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 經過公共關係科用一些新鮮出爐的電腦軟件做過清晰處理的凶手照片,登上了所有大報的頭條。
那張被特殊處理過的照片裡沒有背景沒有其他內容, 隻有一個人的形象, 像是小時候做的剪報,用剪刀順著人物輪廓仔細剪過。
但糊掉的眉眼卻好像變得更清晰了一些,雖然不認識凶手的人看過報紙上的照片後, 會覺得身邊走過的大部分人都與凶手很相像,但警方和媒體方都相信, 隻要是跟凶手朝夕相處的人, 一定認得出——親人、同事、街坊都可能成為報案人。
拿著報紙走進辦公室的B組探員們卻有些迷惑, 梁書樂來得早,最先問出這個問題:
“十一姐, 就算我們接到了報案,又如何快速確認對方到底是不是凶手呢?”
家怡肯定能一眼認出真凶,但她隻有一個人, 不可能親自跑去見每個被舉報的嫌疑人。
這個時代既沒有攝像頭,也沒有隨時可以拍照的相機和隨時可以傳照片給遠方人看的網絡, 探員們隻見過凶手的糊照, 還得有一套能幫助大家快速確認嫌疑人可疑程度的標準。
法證科那邊已經化驗出了凶手血型:B型。
也已經將沾染了凶手血跡的布料送去專門部門測DNA,但這些都不能幫助探員們快速確認凶手——大家又不能一見到人就測出血型和DNA。
就在大家感到苦惱時, 家怡將一遝自己手寫和整理的文件拍在公桌上,啪一聲拔掉筆帽, 在白板上龍飛鳳舞:
【男性】
【較有力氣,雖然看似消瘦但上肢肌肉應該很結實,應該是勁瘦體質。且手指和手腕骨骼應該比較粗大。】
寫罷這行,她又轉頭對大家解釋:
“這符合法證科和法醫官對凶手的側寫:凶手揮棒力度大,破壞傷口深且連貫, 有體力殺人後還拖拽屍體走不短的路,布置過拋屍現場,仍看起來不算太辛苦。”
她又用筆尖指了指按在白板上的多張凶手照片,每一張照片都顯示凶手絕無疲態。
【四十歲左右年紀】
家怡又在凶手高糊照片眼角位置指了指:
“我電話問過中環做麵部分析的法證科高級化驗師Rick哥,這張照片顯示出的凶手麵部雖然隻有眉眼區域,但人的眼周可以展示的線索其實很多,這些皺紋痕跡、眼尾下垂痕跡、眼皮狀況等都符合四十歲年紀男性的特征。”
其實Rick哥隻說看起來是有些年紀的中年男性了,畢竟對方得到的信息有限,照片又糊到連雙眼皮都不太看得清。
但家怡是清楚看過凶手眉眼的,她學著曾經Rick哥教她的方法,看過無數張各種年齡的中年男性眼部特征,比對過高清心流影像中凶手的眉眼,其實已經比對到跟43歲左右男性最相像,但她要借Rick哥的名頭忽悠大家相信她對凶手年紀的側寫,還是不要說得太細、顯得太違和比較好。
“!”梁書樂一邊將家怡白板上的自己抄下來,一邊露出劉姥姥逛大觀園般的表情。
原來CID偵緝工作這麼了不起!配合法證科和法醫部的專家們,可以依靠這樣一張糊照,判斷出凶手的年齡區間!
凶手們就算最有想象力的,恐怕都猜不到被遮成這樣了,還會被揭秘到如此程度吧!
深吸口氣,梁書樂又笑起來,重案組好厲害,捉凶手的這些警察們好勁,而他現在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他們越厲害,他就越興奮啊!
【凶手的指甲應該剪得很整齊,很可能未婚,看起來文質彬彬,甚至很和氣、無欲無求的平靜模樣。】
凶手在心流影像中辦案前都是不戴手套的,沒有戴戒指,也沒有戴過戒指的印痕,基本上可以初步猜測他是未婚。
再思考下他的行動軌跡,半夜出門作案,再此之前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對多個受害者做摸底調查,還敢肆無忌憚將受害者的肢體切割下來帶走……這些細節更讓家怡得出:凶手生活環境中很可能沒有第二隻眼睛的結論。
梁書樂才因身為探員而感到與有榮焉,忽然看到十一姐寫下這一行,又露出愕然表情。
啊?
在其他專家部門的幫助下,連凶手的指甲和婚姻情況等都能推理出來嗎?
他一下坐直身體,眉毛挑高到發際線,詫異表情溢於言表。
家怡轉頭掃視大家時,一眼就看到梁書樂這個誇張的表情,忍俊不禁道:
“這是《犯罪心理學》的內容,昨晚我跟專家Tannen聊過,其實還推測凶手可能具有一定的情感障礙,比如天生人情冷漠,沒有同理心,但智商不低。從小就表現出對殘忍對待小動物有過分的興趣等等信息,但這些內容是無法通過觀察可以立即掌握的,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最快速的通過觀察來判斷被市民舉報的人有幾分可能是照片中的凶手,所以大家隻看我白板上寫下的就好。”
家怡避重就輕地通過‘我們本來還通過犯罪心理學推理出更多關於凶手的信息,不止白板上這些哦’這句話,成功轉移了大家的關注點。
探員們紛紛感歎犯罪心理學的玄而又玄,完全忘記了深究到底是通過案件、凶手細節、凶手糊照等哪些線索推理出的白板上的內容。
家怡見大家都在那兒嘖嘖稱奇,搖頭感歎或忙於記錄,沒有人質疑她的推理可靠性,鬆一口氣,忙繼續在白板上寫後麵的內容,使探員們錯失質疑這一列信息的最好時機,降低探員們再次重提這一行內容的衝動和傾向。
【身高172cm左右】
梁書樂看到這一行,立即笑起來。
這一個結論的得出,他是知道的。跟九叔和十一姐去見攝影師趙生的時候,十一姐根據照片上顯示的凶手站位,讓他站好,擺出跟凶手一樣的站姿,然後再跑到樓上趙生家,透過拍照的窗口觀察梁書樂。
根據邊上不會變化的房屋、牆壁、樹木等參照物,將梁書樂和凶手的身高做了個比對。
得出的結論是凶手比梁書樂矮一指長,那麼就是172cm左右了。
當時梁書樂就覺得第一時間想出這個辦法的十一姐好聰明了,此刻又忍不住更欽佩十一姐的機智。
他當時就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了這個身高數字,還在邊上標注了‘曹衝稱象’四個字,以此悄悄讚歎易家怡的犀利。
現在便也掛著欣賞仰慕的傻笑,望著站在白板前的易家怡。
“不符合白板上的這些側寫,就全部篩掉,遇到符合白板上形象的人,隨時給我打電話,先做連線初篩,再由我判斷是否帶回警署做初步簡審,OK?”
家怡啪一聲合上筆帽,說罷話後用記號筆在白板上敲擊引起所有人注意。
“明白,十一姐!”
“OK,madam!”
“知道了,十一姐~”
大家紛紛站起身,帶著抄記好白板上側寫內容的本子和紙張,依次按照嶽哥的分組,出發在警隊接線員的指派下,一一去見被舉報的可疑男性。
劉嘉明最後一個步出辦公室,在一腳踏出一腳在內時,他忽然轉頭亮起一抹笑,超大聲道:
“十一姐,你超犀利的!”
說罷,他指了指易家怡放在公桌上的那遝文件,大家都知道,之所以易家怡能在第二起凶案發生後,這麼短時間內做出這麼詳儘的側寫,方向和邏輯都這麼清晰明確,也全仰賴這些。
探員們看在眼裡,心中多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