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與韓林談話(1 / 2)

稚唯很快想清楚她的疏忽之處。

她給韓母檢查過身體,並無什麼重病的跡象,但慢性病不少,比如慢性胃炎、失眠、頸肩腰腿疼等等,這些病包括她所謂的體弱,皆是長期饑餓、勞累過度導致的。

現在看來,恐怕還有精神壓力過大的緣故。

稚唯看看尚且迷茫的韓信,無聲歎了口氣。

是她一葉障目了。

韓母貌似溫溫柔柔的,但她畢竟是一位在亂世中努力養活兒子的寡母,會在覺得自己大限已至的時候,強硬趕走兒子去投奔遠親,會發覺兒子行為不妥時,讓他罰跪……其心性倔強堅定,完全與外表判若兩人。

想來,若是韓母身體能好一些,能有更多時間跟兒子相處,而不是忙碌於賺錢養家,韓信會成長得更為出色,而不是在人情世故上有所欠缺。

稚唯沒多猶豫,直接將韓母的精神壓力和焦慮告知韓信。

“韓阿母這些年養育信阿兄,辛勞付出頗多,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對她而言,若是不勞作,就意味著無法換取糧食,意味著要餓著你……換句話說,若是讓她停止乾活,她就會忐忑不安。”

少年聞言,臉上連續浮現出怔愣、恍悟、自責等情緒,甚至嘴唇微顫。

稚唯對韓信的反應並不算意外。

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情感多為“含蓄”,古人更是克製,即便是母子父女,兄妹姐弟,到了孩童知事的年紀,彼此之間就不會再親密無間,而是保持著一定距離。

這不代表他們不愛自己的家人,但不可避免的,這種距離會使他們在大多情況下,不能第一時間察覺到對方的異樣,尤其是在對方有心遮掩的情況下。

稚唯反過來安慰韓信:“信阿兄不要難受,現在知道也不晚。但要轉變韓阿母的心態並非一日之功,此事不能急躁。”

少年聞言緊握著拳頭,微低頭發怔。

他不是能隨意對人傾吐心事的性格,稚唯也沒有追問他混亂的思緒,隻道:“還記得我在安豐縣說過的話嗎?對韓阿母而言,你最重要。所以,信阿兄要多陪陪她,這比吃什麼藥都管用。”

韓信張張嘴,啞聲應了一聲:“好。”

“另外,現在不讓韓阿母乾活不行,但又不能累著她。”手裡攢著一堆活計的稚唯主動攬責,“這事我會安排,阿兄勿憂。”

韓信點點頭,滿腹心事得離開。

稚唯看著他沉重的背影,微微蹙眉。

係統關心問:“阿唯,韓阿母的情況不好解決嗎?”

[我不是心理專家,隻能儘力而為吧。]

稚唯沒說的是,她不光擔心韓母,也在擔心韓信。

少年不是會被困於一地的知足常樂之人,他向往的定是建功立業,封侯稱王,但韓母就像是牽絆風箏的線,雖然帶給少年親情和溫暖,將他和塵世牽連在一起,卻也將他桎梏在原地。

韓信的未來到底是好是壞?

稚唯有一瞬間反思自己當初是不是不該摻和進來,改變韓母的境況。

不是說韓信在她心裡的地位有多重要,但影響變動傑出人物的命運與影響變動無名小卒的命運,其感覺和壓力是截然不同的。

可她後悔嗎?

沒有。

她是一個俗人,韓母也不是奸惡之人,當韓母生病還正好被她遇上了,她能視而不見嗎?

稚唯搖搖頭,放棄詰問,選擇放過自己。

她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沒工夫叩問命運的哲理。

〈76〉

方才與韓信談話就在家門口,既然出來了,稚唯也沒回家,順勢向西一拐,直奔臨家不遠的“建築工地”而去。

韓林正在負責新倉庫的建立。

說起倉庫,稚唯就忍不住想起商隊剛到的第一天,她看到長長車隊時有多震撼,查收夏子推送來的“年禮”時就有多難以言喻。

年禮中,除了商隊近期收集的各種不明藥植,還有布匹、首飾等禮物及糧食等生活所需,更多的卻是長杆狀的、外皮紫黑色的、汁水充沛的——甘蔗。

是的,夏子推送來了一堆甘蔗,美名其曰,是怕他愛若親女的猶女從楚地遷居到鹹陽後,會想念家鄉的味道。

稚唯聽到韓林以平靜語氣轉述的這話時,差點兒沒繃住臉上即將裂開的喜悅表情。

不消一天的功夫,“夏家小女子獨愛甘蔗”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建章鄉,鄉民們還很會發散思維,認為這是小女子嗜甜的表現,如今恰好正值瓜果豐富的秋季,導致後麵幾天裡,稚唯不論去哪兒都有人給她塞零食,或是酸酸甜甜的野葡萄,或是一把煮好的板栗……

稚唯喜歡吃不假,但架不住大家這麼送。

況且這些在她眼裡的小吃食,是黔首家僅限當季的美味,便是不吃,拿到市集上也不愁賣。

她收的是零食嗎?她收的是錢。

再說了,老人家給她塞零食也就算了,五六歲的小孩湊什麼熱鬨,明明眼含渴望不舍,偏要聽家長的話雙手捧著甜果遞給她,稚唯要是拿了,良心都在作痛。

係統感歎道:“民風淳樸、民風淳樸啊!”

稚唯:“……”

不,她猜大概是“人販子事件”的後遺症。

稚唯從一開始就覺得人販子背後另有隱情,但試探問過幾次章家,都沒得到答案,她便知道此事或許還沒結束,所以各種內部消息還沒透露出來。

聯想到韓林正是在這幾天帶著商隊進入秦國內史地區,且第一天似是而非評價過秦國的風土人情,稚唯騰出空來就想問問韓林是否知道些什麼。

正好新倉庫也快要建成,可以開始慢慢填充。

——夏家原有的庫房都保存著山藥和芋頭,那堆甘蔗實在沒地方儲存,隻能另建一個糧倉。

而之所以糧倉不建在夏家的宅基地範圍內,是稚唯惦記著早晚要製糖,準備等明年開春將甘蔗同山藥芋頭一並種下,看能不

能種活、產量能有多少。但他們家顯然種不了這麼多,稚唯便和章老丈商量好,將部分糧種挪到建章鄉的公田裡去。

公田是不用向上交稅的,其產出所得不管是糧食還是轉化為錢財,都直接歸入鄉裡的公共財產,之前打造新農具所用的就是這部分資金。

?本作者辛吉拉萊奈提醒您最全的《如何讓秦始皇壽終正寢》儘在[],域名[(

隻是公田的缺點也很突出,農戶對待它肯定是比不上對個人私田儘心儘力的,所以公田的產出比較一般般,鄉裡財政因此很有限,一旦碰上需要花費不少的公共建設,比如使用了金屬機括的“水農具”,就需要再次向鄉民們收錢。

章老丈清廉正直,如非必要,他不願意讓鄉民們破費,現在稚唯願意將高產作物挪到公田裡種,等於是增加鄉裡財政——彆管到底有多“高產”,隻要能比原先的公田產出高,他就很高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