔肉很嫩啊,你怎麼養的?教教我,我也想弄點兔子來養著吃。”

“你還養什麼,想吃直接去我家拿,你不知道這些兔子有多能生,我家院子都放不下了……”

兩個爸爸沒有將地震預測機器的事太當一回事,畢竟在如今的時代這聽上去實在是聞所未聞。

地震還能預測?神話都不敢這麼編。

實際上不光他們這麼想,聽說這事的大人們基本都覺得不太可能做的出來,不懂的聽個熱鬨,懂一點地震原理的則是直接判定為可能性不大。

要知道,西方國家曾經也有研究這方麵的,這麼多年過去了,花了那麼多經費,連個響都聽不到。

但大人們仿佛有默契的,哪怕是心裡覺得不太可能,卻沒有一個人跟這些充滿鬥誌全心撲在上麵研究的小孩們說“彆研究了,研究不出來什麼的”。

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創造了太多太多的不可能吧。

宋藥又在寫申請資金的計劃書了。

小孩聰明的很,也清楚大人們哪怕不阻攔,但也不看好,這份計劃書送上去也許不會得到批準,但他必須得寫。

無他,沒錢啊!

他真正要做的地震預測機器可不是之前那個小小的半成品都算不上的模型,而是巨大無比又深入地底的。

並且數量還不止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