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第105章 【思想共鳴】(2 / 2)

寒門貴女 戴山青 9543 字 2024-03-20

哦,他是多麼的新鮮有趣,他又好看又有才華,他的人格是多麼的貴重,於是女主角的腦子裡漸漸全是這個男人。

書裡給出的概念就是害了相思了,女主角會開始用自己的詩去訴說自己的相思與情意,她原本的生活是那樣苦悶無趣,愛情卻又給了她希望。

但是女主角的父母給她訂婚的男人一定不是她那個有情郎,於是女主角會因為愛很勇敢地去反叛父母安排的婚姻和命運,去一往無前地去追求自己的自由與愛情。

然後呢,然後大概就是反叛成功,女主角得到了她想要的婚姻與愛情,一番挫折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一般停在結婚這裡就大結局了。

但是倘若第一卷賣得好的,會有商家雇人繼續會往後寫,繼續往後寫就是大婚之後,女主角有了孩子,男主角很有才華當了高官,女主角就有了誥命,有了世俗美滿的一切。

但是這樣卻會很無聊,所以總要再產生一些波折來。

沒嫁人前愛情故事的波折由女主角的父母的阻攔造成,婚後的波瀾就是彆的事情了。

比如會突然安排一個不怎麼知道體麵的公主明明知道男主角有妻有子,卻還是要得到男主角這樣的才子,然後就拿更高的權勢去誘惑他,要男主角和離跟自己。

男主角當然總會是拒絕的,然後公主就鬨出一係列陰謀來去拆散對方,當然沒有成功,最後大結局還是人家一對。

公主就突然醒悟了自己的過錯,甚至會出現一個不知道哪來的新才子讓公主愛上,然後全部夫妻都和和美美。

續得又臭又長的還能講到才子佳人的第二代怎麼和公主家的第二代擁有新的愛情故事……

倘若隻停在第一卷男女主角在一起的時候,祝翾還能稍微感動一下,但是倘若有了後麵這些,祝翾就會覺得寫書人的想象是何等的平淡與無趣了。

因為她會佩服一開始女主角叛逆的勇氣,但是不會去羨慕第二部女主角的生活,寫書人覺得那是美滿的,祝翾卻覺得寫書人缺乏想象與堅定的道心。

他們明明用第一部去歌頌愛的偉大與主人公的反叛精神,那麼既然這份愛被他們拔高到世俗之見外,就不該用後麵的世俗去證明他們愛的正確。

他們之間的愛明明是被寫成不管身份地位隻管靈魂共鳴的那種高深的愛,為什麼最後還是用世俗的體係去證明女主角的成功?

為什麼要用金錢、地位、官位、誥命、子嗣這些外物來表達他們的“美好”,那女主角到底是慧眼識真愛?還是慧眼識貴婿?

祝翾心裡說不出來具體的更精妙的寫法,但是她覺得後麵的劇情很狗尾續貂。

學裡有些女孩子很感動這樣的故事,她們評價這樣書裡的女主角擁有大膽的反叛意識,敢於追求自由與新的秩序,敢於反抗沒有愛情的婚姻。

祝翾腦子裡卻想著,愛情,愛情,難道女子的自由隻在愛情上嗎?為什麼這些書裡的女子所向往的自由全是愛情?

她不否認愛的美好,她第一次讀到孔雀東南飛的時候會悲傷劉蘭芝的消逝與無奈,會不喜歡焦仲卿母親的刁蠻,可是她還是覺得女子不該隻期盼這些。

於是祝翾就發表自己的高見,她覺得這些女子身上的反叛精神是一種穿新鞋走舊路。

因為她們在書裡得到愛情之後的日子看起來和她們從前在閨閣裡好像也差不多,隻是看起來熱鬨了些,有了丈夫和孩子,可是身份隻是從某人的女兒變成了某人的妻子。

她們幸福生活的落腳點還是在優渥的生活上和丈夫的愛上,倘若哪一天男主人公變心了呢?

當然寫這種書的人不會去設計那樣的情節,畢竟麵對公主,男主人公都能不受誘惑。

也正是男主人公擁有這些品性,女主人公為他義無反顧去反叛才是值得的。

可是萬一不值得呢?祝翾很喜歡較真,萬一不值得,那這個女子又該怎麼辦呢?

所以女子的自由為什麼都會被設計在這種愛情選擇的自由上呢?

為什麼祝英台女扮男裝去念書卻隻期盼和同窗梁山伯在一起,她不是覺得這兩人在一起不好,她當然很感動梁祝化蝶的故事,但是她也很疑惑。

因為她現在不用女扮男裝也能念書了,她腦子想的最多的全是知識的有趣,根本想不到去看上哪個梁山伯……

祝英台都能去念書了,上學多有意思啊,每天能夠知道那麼多見識,她就隻看到了梁山伯嗎?

難道她沒有想過也和梁山伯一起做官做事嗎?她從前被關在家裡不能自由,念書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難道沒有想過跳出更高的樊籠嗎?

還有白娘子與許仙的故事,祝翾也是先感動一下這種千年之戀,但是還是會困惑,許仙這樣的凡人男子就那樣好嗎?

白娘子作為一個千年蛇妖,應該見過許多世麵,知道很多知識,而且妖精沒有什麼世俗的約束應該會特彆自由。

難道一個凡人許仙的存在就比這些都要美好嗎?千年的自由與世麵都比不過做一個凡人的妻子嗎?

祝翾不能理解,她覺得自己要是能活千年還有法力且沒人能管她,她一定特彆高興,多快活啊!

不過有法海這樣的人要捉她,那還是得好好修煉努力更厲害一些,但是那麼自在地活那麼久也很賺了吧?

祝翾將自己的看法寫成了文章投在了外麵市井報刊上去表達自己的觀點,當然她也知道自己的角度太新鮮,所以她用了假名投報,雕版社刊登了她的文章。

然後看到她的文章的人就覺得她“不懂浪漫”、“胡說八道”,下一期的報紙就有人在報紙上也投了文章去反駁她的觀點。

祝翾看到有人反駁她並不生氣,她覺得大家都有自己的對錯與觀點,可能是真的因為她年紀還小隻知道看見這些情之外的好處吧。

愛情本身還是很美好的,不過……祝翾還是覺得一切真情都很美好,友情、親情、知己情隻要是真摯的感情哪個不美好?乾嘛隻把愛情說得那些銷人魂魄?

她與明彌的對話被經過的藺慧娥和上官靈韞聽到了,這兩個女孩聽了笑了起來,說:“襄平王府家的你都覺得不夠高貴,那你覺得怎樣的才是高貴?”

祝翾就很嚴肅地說:“我覺得人的高貴之處不隻在出身上,更在思想上。就你們想想被列為聖賢的那些人之所以是聖賢,是因為他們的身世嗎,不是,是因為思想。古來王謝之流多高貴啊,可是那些王謝子孫真正留下姓名的人又有多少?

“人總是要變成泥土的,真正不朽的東西才是高貴的所在。左傳裡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所以我想著,思想的高度是很重要的。”

上官靈韞與藺慧娥麵麵相覷,她們也是勳貴階級的人,所以聽到祝翾說人的高貴也在思想高度上的時候,是有些驚訝的。

雖然她們也讀左傳,但是她們還是習慣以社會階級去劃分人的高低貴賤。

上官靈韞就說:“照你的說法,倘若一個仆役能有不朽的思想,那他就比他的主人還高貴了嗎?可是這樣貧賤之人怎麼會有不朽的思想呢?”

祝翾就看了她一眼,說:“人的世俗身份是可以變化的,今日是仆役的明日也許就能變權貴了呢,比如西漢的衛青,一開始隻是一個馬奴。再比如……”

她聲音變小了,說:“陛下出身也不高貴啊,但現在呢?他們都是因為立功而不朽的人。”

上官靈韞臉紅了,她發現自己反駁不了祝翾,但是這太挑戰她對自己出身的驕傲,於是她又問祝翾:“那你看得上什麼樣的人?你以後長大了倘若有了愛情,難道隻會傾心這種‘不朽’的人嗎?”

祝翾對這些沒有概念,她不知道自己以後會不會有愛情,她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倘若真有那麼一個人的話,思想總要是一致的,他的思想是要能和我一起共鳴的。倘若思想都無法互相理解的話,我覺得總是沒有太好的結局的。”

她說完還是覺得這種事離她太遠了,她不願意把自己的期待全部放在這種事情上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