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歲的冬天 。(2 / 2)

雖說是居於陋巷,這位韋先生居住的院子還是挺舒適的,兩間半新不舊的房子都被清掃得乾乾淨淨,院子裡有一顆龍爪槐,樹下一口蓋了井蓋的水井。看到院落這般模樣,八爺就知道福晉說“韋先生家底頗豐”不是虛言了。

八貝勒帶著胥三指給韋先生麵試,也沒有說什麼虛的,直接拋出了一個他當下麵臨的問題作為考題。“皇上日前令我查處太子奶公淩普貪腐一事,先生認為我該當何為?”

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隨著太子的倒台,他的那些黑手套、白手套都紛紛迎來了審判時刻。太子奶公淩普先後在內務府和江南製造司任職,替太子攬了不少錢。以前這些都是默認的,如今卻要當做罪證來審了。但是若清查下去,難免牽連甚廣。所以,是一查到底呢?還是輕輕略過?而在“0”和“1”之間,還有無數個度可以把握。

彆看韋先生須發皆白的模樣,反應可謂是相當迅速。“八爺是想要討好皇上呢?還是想要討好牽涉此事的眾臣呢?”

八貝勒聞言就皺起了眉頭。

胥先生撫掌大笑:“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韋師合該是進咱們府的人。”

八貝勒:你們這麼投緣會顯得我這個主公很多餘啊。他在心裡吐槽完,才慢慢開口道:“且不說我行事是不是完全要討皇上的歡心,就那些跟著太子沆瀣一氣的人,也需要我去討好嗎?”其實他這麼說話,已經是反應很慢的了。

果然,韋先生笑道:“八爺心中已經有了計較,又何必問老朽呢?”

行吧……你們開心就好。

於是,韋先生跟著八爺一行回到的貝勒府。相比於胥先生的心直口快,韋老先生顯得高深莫測很多。八貝勒猜測,他踏踏實實地查案子,將他能查出來的事實都甩老爺子案上,應該就是韋先生和胥先生一致的建議了。不要怕得罪大臣。行吧,反正他跟太子有仇也是擺在明麵上的事情,把到手的案子查徹底些也算合情合理。

但八貝勒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曆史線上,原主八阿哥也被康熙安排了“調查太子奶公貪腐案”的任務。但原主想要結交朝中大臣,不願意得罪人,最終查出來的貪腐金額遠遠低於真實數據,因此引得康熙的不滿。

這件事並不是原主被康熙大力打壓的主要誘因,因此被隻關注八卦的小係統給忽略了過去。然從此事上就能看出兩人處事的不同。原主為了結交勢力,道德底線比八爺低多了。而他這種“香的臭的隻要能搖旗呐喊的都要”的行事,也直指康熙與原主矛盾的根源。

八貝勒在不知不覺中又避過了一個坑。或者說,性格決定命運,他的性格就注定了他會比原主踩更少的坑。聚集到他身邊的人,也是與原主的幕僚從屬截然不同的一群人。頗有些“傻人有傻福”氣質的八貝勒,專注於查賬,正美滋滋地想著隻要不是他強行編織莫須有的罪名加害彆人就是他的高尚了,突然發現:不強行編織莫須有的罪名真的是一種高尚哇!

跟老大相比的話。

正是廢太子之後的第一次大早朝,也許是三十多年來的第一次,禦座之下,眾臣之首,沒有站著一個穿太子朝服的身影。仿佛移去了這個杏黃色的重壓,直郡王的身影都高大了許多。

“……工匠鄭大等人,私鑄火器,以助庶人胤礽成陰私之事……買通內侍王福通等人,窺視聖躬……貪汙治河公款……截拿蒙古貢品……”直郡王一番洋洋灑灑的奏報,是他前陣子審問太子身邊人的所得,加上他多年來搜集到的太子黑料,全部莽在一起,竟成了相當豪華的十二條罪狀,相當於是為囚禁廢太子的鹹安宮宮門上又釘了十二顆大鐵釘。

不過他所講述的這些罪狀,有幾條實在誇張,像是“葷素不忌,禍亂宮闈”,實在讓人忍不住側目。太子確實會養些漂亮的小太監,但說實話,這些漂亮的宮人,被他用鞭子抽打來撒氣的時候更多。尤其太子最近幾年壓力那麼大,哪有什麼心思去搞那些個桃色事。

就連眼觀鼻鼻觀心的兄弟幾個,自覺見多了大風大浪,什麼都不意外了。也被老大的言論下了一跳。“旁的也就罷了,最後兩條,言過其實了,也沒有確實證據。”四大爺出列替太子說話。

康熙聽到“禍亂宮闈”的時候臉色也有些不好看,桃色新聞什麼的是最惹人遐想的,他可不希望民間添油加醋地傳出什麼太子給皇帝老爹戴綠帽所以才被廢掉的傳言。於是當場拿朱筆勾掉了最後兩條:太子亂搞男女關係,太子沉迷賭博煉丹。

“餘者就按直王所言,公示各部。”皇帝說。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的各種眼神就亂飛了起來。看來,這太子倒下了之後,最受皇上信任的就是直郡王了呀!

支持大千歲的人自然是神采飛揚,除了用眼神相互慶賀外,就是去瞄同部門的同事,或者同年進士的同學,示意他們趕緊入夥。而已經私下裡投資了其他皇子的人則是目光晦暗。

局勢變了,新的戰爭該打響了。誰說倒了太子,上位的就一定是你直郡王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