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會很賺,畢竟《山花》現在的票房已經接近1.5億了。
事實上,《一枚信箋》上映後,顧熠片酬的市場價已經不低了,《殺機》他是配角,戲份少,所以片酬隻有500萬。
而顧熠拿下雲星獎最佳男配後,他的片酬必然不會低於3000萬。
隻是顧熠選劇本挑剔,經常選到那些付不起高片酬的電影。
《山花》上映第四天,票房6000萬+。
第五天,票房仍是6000萬+。
各大平台都及時調整了對《山花》票房的預測,上映一周,電影以最快的速度達成了票房破5億的成就,不出意外的話,電影的最終票房應該能夠達到10億。
“我已經不想算顧老師的票房賺了多少錢,我想算的是,他到底賺了多少倍?”
“《山花》的成本大概是1000萬,如果唐懋導演透露的是真實數字的話。”
“原形畢露……嗯,這算是票房精的原形畢露嗎?”
媒體都已經習慣了顧熠新片上映後的一貫套路——什麼都彆說,先吹就是了。
“票房成績好也就罷了,看《山花》這趨勢,明年的雲星獎提名又跑不掉了。”
相對商業大片,雲星獎本就更青睞文藝片,票房和口碑兼具的文藝片更是受雲星獎器重。
何況顧熠並不是新人,他已經是雲星獎的獲得者,評委們對他很熟悉,投票時自然會更關注他。
……
那位大V的“滑鐵盧說”被網友們狠狠嘲笑了一番,大V自身卻理直氣壯:“從36億跌到10億不是滑鐵盧嗎?票房腰斬了!”
網友們:“……”
知道嗎?顧熠從這部“滑鐵盧”的電影裡分走了一個小目標。
任何一個電影演員都希望遭受這樣的滑鐵盧好嗎?
離譜。
但不管大V如何嘴硬,顧熠的票房號召力已經毋庸置疑。
《山花》上映後,不少影迷關心電影拍攝地的教育情況,聽說學生們在山下寬敞明亮的學校裡讀書後,影迷們都安了心。
也有影迷為當地的教育部門捐了款。
影迷和當地工作人員接洽的時候,卻從工作人員口中聽說了一個消息。
“顧老師拍完《山花》就給當地的孩子們捐款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顧老師拍這部電影,票房很低的吧?”
“對,他捐的資金要比片酬高,而且唐懋導演也說過,自己就和唐僧一樣,逼得顧老師一遍遍感悟一遍遍重來。”
“真的,顧老師他活該賺錢!”
《山花》的取景地也在電影下映後被當地改造了一番,修了一條新路,打造成旅遊景點。
季遲他們也找顧熠要了當地的聯係方式。
顧熠問原因的時候,幾人的回答十分豪放——
“反正有錢。”
“再買幾架鋼琴,布置一個音樂教室。”劉鈞源補充道,“顧老師,彆忘了哈,你也是歌手。”
……
唯一對《山花》不滿意的是辛如晨,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
他終於明白了顧熠不接《父親的河》的理由。
儘管兩部電影不屬於同一題材,可風格卻或多或少有些接近,《父親的河》裡,主角同樣經曆了由中年到老年的跨越。
《山花》上映後,辛如晨去影院看了一遍。
事實上,顧熠已上映的電影,不管是《一枚信箋》還是《殺機》他都看了,他心裡把顧熠當成唯一的對手,顧熠的一切他自然都很關注。
然而,看過《山花》之後,他發現,論對角色的把控,他不如顧熠。
讓他扮老是沒有問題的,但他演不出顧熠那股細膩的感覺。
辛如晨也沒有把握讓《父親的河》票房突破10億,不,或許5億都很難。
票房號召力原本就是他的短板。
原本他是滿懷信心讓《父親的河》對標許雋的《星際覺醒》的,可《山花》先上映了,他自己都不自覺間讓《山花》和《父親的河》進行對比,更不必說看過電影的觀眾。
辛如晨不明白,既然他已經是年輕一代裡最出色的演員,為什麼非要冒出一個顧熠來?
可不管他怎麼想,《山花》的票房既破了5億,又在不久後破了10億,比唐懋導演職業生涯拍過的其他電影加起來的總票房還要多。
唐懋成為了顧熠認識的人裡最囉嗦的一個。
一天至少三個電話,誰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