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琳開始對這個還未上市就引發熱議的遊戲產生了興趣,把這件事記到了自己的工作筆記裡,準備日後關注一下這件事。
她最近留意到這些新聞組裡經常會有人發帖詢問“在哪裡我能搞到某個遊戲”,一方麵可能是因為這些網友的現實住所附近沒有銷售電子遊戲碟片的商店,另一方麵可能是因為他們想獲取線上的盜版軟件。
考慮到遊戲的大小和現在的網絡帶寬、下載速度,喬琳覺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自從開始從事網絡和科技企業投資以來,她一直對網絡和硬件本身很感興趣,她個人和投資公司的投資領域也包括了這些內容,既包括IBM、微軟、蘋果和思科這些主營業務軟、硬件皆有的公司,也包括線上美國這樣的線上內容提供商。
在所有的投資研究中,喬琳自然注意到了正在日漸勃興的電子遊戲市場。
早在1961年,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純娛樂性質的電子遊戲《太空大戰!》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小型計算機上誕生。當時研發者使用的PDP-1型電腦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小型計算機,市場價約合12萬美元。因為隻有研究機構和商業公司消費得起,一共隻賣出去55台。
70年代時,事情發生了變化,第一個商用電子遊戲在《太空大戰!》的基礎上誕生,並且孵化出了後來著名的雅達利遊戲公司。正是雅達利製作出了第一款在全美大火的街機遊戲《pong》。1972年第一台家用遊戲主機奧德賽上市,當年就賣出了十萬套。全新的家庭娛樂形式就此出現了。
電子遊戲市場誕生後,各類競爭者層出不窮,從例如《pong》這樣簡單的互動機製類遊戲到80年代遊戲中更加複雜的貼圖、劇情和人物,遊戲製作的水準不斷提升,家用遊戲機也不斷小型化、便攜化。
當然這背後離不開物理硬件技術水平的提高,無論是儲存外置,還是成本越來越低廉的微型芯片,都為日漸繁榮的家用遊戲機市場提供了基礎。
80年代初,越來越廉價的家用電腦開始衝擊家用遊戲機的市場。曾經售價近一千元的康懋達64降價到499美元,還打出極具誘惑力的口號“當你能給孩子買一台幫他們上大學的家用電腦時,為什麼還要給他們買會分散他們注意力的電子遊戲呢?”
而且這時期雅達利平台上出現了大量劣質遊戲,玩家、社會評價和輿論都圍繞著電子遊戲展開抨擊。在這種內憂外患下,以雅達利的《ET外星人》的慘敗為標誌,北美電子遊戲市場迎來了著名的1983年大衰落。
80年代中期以後,家用電腦遊戲市場占據了主動權,直到1987年北美家用遊戲機市場回暖,美國再沒出現一家有實力跟日本遊戲巨頭角力的主機公司。
到90年代時,隨著電腦圖形計算能力的提升,電子遊戲也逐漸從原本的光柵圖形向3D圖形轉變。或者說,在眼下的1993年,電腦遊戲開發商正在努力在現有硬件上實現3D效果。
坦白說,在真正的消費級3D顯卡出現之前,他們能做就是儘量模擬3D效果,以及利用程序儘最大努力壓榨電腦算力。而IDEA軟件的創始人科馬克·約翰在他們推出的上一部遊戲《逃離狼穴3D》中展現了非常強大的設計能力,巧妙地利用了光線投射算法實現了最初的3D效果。
光線投射算法不是科馬克的發明,可他是第一個這麼巧妙地壓榨電腦算力的人。
喬琳對他和他的公司很感興趣。通過回首過去十年北美遊戲市場的發展曆程,她堅信電腦遊戲市場正在蓬勃發展,她認為玩樂是人類天性使然,無論社會輿論怎麼批評,總是會有一批又一批的玩家加入這個活動。
喬琳曾經跟莎莉提過這個設想,如果人們在網上到處發帖問怎麼能搞到某個特定的遊戲,那她們是不是可以在網上搞個特定的網站,讓人們在網上下單,然後再把商品郵寄給顧客。
電子遊戲的玩家和互聯網使用者剛好是非常重疊的客戶群體,這對一個新興業務來說非常有利。
“有點像在線版的郵購目錄?”莎莉總結道。
“沒錯,而且我們還可以賣彆的,比如電影錄像帶、唱片、書籍,或者其他庫存壓力不大的東西,”喬琳暢想了一下這個設定,“萬物商店,是不是很酷?”
儘管還有很多問題,比如線上付款的問題如何解決,但這個想法讓喬琳有點著迷。
莎莉反倒是對這種實體業務不是很感興趣,卻也覺得這不是個壞主意,儘管這個想法可能對喬琳這種體量的投資人來說不太值得。
對於她的看法,喬琳最後回複說:“我會考慮的。讓我再考慮一下這個東西。”
她現在就是在進一步細化她的想法,並把這家在線上引發熱議的遊戲開發商列入考察名單。
不知不覺間,時間已經到了晚上六點,喬琳都沒發現時間竟然過得如此快,直到秘書薩曼薩敲門告訴她有位迪卡普裡奧先生正在樓下等她。
喬琳不好意思地揉了揉眉頭,“辛苦你跟著我一起加班了,薩曼薩,你可以走了,離開前幫我把那位先生帶上來,可以嗎?”
薩曼薩帶著標準微笑回複說:“沒關係,阿普爾比小姐,反正公司會支付我加班費的。”
喬琳點點頭笑著說:“有道理。”
她走到盥洗室洗了把臉,然後開始化妝。如果去俱樂部還不化妝,所有人都會以為你是不是生病了。化完妝後,她換了一件適合出去玩的休閒襯衫和外套。
就在喬琳在準備時,裡奧已經在薩曼薩的指引下坐在沙發區等待了。他有點緊張地四處打量喬琳工作的地方,牆上掛著她的個人照片,應該是雜誌照,還有她跟瑞凡的雙人合照。
因為他聽說了一點小道消息說他們兩分手了,原話是這麼說的,“瑞凡在酒吧喝得大醉還喊她名字,被朋友架走了,兩個人據說吵得很凶”,所以他有點驚訝她沒把這些照片取下來,以至於他開始有點懷疑自己聽到的那些事了。
圈子裡經常有些捕風捉影的流言,也許這又是一例?他們是和平分手?
不過牆上還有一些其他照片,喬琳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阿爾·帕西諾的合影之類的,也許瑞凡的合影也是這種,類似同事合影?還有那張和基努的合影,感覺像是片場照。
裡奧一邊想著,一邊有點緊張今晚會發生什麼。他嘴上說這不是約會,卻也不由地暢想會不會發生點什麼。
儘管《男孩的生活》上映後,女粉絲們對他開始分外熱情,可他本質上還是那個在女孩身上頻頻受挫的男孩。其他人不會覺得裡奧是那種缺乏自信的男孩,可他著實在女孩身上還沒怎麼太成功過。
更何況,這可不是什麼普通姑娘,是喬琳·阿普爾比,是那個曾經讓自己念念不忘的銀幕形象,更是在現實生活中相遇時對他一笑而彆的傲慢美人。
這時喬琳換好衣服,從盥洗室的門後走出來,裡奧說話時忍不住磕巴了兩下,“Hi!喬,你今天真漂亮!”
喬琳微笑地看了他一眼,裡奧感覺好像自己的狼狽一下子就被她看穿了,臉紅的同時一種倔強情緒反而湧了上來。
“你好,裡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