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聞言就搖了搖頭。
她今日在宮裡待了一天,覺得心神有點浮動,想找些事情做來安定一下自己的心神。
她拿起桌子上的銅壺,微一翻轉手腕。
銅壺裡的水順著壺嘴慢慢的流到了銀盆裡。
王元元刻意控製著水流的速度,讓它慢到不能再慢,心神也隨之漸漸寧靜起來。
這個養神的法子還是她外祖母教她的。
她剛來到古代的那幾年,頗有些無所適從的感覺。
其實她那會兒的生活比在現代要舒適一下,吃的用的穿的都是頂尖的,她在現代時一雙襪子還要穿一季呢,可在這古代不過穿兩次就不穿了。
平時做什麼也有人照料,壓根不用她動手,身邊又有如清如姐姐這樣的摯友陪伴以及外祖母和姨祖母這樣的親人疼愛。
按理說這樣的人生應該是她能想到的最奢侈的生活了。
她在現代時也幻想過自己如果成了公主就會如何如何的快樂。
可等真成了公主,不對,成了公主的女兒後,她竟覺得自己完全不能適應這種生活了。
她在現代時雖然上學辛苦,可心裡還是很踏實的。
因為她那會兒有目標,她知道自己應該考多少分才能上到理想的學校,也知道自己將來要在哪一方麵精進。
可來到古代以後就,她忽然不知道自己未來能做些什麼了,難道就像這個時代的所有女孩那樣到了合適的年紀就成婚生子嗎?
在享受了一段時間貴族女性的奢侈生活後,她開始迷茫了起來。
不能說每日,但是有時候她甚至覺得有些無精打采的。這也是那幾年三郡主找她茬,她沒忍住總想回擊過去的原因。
她那會兒太浮躁了,壓根找不到生活的目標,所以心裡總是覺得憋屈和不舒服。
三郡主那會兒其實正撞在了她的槍口上。
若是換做現在的她,定是不會像小時候那樣處理事情了。
她外祖母看到她每日裡都懨懨的,自然有些著急。
一開始,她還以為是那些宮人們沒有照顧好她,還把那些宮人都叫過來敲打了一通。
可宮人們對她伺候的比以前更精心之後,她仍舊還是一副懨懨的模樣。
外祖母就有些急了,恰好那時經常來宮中為外祖母講解經文的一位高僧頗有些智慧。
他看了一下她的模樣後,就對外祖母說,她之所以覺得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是因為她認為做一件事必須要對生活有所幫助才算是有用。而她現在又什麼都有了,覺得無論做什麼都沒有意義,這才沒什麼精神。
她外祖母不明白她明明生於富貴之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想,可她還是聽從高僧和姨祖母她們的建議,拋開手上的事情,每日裡帶她出去感受生活。
春天的時候,她們在禦花園裡蹲在樹下看螞蟻搬家。
夏天的時候,她們站在亭子裡抬頭看被夕陽染紅的天空。
秋天的時候,她們親手將地上的落葉一點點的拾起來,又將落葉埋在了樹下。
冬天的時候,她們就站在亭子裡聽雪落的聲音。
一開始,她不明白看這些東西有什麼意義。
外祖母就對她說:“你總覺得一定要做些事情,生活才有意義,可生活本身就是意義。你要先靜下心來去體會生活。”
她當時其實還是不太能理解外祖母說的話,可她卻覺得外祖母說的生活本身就很有意義挺有道理的。
所以,她開始慢慢沉下性子,體會生活中這種種平常的小事。
漸漸的,她竟從這些小事中體會到了一絲樂趣。
她以前從來都沒想過,她竟站在亭子裡看半個時辰的天空。
可在夕陽映襯下顯得格外安靜的天空和格外美麗的雲彩真的好迷人。
她看住了之後,竟再也邁不動腳了。
外祖母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她性子有些急,做任何事情都想快些出結果,就跟她說:“快就是滿,滿就是快。你做什麼事情都要慢慢來。”
為了磨她的性子,外祖母就讓她自己學著做一些小事。
就比如說這倒水,外祖母讓她不要想著快點倒出來,而是慢慢兒的倒,在倒的過程中感受水流越來越小,去體會認真做一件事情時身心專注的感覺。
她按照外祖母的法子學著慢慢做事後,心境竟然慢慢的平和了起來。
這十年,每當她外出不得不和人應酬,回到隻屬於她的地方後,她要麼就飽飽的睡一覺,要麼就緩慢的專注的動手做一件事情。
這個也是她恢複元氣的一個法子。
將水壺緩慢的放在桌案上後,王元元又將手放進銀盆裡,認真而又緩慢的清洗自己的雙手。
擦乾雙手後,她先將新鮮的紫蘇葉放進銅壺裡,任由它在爐灶上燒著。
隨後,她就拿起菜刀,將粉粉的桃子放在了案板上,一刀又一刀的切桃子。
她的動作極為的緩慢和專注,專注到她甚至都沒發現恒王已經從前院回來了。
恒王一踏進積英院就看到王元元正拿刀在案板上切著什麼。
他看後心裡就是咯噔一下,生怕王元元切到自己。
但他看王元元做事做的專注,又不敢出聲打斷她。
他擔心自己這麼一說話會嚇到她,然後她可能會一驚之下切到自己的手。
恒王一麵往葡萄藤的方向走,一麵瞪了立在一旁的百梨和海生等人一眼。
幾人嚇的臉都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