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大人情(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綠蘿裙 8176 字 2024-03-20

黃夫人在平江伯府的一番話, 雖然有些微妙,但絕對是紮紮實實的人情。

家世固然重要,名聲亦是無價之寶。

孝順的名聲,哪怕實際上比不了總督爹、縣主娘, 隻不過是個輕飄飄的名聲, 但誰都必須誇讚她。

這是政治正確。

程氏出身貧寒?她孝順。

程氏隻是義女?她孝順。

程氏其貌不揚?她孝順。

程丹若在陳老太太跟前做牛做馬, 足足五年, 終於換來了一層金身。

鍍金也是金啊。

柳氏心裡的五分願意,勉勉強強爬到了七分,堪堪及格。

但有一個問題, 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聘禮都下了, 她還沒見過兒媳婦。

可深宮內苑, 無召不得入, 能光明正大進宮的日子, 隻有正旦和冬至,命婦進宮朝賀, 或是二月的親蠶禮。

再不然, 隻能等喪事了。

目前,太後、太妃都活得不錯,柳氏再心急, 也無計可施。

反倒是謝玄英, 他的封賞下來了,須進宮謝恩。

皇帝對他一向慷慨,這次又是紮實的軍功, 半點不吝嗇,直接升他為京衛指揮使司的指揮僉事,正四品。

看起來隻是升了半級, 其實不然。

京衛指揮使司統轄京城衛所,也就是全部的親軍,涵蓋親軍二十六衛,也就是不屬於五軍都督府,直屬於皇帝的兵馬,還有隸屬於五軍都督府的三十三衛。

總結:單位很好,前途無量。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金銀田莊等財物,這姑且不說,皇帝還給他安排了一個新差事。

去翰林院修《典錄》。

《典錄》的全稱是《夏典錄》,於開國初便開始編纂,曆經二十餘年方成,聚集了千年來眾多文獻,前後共計三千餘人參與。

但隨著時間流逝,一些書籍老化破碎,新的書籍源源不斷出現。因此,每隔幾十年,就要主持修撰一次,重抄破損的舊書,增添新書。

這當然是一門苦差事,抄寫必須一字無誤,且必須用台閣體。但重修《典錄》的活兒,一年前就開始了,如今已經乾得七七八八。

此時加入,乾幾個月,就是一筆極其光鮮的履曆。

皇帝厚愛至此,謝玄英當然要謝恩。

那日,他走過九曲橋,繞過回廊,就看見殿外的廊下,程丹若正靠在朱紅的廊柱下,低頭刺繡,背後,太液池的蓮花微開,垂柳揚起翠綠的枝條。

湖水波光粼粼,清風四來。

場景很美,但謝玄英總覺得哪裡不對,定定看了兩眼。

她似有所感,看過來。

四目相對。

程丹若欲言又止。

謝玄英敏銳地察覺到不對勁:這可不像是喜悅期待的樣子,她一臉為難,該不會想反悔吧?

這萬萬不能。

於是,假裝沒瞧見她,目不斜視地走進殿內。

皇帝清清嗓子,若無其事地離開窗邊,和藹地問:“怎麼不說兩句?定親了,說兩句也無妨。”

謝玄英不動聲色:“定了親才更要避嫌。”

道理很對,皇帝也不強求,轉而問起彆的事。

“和朕說說譚祥。”

“是。”

謝玄英雖然推辭了皇帝領兵的建議,但也始終關心著海防,就事論事,論述自己的看法。

皇帝招手,示意上茶,一麵聽一麵思索。

外頭,廊簷下,白雲舒展。

程丹若坐回原位,乍看是在繡梅花,實則納悶。

他跑這麼快乾什麼?婚事不順利,怕她追問才避之不及?

倒也不必,要是真談不攏,也就罷了。

又不是非嫁他不可。

不嫁,是不是就不用做扇套了?

程丹若拿起繡棚,對著太陽鑽研了一會兒,決定扔一邊再說。

手工很好,做久了還是會煩。

*

入伏後,天氣一日熱過一熱。

每天,安樂堂都會接到被送來的中暑宮人,好在吉秋等人已有經驗,司藥的女史也學習過如何應對,開藥的開藥,敷帕子的敷帕子,人暈乎乎的進來,卻是沒出人命。

太監那邊,不少人想方設法討了人丹,隨身備兩顆,聽說頗有效果,名頭都傳到了宮外。

貴妃延續了冬季的德政,說服皇帝,令宮人內侍都不必在晌午的日頭下做活,得到不少稱頌。

她還召見了程丹若,誇讚她“勤勉仁善”,格外賞了她三把彩扇。

這可比她原先用的精美太多,扇麵塗了一層金泥,陽光一照,黃金獨有的光暈散開,精巧妍麗。

程丹若十分喜歡,但一看是歲寒三友套裝,難免腹誹。

事情究竟進展到了什麼地步?

答案,由榮安公主揭曉。

事情是這樣的:天氣熱,皇帝心疼女兒,決定把她叫進宮小住幾日,西苑總比公主府涼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