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 是誰在扮鬼? 黑影綽綽,像有無數惡鬼……(2 / 2)

香江神探[九零] 輕侯 9442 字 2024-04-01

家怡這個裝鬼打電話的慣犯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鼻子。

誰能想到居然有人會模仿她這種行為……

……

晚上,易家怡在易記跟家人和隊友們一塊吃飯,電視上正播一宗談話節目。

針對【鬼又來電】一事,節目組邀請了一名問米婆和一名大師,分彆從不同的流派角度討論這件事到底怎麼回事。

問米婆信誓旦旦稱有接到電話的人來找她算過,死者的確化成鬼仍留在人間界。她問米見到了女鬼,女鬼哭著表示自己死得冤枉,絕不是自殺身亡,請問米婆幫忙洗脫冤屈。

隻是問米婆當日身體不適,未能與女鬼聊到真凶是誰,就脫離了問靈狀態,到現在還沒辦法再次問靈邀請鬼上身。

大師則覺得很可能是孤魂野鬼在惹是生非,每年冬天都是這樣啦,一些小鬼喜歡趁陽氣弱的時間段出來戲耍人類,讓大家稍安勿躁,不是大事,不必害怕。

這一檔節目結束後,劉嘉明調到另一個頻道的談話節目,居然也是在聊【鬼又來電】。

這檔節目就與上一個頻道的很不一樣了,他們請的是幾位大學教授,這些反迷信人士聲稱之前的鬼來電根本就是‘了解凶案的目擊證人,或其他知情人’想報警,又怕被牽累,才打電話扮鬼報警。

這次肯定也多半是這種狀況,甚至很可能是有人在嘩眾取寵。

他們依次呼籲市民要破除迷信思想,相信科學!

“這事鬨得還挺大的,也不知道到底是誰打電話。”劉嘉明全程跟進這案子的報道,好奇心被吊得高高的,恨不得自己也能接到那個鬼打來的求救電話,以便好好跟鬼聊一聊這件事。

“那麼多人接到電話,媒體又喜歡追這種新聞,市民們也愛看,當然會被鬨大嘍。”三福忍不住撇嘴。

到了第一通【鬼又來電】電話後的第四天,警署依舊會接到鬼來電,但這個‘鬼’電話打得實在太太太多了,連原本膽子很小的靚女接線員都開始變得不害怕了:

“怎麼又來……”

就在這天晚上,掌握了死王敏娥者電話簿的警方,監控了還未接到過鬼來電的死者朋友——淩晨1點多,扮鬼的人果然又順著電話簿給死者朋友打來電話。

警方終於成功鎖定來電地點。

早已籌備多時的警方在北角一個電話亭捉到了搞事者——打電話的人甚至不是個女人,更不要提什麼女鬼了。

他根本就是個陽氣很勝的男人,雙眼炯炯,麵頰紅潤,甚至連印堂都不發黑,顯然距離做鬼還遠得很。

搞事者被抓到警署,當晚便被審出了來龍去脈。

第二天早上,家怡再次來公共關係科跟郭sir聊後續要露臉的活動,也聽到了郭sir得到的第一手消息:

“是死者王敏娥的前男友William啦,他雖然被甩掉,但對王敏娥還是情根深種啊。據他說,王敏娥活得好好的,才交了新男友,還常約朋友打麻將,正是陷入戀愛、春風得意的時候,根本不會死。

“他懷疑是死者的現男友,一個叫梁新文的小商人。”

“William的懷疑有根據嗎?”家怡挑眉,她更關心這件案子的真相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

“William口供上講自己就是按照事情的合理性來推衍,覺得前女友沒有自殺的理由,一定是跟現男友梁新文發生衝突,被梁新文殺掉。”郭sir攤手。

“梁新文是否有殺人動機?女死者的自殺現場是否有可疑之處?還是所有線索和證據都指向死者自殺?”家怡丟出一堆問題。

郭sir沉吟幾秒,未開口回答,而是打開了電視。

他一邊轉到早間新聞的頻道,一邊道:“你問的問題太犀利了,也的確抓到了要害。現在的狀況的確就是:雖然確定了鬼來電的確是有人搞事情,但——”

他朝電視努了努嘴。

這時恰巧是早間新聞的時間,開播廣告和幕頭動畫結束後,主播便開始播報要聞。

很快便到社會新聞環節,女主播整理了下文件,對著鏡頭道:

“關於‘鬼又來電’事件,警方已捉到打電話騷擾市民和警方的肇事者……

“但另一方麵,通過警方的徹查,王某娥的自殺確有可疑。”

“!”家怡坐直身體,表情也肅然起來:“真的不是自殺?”

“警方查到William指控的死者現男友梁新文,發現梁新文提供的不在場證明很有問題。而且,他聲稱自己跟死者王敏娥處得很好,其實最近一直在吵架鬨分手。

“他很受不了王敏娥的脾氣,跟多個朋友抱怨過說要分手,但怕王敏娥糾纏,很是煩惱。

“梁新文的朋友將這些話如實告知警方,這就證明了梁新文在問訓中撒謊,又做不在場的假證明,嫌疑很大。”

郭sir點頭後又歎氣道:

“法證科這次出動多人重勘現場,發現了一些死者墜樓處的可疑之處——那些證據顯示在死者墜樓當天,有人撞擊和掰斷了樓頂護欄,推斷是掙紮時造成的現場破壞。如果是自殺,應該沒有這些痕跡的。”

在第一次勘察時,法證科的人受現場警探和圍觀群眾的乾擾,先入為主地認為是自殺墜樓,因而錯漏了重要線索。

家怡微微皺起眉,這算重大失誤了。

“警方辦案隻能靠法證科、法醫部的科學證據,目擊證人的口供,還有警探們的查探以及邏輯推理……但,這些科學技術是有局限性的,現階段我們無法探知的領域仍然很大很大。我們有那麼多無法化驗出的內容,無法通過解剖學破解的謎題,所以……幾乎每個警探都會常常質疑:這些科學知識帶來的判斷,就一定絕對準確嗎?

“畢竟大家並不能像上帝、神明一樣親眼看到所有事的來龍去脈。

“許多老警察、優秀警探與我聊天,總會提到他們對案件結果的懷疑——即便是警探們自己的判斷,也無法做到完全自信。

“常常在將證據和文件遞到律政司時,大家都還在反複問自己:這是不是真相?我真的查對了,捉對了嗎?”

郭sir捋了把已經不再濃密的頭發,似呢喃般道:

“我當年做一線警察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自我懷疑。

“尤其是那種查起來耗時幾年的案子,或者是警探們都認為某個人是凶手,偏偏無論如何找不到證據……這些情況最為消磨警探們的專業信心。”

郭sir歎息一聲,端起茶喝了一口,才在易家怡若有所思間,繼續牢騷:

“這件事,隻怕會影響市民們對警隊的信任。但……中區法證科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其實也是件很勇敢的事了。”

那種發現自己判斷有誤,卻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譽,堅決不承認,甚至想儘辦法乾擾真相被查出、影響法律公正的司法人士,在國內外舊案中可發生過不止一例。

家怡仍在沉思,並未回應郭sir。

電視裡仍在播新聞,郭sir看了一會兒,才忽然想起什麼般問易家怡:

“你今天是不是要去中區警署做犯罪心理學的分享宣講?我正好要去跟進這個案子,與負責的督察聊一聊,不如一起出發吧?”

家怡終於回過神,點頭道:“現在就走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