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親非故的,送了這麼多的物資,還送了這麼多的現金,又怎麼會不感激?
第一個生產隊的錢和物資發放完畢,這個團隊就收獲了很多的感激。
感激涕零的,不隻是一個。
聽著村乾部介紹一些患者的家庭背景,基本上都是為了這個病拖累了全家,每個家庭成員都過得很辛苦。
甚至還有一些家庭不止一個癌症患者,那就更加的困難了。
聽著村乾部介紹的時候,詹莉掉下了眼淚,說話的聲音都變得哽咽了。
不過,方浩不能確定這是因為她有高尚的品德還是因為她有高超的演技。
但是他自己聽到那些介紹的時候,眼眶也濕潤了。
——不排除有順路表演的成分,但是,內心也確實覺得那些人挺不容易的。
方浩也是底層出身,好日子都還沒過一年。
以前隻覺得自己的生活非常的苦逼,可是到了這個地方才知道,比他更加苦逼的,大把大把的。
這些東西從新聞裡麵看到和在現實中看到,帶來的感受完全是不一樣的。
這讓他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覺得這樣的事情還是挺有意義的,以後有機會還是要做一些這樣的事情。
他覺得,辦完這件事情之後,可以在網上號召大家給這個地方這些癌症患者捐款。
自己也可以捐贈一些。
——這個世界上不幸的人很多,當然不可能每一個都救濟,但是能夠救濟到自己所看到的不幸,也算是有功德的事情。
傾家蕩產做慈善,他沒有那樣的高風亮節。
在不降低自己生活質量的情況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覺得這還是可以的。
在村長的帶領下,這一隻隊伍走遍了十二個生產隊,將帶來的物資和現金都分發完了。
收獲了很多的感激。
最後一個生產隊所有癌症患者的物資發放完畢,時間都已經到了晚上了。
這個村子並不存在著接待能力,團隊也就沒有在這裡停留,而是開著車去了縣城。
晚上就在縣城留宿。
順便,又接受了省、市、縣三級官媒以及團報的采訪。
采訪的內容,當然還是按照劇本來的,該問什麼不該問什麼,媒體有數。
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方浩心中也有數。
接受完采訪之後,仁德慈善基金會團隊替詹莉和方浩寫的長文也都已經完成,交到了他們兩個人的手上。
就是這一次愛心捐贈的小作文。
方浩將那一篇長文發布出去,緊跟著又發布了一條微博,號召他的粉絲們通過給他這一條長微博打賞來參與到捐贈之中,這一條長微博獲得的所有的打賞他都會捐贈給那些癌症患者,並表示自己會在此基礎之上另外拿出五十萬現金捐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