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毛衣店(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8196 字 2024-03-28

幾乎整個七月, 程丹若都在為毛衣書而奮鬥。

謝玄英替她找到了蘆葦筆,這是在西北地區才有的硬筆,蘆葦所製, 筆頭削成斜角,中間一道縫, 與現代鋼筆的筆舌一模一樣, 儲墨很好, 書寫也流暢。

她靠著這本土化的硬筆, 終於順利畫出十幾幅教程圖。

正式交付刻印前,專程叫了嚴刑書的孫女來, 她十三歲, 略識得幾個字,懂一些女紅。

程丹若讓她看著圖學, 她隻研究了一下午,就順利織出了一段料子。

但嚴小娘子也說, 最好能配有文字, 不然光看圖還是有些吃力。

程丹若當然也打算配文字, 可圖樣一定要考慮到大多數婦女的文化水平,文字隻能輔助, 還是要靠圖。

不管怎麼說,既然一個全未接觸過毛衣的人, 能照本宣科織出正確的針法, 那麼姑且可以刊印了。

——她沒有時間再逐一修改,八月份, 無論如何都該開始推廣, 否則就趕不上這個冬天。

若是不好, 明年改版就是。

而這本教打毛衣的書, 就很質樸地被命名為《毛衣圖》。這回,程丹若用了上次謝玄英的建議,署名為程措措。

她自掏腰包,花五十兩刻印此書,要求商號在推廣時,將此書租賃給購買毛線的婦女。

一天隻收一文錢,抄寫免費。

最初,鮑、程兩人都不太情願就這麼傳開,假如壟斷一段時間,無疑賺更多。

可轉念一想,隻要拿到毛衣,心靈手巧的婦人不難拆解,一樣傳開,且從來沒有做絲綢生意的人,怕女人學會織布的,便應承下來,著手推廣。

他們收走了程丹若與雲金桑布交易的大量羊毛(當然,購買陶器的費用也由他們出了),開始清洗、染色、紡線。

八月,大同府開出了第一家毛線店。

這是稀奇東西,百姓們當然要圍觀一陣。

小二趁機對人宣傳:“這是知府夫人發明的法子,把羊毛織成衣裳,粗毛的相當便宜,兩錢銀子一件,這可是毛啊。”

雖說程丹若不大上街,可衙門很多本地人,大同的百姓或多或少知道,她其實就是大同人,對她的觀感一向不錯。

再加上貴婦人的名人效應,難免心動。

家底豐厚的婦人進店,摸了摸料子,卻有些嫌棄:“這也太糙了,能穿嗎?兩錢銀子,都夠我買隻羊羔了。”

“羊羔吃了就沒了,這可是衣裳。嫌糙的話,試試細毛的,就是貴,五錢到一兩銀子都有。”小二口齒伶俐,“畢竟是冬天的大衣裳。”

婦人還是不滿意:“貴了,一斤棉花才五分銀子呢。”

“那是棉花,不是棉衣啊。”小二笑道,“你買毛線也便宜,粗毛一斤八分,夠織件大人的衣裳了。”

持家的婦人都精明,心頭一算,立馬驚訝:“線賣八分,成衣要兩錢?”

小二道:“會織的人不多,當然貴,看您也是做活麻利的人,不如自己買線回去織。”

婦人道:“我可不會。”

“這有圖,也是知府夫人印刻的,外頭一文一天,咱們大同不要錢,免費看,不過隻能借三天,押金二十文,書沒壞就照價退給你。”

小二遞了《毛衣圖》給她,任由她翻閱,順便對其他圍觀的婦人姑娘說:“咱們這也收毛衣啊,一斤粗毛八分,織成衣裳一錢八分收,但要稱重,缺斤短兩可不行。”

大家都會算這筆賬,驚訝道:“工錢竟要一錢?”

但還是嫌棄,“不如

棉衣便宜。”

小二耐心道:“棉花一斤五分沒錯,可你沒算布料的錢呐,一匹好棉布也得三十貫,再加上工錢,其實也差不離。再說,這畢竟是毛,今年也是剛出來的,羊毛少,等到明年收到的羊毛多了,價格還能再低些。”

拮據的人立即道:“那我明年買就是了——織衣裳非得買了毛線?這一來一回多麻煩,不能賒賬嗎?”

雖然毛衣很貴,可一件衣裳一錢銀的手工費,不賺白不賺。

“鄉裡鄉親的,當然能賒,但一戶隻賒一斤。”小二說,“織得好的,分量沒少才行,咱們這是新生意,也經不起折騰。”

“放心吧,都是街坊鄰居,還能卷了跑了不成?”爽快的鄰居大嬸一拍大腿,“給我來一斤,對了,冊子也給我一本。”

“押金二十文。毛衣針五文一對。來,大嬸,這裡摁手印。”

人家肯賒毛線的錢,大嬸也不怕他賴賬,掏錢畫押,抱了毛線和書回家。

有她做榜樣,其他婦人也難免心動,伸長脖子瞧了瞧《毛衣圖》的樣式,自忖應當不難,便也要了冊子和毛線回家去琢磨。

一天飛快過去。

夜裡,掌櫃和小二盤賬,一件毛衣都沒賣出去,但毛線賒了幾十斤,名冊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手印。

他們已經很滿意了,大夏天的,毛衣哪裡賣得出去,掛著的兩件都是擺設,為的就是賣毛線出去,多叫些人動手織起來。

剛開始,肯定手腳慢,估摸著半個月才能掙到,以後手腳快了,十天就行,也就一天一分銀的工錢。

這價格自然不能同繡娘的工錢比,可勝在不費眼又簡單得緊,家裡老人小孩也能做,能有這進項,一個月能多吃幾燉肉。

可惜,這會兒的毛線還是貴,沒法子,今年做得倉促,羊毛不夠。胡人那裡,也要留著羊毛好過冬,不肯多賣。

“今年練個手,明年才是硬仗啊。”掌櫃打完算盤,隨口道,“羊要漲價了,哎喲,虧得咱們和胡人做生意,不然羊肉都快吃不起了。”

小二心中一動,討好地問:“您老說,養羊有沒有賺頭啊?”

掌櫃睇他:“怎麼,家裡要養?”

“我老娘有點心動,這不是粗毛也有三分一斤,一頭羊怎麼也有三五斤毛吧,這就是一錢銀子的賺頭啊。養十頭,就是一兩銀子。”

普通人家精打細算,一兩銀子聽著不多,也能多扯幾匹布了。

再說了,這還是純粹的羊毛,不是羊,今年收過,明年還能再收,羊奶能喝,羊崽子能賣,真不虧什麼。

他越想越心動,口氣也熱切起來:“您老指點指點?”

“養可以,甭多養,羊多了啃莊稼。”掌櫃警告,“這玩意兒,還是從胡人那邊買劃算。”

小二想了想,覺得有道理:“那就聽您的,先養個兩三頭吧。”

*

羊毛事業緩慢展開時,謝玄英迎來了八月最重要的工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