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一麵示意陳嬤嬤將玉釵遞給王元元, 一麵對王元元道:“這玉釵是我及笄時,祖母送給我的及笄禮。如今我把它送給你,也是對你一番辛苦的獎勵。”
王元元一聽這玉釵是皇後及笄時長輩所賜後, 連忙做出了一副惶恐的模樣道:“這玉釵實在太貴重了, 兒媳愧不敢當。”
柔妃也在一旁勸說:“她小孩子,就不要給她這麼貴重的東西了。”
“再貴重的東西都比不上國君的子嗣貴重,恒王妃能如此對待非己所出的子嗣,著實值得嘉獎。“皇後笑著對柔妃道。
王元元和柔妃聽皇後搬出了這麼一番大道理,自然不好再推卻了。
王元元畢恭畢敬的接過了陳嬤嬤手中的玉釵。
貴妃之所以在純王妃來了之後提起這個話題, 是為了敲打純王妃的。
晉國有四大家族, 分彆為丹州陳家、意州王家、海州白家和東州謝家, 這四大家族的話事人是第一批隨著晉國君起事的人, 為晉國的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晉國的地位非同一般。
純王妃就出自丹州陳家, 是陳家家主的嫡次女。
她出身高貴、管家嚴明且相貌美麗,因此極得純王喜愛。
貴妃對純王妃原本倒也很滿意,可這兩年, 隨著純王後院的女人越來越多,純王妃本性裡那好妒的一麵就顯現出來了。
她對純王的那些妾室就不用說了,對純王那些庶出的子女們也是極為的冷淡,隻管著她們吃飽喝暖也就罷了, 對庶子女的一應教養都不上心, 隻由著內務府的那些嬤嬤們來罷了。
在恒王和梁王未成婚前,晉國君已成婚生子的兒子隻有兩個, 一為太子,一為純王。
太子共有兩子三女,除其長子為太子妃所出外, 其餘諸子女皆為庶出。
純王共有兩子兩女,除其長子為純王妃所出外,其餘諸子女也為庶出。
晉國君雖是帝王,卻也是個看重後輩的祖父,且此時他的孫輩並不是很多,因此他對庶出的孫輩們也很是關心。
他見純王家的庶出子女進宮請安時,規矩體統皆不如太子家的庶出子女齊整,便認定純王妃沒有儘到王妃的職責,認真教導子女。
他雖對純王妃生了不滿之心,卻不好越過皇後和貴妃訓斥純王妃。
他就讓貴妃自去勸誡純王妃。
貴妃和皇後彆了一輩子的苗頭,除了在名分上輸皇後一頭之外,自認樣樣都比皇後強。
哪想到臨了臨了,卻被兒媳婦給拖累了。
更可氣的是,晉國君還在貴妃麵前以太子妃的賢良來對比純王妃,說她是如何的不稱職的。
貴妃的心裡自是憋了一股火,也因此,她和純王妃說話的時候,也沒有那麼的客氣。
純王妃自是不敢當麵和這位深得陛下寵愛的婆母頂嘴,可她自幼就深受父母寵愛,無論走到哪裡都是被人捧著的。
待到後來她嫁給純王,因為純王和貴妃深得聖寵的緣故,純王妃比之以往更受人追捧。
再加之純王事事都讓著她,她更是有一股傲氣的性子,自覺比之太子妃也不差些什麼了。
她哪裡受過這樣的屈辱。
純王妃回去後就氣的病倒在床上,嚷嚷著自己胸口疼。
純王現在對純王妃正是興頭上的時候,聽說純王妃病了,連忙從前院趕了過來。
聽純王妃說完始末後,他自是不敢為了純王妃去和貴妃頂嘴,可看到純王妃擰著眉在那裡低泣,他又覺得心疼。
純王便哄著純王妃讓她到底在貴妃麵前做個樣子便罷了。
純王妃聽後如得了金科律令,對幾個庶出子女看著倒是比以往用心了一些,可不過隻是花架子罷了。
貴妃雖然仍覺得純王妃做的不如太子妃好,可她到底改了一些,她也不好再說些什麼。
偏偏今兒個,貴妃看到以往瘦瘦骨嶙峋的大郡主被恒王妃養的圓圓潤潤,整個人看起來也歡快了一些。
她留在恒王府的眼線也跟她說過恒王妃這段時間是如何對待大郡主的。
她覺得純王妃比不過太子妃也就算了,怎麼連剛進門的恒王妃也不如呢?
更何況,今兒個的宴會可是家宴,晉國君也是會參加的。
他來之後,若是看到大郡主都被養成眼下這白白胖胖的模樣,豈不更覺得純王妃不儘職了?
貴妃又急又氣,就更不滿純王妃對庶出子女的作派了,也因此她才會在純王妃過來時借著恒王妃的事情敲打她。
哪知道皇後竟然借著這個事情顯示起了自己的賢惠。
什麼再貴重的玉釵都沒有國君的子嗣重要,她這話是說給她們聽的嗎?她是說給國君聽的。
國君聽了這麼一番話後,豈能不敬重皇後。
思及此,貴妃緊緊的握住了雙拳,就連指甲嵌進了肉裡都沒察覺到。
這邊貴妃在暗自生氣的時候,柔妃也已經褪下了自己的玉鐲,又親自為王元元帶上了玉鐲。
“恒王妃要怎麼感謝我才是。”如嬪見狀就笑了起來道:“看我幫你討了多少賞。”
如嬪的話讓眾人都笑了起來,也拉回了貴妃的思緒。
王元元一貫不善於在人前與人說些互相恭維的話,她覺得自己上次走的那個裝傻路線,效果倒也不錯,便露出一副純良的笑容對如嬪道:“多謝如嬪娘娘。”
如嬪是慣會和其他人一起插科打諢讓大家開心的,她以往遇到的人,再怎麼樣也會和她對著說兩句討巧的話。
倒也沒人像王元元一般,竟真的和她認認真真的道謝。
她一時之間不知道說些什麼。
“瞧你。”貴妃見狀就說如嬪:“恒王妃是個老實孩子,你不要拿她打趣。”
這下如嬪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她忙拿著帕子捂著嘴笑了起來。
貴妃又衝著王元元招了招手。
王元元連忙從柔妃身側走到了貴妃的身側。
貴妃見王元元過來也從手上褪下了一個玉鐲遞給了她。
她笑著對王元元道:“我看了你就喜歡,這玉鐲是我進宮前母親送給我的,如今就給你了吧。”
王元元既然已經接了皇後和柔妃的賜禮,又怎能不接貴妃的賜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