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第三十三章(二合一)……(1 / 2)

《人生路》的火爆, 讓劇中的演員都在一夜之間有了從前想都不敢想的名氣。

好像突然的,所有人都知道《人生路》這部新劇了。

他們熱烈的討論著劇情,根據劇情衍生出自己從中得出的看法, 就連媒體報道時都會用“難得老少男女皆宜的一部好劇”來稱讚。

它像是一部喜劇, 幾乎每一集都有讓人看的樂嗬到捧腹大笑的點,但喜劇的外皮下, 又藏著無數針對“人生”的內核, 它並不去批判什麼, 隻是將大眾的“人生”用一種幽默又真實的樣子展現出來。

每個人都好像能夠從《人生路》裡找出跟自己有關的縮影。

總是充斥著各種奇思妙想,不理解家長憂慮,從不考慮未來但又好像總是那麼快樂的少年時代。

看似平凡庸碌,但也曾有過少年時代的家長。

嘮嘮叨叨, 偷偷摸摸的給疼愛小輩藏好吃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看電視不看報紙, 讓人總懷疑他們每天都靠什麼打發日子。

一個個看似很平凡的劇情, 卻讓人越看越上頭。

這部劇受歡迎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盛泉看文時的描寫。

不過想想也可以理解, 原著中的《人生路》拍攝後期基本都是在靠萬寶拆東牆補西牆的硬撐,不光導演身累心累,劇組全員都是生活在“隨時可能拍不下去”的陰霾中。

原著中劇組甚至都沒有一個像樣的化妝師,服飾全靠租,道具自己做, 哪裡能像是現在這樣, 定製服飾, 專業化妝團隊, 為了拍一個唯美又自然的畫麵還能各種狂撒錢。

能有超原著的效果,也很合理。

盛泉不止一次開彈幕的時候看到誇讚各方麵質量的。

【這個配樂真的絕了,太適合了】

【畫麵也太美了吧, 簡直有電影的質感了】

【每一個場景布置都好細節】

【放在桌上的書還畫著小人畫】

萬寶的精益求精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一部劇有沒有認認真真的做,觀眾其實是可以分辨出來的,不光是質量,演員的演技也是他們評判的標準。

他們確實不是專業的,也無法通過專業角度來找出演員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但演員演得好和演的差,觀眾們還是看得出來的。

《人生路》裡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一個演員拖後腿。

雖然他們在出演這部劇前基本都沒什麼名氣,甚至顏回還是投資人盛泉買煎餅的時候簽的,但每一個人都做到了最好。

劇火後,萬寶一下就有名了,可以想見,以後不會發生那種拍個投資不算很大的電視劇都會被撤資的情況了。

讓他揚眉吐氣的是,之前撤資的投資人托了人過來賠禮道歉,言語間很有想合作下一部劇的意思,他收了禮物吃了飯,然後一口拒絕。

爽啊!

爽爆了簡直!

要是盛小姐跟他說想合作下一部劇,他不管有沒有彆的投資人找,絕對屁顛屁顛立刻簽合同,至於這位?合作?下輩子吧。

雪中送炭和落井下石,他還是分得清的。

不止導演,主演們的咖位也瞬間越了好幾級。

林愛可已經躋身小小花,周至王錚他們也是待遇瞬間提升。

顏回靠著精湛的演技和那一身長相氣質,瞬間圈粉無數,從無人知到天下知,事業度已經一路漲到了四十。

劇組所有人都在贏,但收獲最豐盛的還是盛泉。

要知道,顏回和林愛可都是她們星芒娛樂的。

這兩位現在已經搖身一變成了搖錢樹,而他們也都很願意甚至稱得上是相當主動積極的想為盛泉搖錢。

而且她可是劇組最大投資人,《人生路》首播權就已經賣出了一個很漂亮的價格,而首秀如此完美,剩下的二輪播放權競價自然越發激烈。

估摸算下來,光是今年一年,她就能盈利一億以上。

一億可能對比她的財產來說不算多,但她的投資額可是隻有一千萬,前後也不過半年,一千萬變成一個億,之後還會陸續有收入。

那些原本還酸溜溜說她“不就是有幾個臭錢,年輕人不懂行瞎鼓搗”的同行都熄火了。

為了討好盛泉,所以投了點錢的王總已經笑的牙不見眼,逢人就說盛泉的好話,再說說自己的“慧眼識珠”。

而盛泉本人還顧不上慶祝自己的“豐收”,而是正在公司處理公司事務。

“老板追劇我追劇”是一場計劃外的營銷。

盛泉自己不是想不到這樣的推廣方式,隻是在《人生路》已經有了巨大熱度的情況下,加不加一把火關係並不大。

但她還是帶著一種高度讚賞的態度,給苗主任發了一筆豐厚無比的獎金。

連帶著配合苗主任的娛樂營銷部,雖然沒有那麼苗主任那麼高的金額,但全員都有,也是一筆意外之財。

“這是一個好現象。”

盛泉跟顧兆討論起這件事如何處理的時候,還是相當高興的:

“這證明員工對公司已經有了歸屬感,願意為公司考慮利益,冒著跨部門可能會被斥責的風險都要主動向我提策。”

老板是否能盈利也許跟員工的關係不算很大,但如果一家公司想要一步步往上走,那精英員工是數一天過一天的混日子,還是積極進取主動為公司考慮可就很重要了。

對於這件事,一向表現的對一切都在掌控中的顧兆倒是有些意外:

“我學習過的國內公司裡,很少有隻工作幾個月就能產生強烈歸屬感的員工,就算公司給員工再高的待遇,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漸漸培養起員工對公司的忠心。”

盛泉:“那是因為大家心裡都清楚,自己之所以能有高待遇,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值得這麼多錢,你學習過的大公司都太大太老牌了,裡麵的環境已經成熟,如果苗主任像在我們公司一樣在那些公司裡提建議,隻會被觸及到利益的其他人排擠。”

說起這個盛泉可太有經驗了,好像華夏的孩子從小接受到的教育都是能力可以換來金錢,但實際上,真正步入職場後,除非能力突出到讓所有人都震撼的地步,不然光有能力還真混不出頭。

得罪上司,上司就是壓著不上報你的功勞,你能怎麼辦?

或者不得罪上司,上司搶奪你的功勞,你又能怎麼辦?

甚至不得罪上司他也不搶奪功勞,同事之間的勾心鬥角爭搶功勞互相挖坑,你應付得來嗎?

盛泉見過太多在學校時的天之驕子,出社會後要麼適應融入,要麼淪為平庸。

在學校時,成績可以說明一切,但到了社會上,不可能真的就有這樣一個地方,讓有能力的人無所顧忌的隻需要發揮自己的能力。

比如於向晚和袁子欣,甚至就連顧兆,不也都是有能力又曾被壓製嗎?

盛泉自己也曾經是被壓製的那個,在她剛步入社會的時候,那時候她也曾憤憤不平過,覺得自己明明能力比同事強出那麼多,結果就因為不會拍馬屁,反而成了升職最慢的那個。

她不喜歡參加那種一群人吹牛的酒局,不喜歡聽上司下班後叫人開會又說一堆屁話,不喜歡被占用休息時間,不喜歡加班,不喜歡聽惡心的黃·色笑話,不喜歡明明是老板靠自己盈利還要腆著臉說是給她工作機會。

盛泉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來調整心態,她後來曆練的比誰都老道,能力也在“融入集體”後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升職加薪買房買車,看上去風光的不得了。

但其實隻有她自己心裡清楚,她依舊不喜歡“工作看能力,升職看資曆”這一套。

而現在,她成為了創造規則的人。

最妙的是,星芒娛樂是一個新公司,又是一個年輕化的行業,即使如袁子欣這樣曾經浸淫行業多年的‘老員工’,也照樣很有拚搏向上的勁頭。

在一個全是新員工的公司裡,作為最大老板,盛泉可以在沒有任何阻力的情況下建立好她想要的新規則。

當然,打造“理想公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她現在要做的,就是維持好這個規則。

盛泉對苗主任這種會主動上進的下屬,是早有預料的。

甚至可以說,是她在刻意的培養這種下屬:

“雖然才入職幾個月,但員工們應該已經摸明白了星芒娛樂的規則,這裡不需要職場陋習,升職加薪以能力為先,把上升通道放在他們麵前,他們自然就會向那個方向努力了。”

要不怎麼說一個公司最好不要有多個老板呢,因為老板的喜好是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公司的。

就比如星芒娛樂,顧兆這個總裁在盛泉麵前刻意的退避,這就導致公司沒有分權派係一說,全都由盛泉說了算。

盛泉的喜好影響了管理層,管理層再影響到員工,比如盛泉雖然不常直接處理公司事務,但幾次出麵,大家也都看明白了這位董事長的行事風格。

公私分明,不喜歡職場潛規則那一套,甚至稱得上是十分厭惡。

自然而然的,管理層都跟著學起來,哪怕是在來到星芒前還是“浸淫職場多年熟練各種潛規則”的,都不會在公司露出一點半點。

——因為露出來的都被開了。

盛泉現在之所以在顧兆這,就是正在和他討論這件事。

雖然才建立不到半年,但星芒娛樂並不是一直欣欣向榮,也不可能沒有一點爭端波瀾,管理層不會隻有顧兆一個人,也沒可能新手直接提拔,都是帶著過往資曆通過層層選拔才入駐的星芒。

人總有私心,一些人在以前的公司習慣了各種老規則,哪怕是星芒娛樂明顯不是這種畫風,他們也會抱著“還不都是一樣,隻是新公司才會顯得特殊一些”的想法行事。

而盛泉絕不容忍這種想法在星芒出現。

她看似沒有怎麼管星芒,但實際上,星芒發生的各類大事件都在她的掌控中,甚至一些事還是她授意顧兆去做的。

開除這個習慣了老規則的管理層,就是盛泉的授意。

這家夥估計是在上個公司習慣了把下屬當私人保姆用,不光要求秘書給自己端茶遞水買咖啡打掃辦公室,還要求對方幫自己接小孩放學,在休息日打電話要求秘書幫忙帶小孩。

話倒是說的挺客氣,但一毛錢辛苦費沒給,而且還是在短短一個月內讓秘書做職務外工作八次以上。

這個叫葛清明的管理層是沒認為自己做了多大錯事的,對,星芒娛樂有舉報通道,但那有怎麼樣?哪個公司還沒有了,可哪裡真會有員工寫舉報信。

誒!星芒娛樂的員工就會!

在被舉報後,經過核實,剛入職一個月的葛清明迅速達成了“管理層最快被開除”挑戰。

直到被開除前,他還覺得最多被降職降薪,開除後直接傻眼,還試圖越過顧兆直接聯係盛泉跟她求情。

他說的那叫一個委屈,那叫一個老實巴巴。

說他上一個公司大家都是這麼乾的,這就是職場正常人情,隻是偶爾叫下屬幫幫忙而已,這也是一種聯絡感情的方式。

盛泉看完葛清明以前的檔案後,倒是也見了他,但卻不是聽他訴說自己的冤屈,而是直接來了個連問:

“你說你冤枉,公司規定是不是明確說明不允許這樣做?”

“我是不是跟你們強調過不要把以前公司的那一套帶到星芒來?”

“你自己說,拿了我的高薪使喚我的員工,違反公司規定敗壞公司風氣,我是不是該開除你?”

葛清明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