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宋三婆(2 / 2)

邊說邊把三輪車調了頭,興衝衝往回開,佳慧看了忍不住朝她大喊:“慢些開!幾十歲的人了開那麼快做什麼?”

姑姑遠遠地應了聲,象征性放慢車速走了。佳慧跟外婆手牽手回家,就見奶奶已經在廚房衝好了兩杯牛奶,見外婆進來,忙忙地招手,“來哦,老妹子,趁熱喝一杯,免得有人又要說咱們不懂事了。”

趁兩個老太太喝牛奶,佳慧又告訴奶奶:“我讓姑姑到時把宋三婆喊著,一起到廠裡摘香菇。”

奶奶聽了也是一怔,歎氣說:“也好。人哪,手裡但凡有點錢,活得也硬氣些。”

外婆也說:“什麼時候我們也跟城裡人一樣,手裡有退休金就好了。”

在農村,過了65歲的老人現在每月可以領到六十塊錢。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好事。但這點錢對大多數老人也確實起不了什麼作用。佳慧心裡暗自盤算,等賣香菇掙了錢,第一件事就是把奶奶的五萬塊還回去,再打聽打聽,給兩位老人買點合適的保險。奶奶說得對,一個人手裡有了錢,才會活得硬氣些。

十二月中旬,香菇廠開始采摘第一茬菇。一根根菌棒上,冒出了朵朵香菇。采香菇不能等它的菌蓋完全張開,而是要在菌蓋和傘柄剛剛分離時,就立刻摘下來。這時采下來的香菇,不僅分量足、菌肉厚,還沒有過多消耗培養料的養分。香菇采摘下來後,還要進行分類挑選。第一等的菇,是那種菇麵完整有花紋的,且肉質厚實沒有翻邊,這種香菇被挑出來,修剪傘柄曬乾後,就是市場上所謂的花菇。次一等的香菇就是那種菇麵完好但沒有花紋的。菇農們賣的新鮮濕菇大多是次一等的,花菇都要挑出來做乾菇,曬乾了好看,價錢也更好。

聽說姑姑去請宋三婆時,老人還哭了一場,千恩萬謝的,隻是唯恐自己年紀太大,拖累了他們。姑姑本來還覺得,憑勞力吃飯,有什麼拖累不拖累的。可到廠裡後,馮小河悄悄把她和佳慧拉到一邊,責備道:“你們膽子也太大了,老人要是萬一在廠裡出點什麼事,誰擔得起這個責任?”

姑姑這才想到,老人活著固然沒有子女理會,但若是在外麵有個三長兩短,立刻便會跳出許多孝子賢孫,來為她鳴不平,順便爭得一筆賠償金。馮小河這個小廠可經不起這種折騰。她想到這一點,臉色都變了,轉頭去看佳慧,就見佳慧氣定神閒地笑:“不至於,我看宋三婆這樣子,再活十來年也沒問題。”

事已至此,馮小河也不能將人辭退了回去,隻好叮囑兩人,乾活時多看顧著老人些。三人往棚裡去時,佳慧看姑姑滿臉做錯事的沉痛,忙挽著她胳膊,說:“姑,你信我,宋三婆肯定能活到九十歲,哪裡就跟馮小河說的那樣了?”

幸好除了宋三婆,姑姑請的另五個女人都還年輕,且個個手腳麻利、人品厚道。每天七八點鐘,大家就進了大棚,緊趕慢趕地摘出一批來。

中午宋三婆跟另兩個女人在廠裡吃飯,爐子上煮著五花肉燉白菜蘿卜,另配兩碟炒辣椒粑粑之類的下飯菜,所有人圍在一起吃。起初宋三婆還不肯跟他們同桌,說自己老了,又是涎水又是眼淚的看著臟相,怕年輕人嫌棄,要端了碗去旁邊吃。奶奶和外婆強拉了她來,又配了一雙公筷,她這才肯坐在爐邊吃。

飯後稍事休息,幾個人就要把上午摘的香菇分門彆類地篩選好。花菇單獨裝一筐,剪去傘柄拿去烘烤。剩下的還要挑出個頭太小不中看的、菇麵殘破的、蟲蛀糊黑的等等。分類裝好後,再去采摘下一批。

還有三個女人中午不在廠裡吃,要回家一趟。因為家裡喂了豬和雞,人可以不吃飯,畜牲是一定要喂的。在家忙完這些活兒,她們便急急地扒兩口飯,又騎著摩托車過來了。到下午四五點鐘,這三人又要提前去接孩子,然後回家做晚飯等等。最後過秤算工錢,這些人的工錢便比其他人要略低些,他們也都心服口服。

采菇的時候,奶奶和外婆自然也都來幫忙。兩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把摘來的香菇分類,佳慧和姑姑則負責采摘。穿行在大棚的菇架間,眼睛掃過麵前一根根菌棒,棒上次第開放著一朵朵小傘,摘下小傘時,根部斷裂會發出一聲輕響,整個過程讓佳慧覺得很治愈、很美妙,也讓其他人充滿收獲的喜悅。

怎麼能不喜悅呢?采菇都在大棚裡,不用到外麵吹冷風,跟去工地搬磚這類重體力勞動相比,無疑是輕省多了。就連八十三歲的宋三婆也能勝任,不過就是眼力不濟,速度略慢些罷了。到晚上過秤時,摘得多的人能有一百二三十塊工錢,抵得上工地上的大師傅了。就連回家喂豬的幾個女人也能掙到七八十塊,這讓她們怎麼能不高興?這簡直不是在摘香菇,是在菌棒上撿錢啊。

既然老板不肯讓她們吃虧,她們也不能讓老板吃虧。女人們把一等花菇和二等香菇歸置得整整齊齊,尤其是宋三婆,雖然年老力弱,可是為人勤謹,滿筐提不動就多跑兩趟,絕不給人添一點麻煩。

烘烤房整天嗡嗡地響著,把一批批花菇烤到八成乾,再攤在圓簸箕裡,端到太陽下去晾曬,這樣不僅省電,也能提高烘烤效率。采摘的濕香菇則是頭一天用袋子裝好了,搬進貨車車廂,第二天淩晨兩三點,馮小河就要起床,開著車給市裡幾個農貿市場的檔口送過去。送完檔口若還有剩的,便趕緊去早市上批發著賣一波。若剩個一兩袋也不打緊,拉回來曬成乾菇,到時一樣發賣。

十二月是他們的收獲季,家裡的每個人都忙忙碌碌,連苗苗和七寶走路都比平時要快。到了周末,兩個孩子也會去廠裡幫忙,她們不會采菇,但是會挑選。兩個小女孩各搬一個竹椅子,坐到奶奶和外婆身邊,按照大人告訴她們的規格,嚴格挑選每一朵香菇。偶爾還要舉起香菇詢問:“大太太,這一朵破了個小口子,要放哪個筐子裡?”

每個人都忙,但每個人的心情都很雀躍。馮小河第一次開著小貨車去市裡,就帶回了四千多塊錢。這是香菇廠的第一筆收入,投入了這麼久,終於有回報了。看著那一小疊鈔票,奶奶和外婆喜得合不攏嘴,當天晚上回家後,兩人特意趕著做了香菇肉絲麵。自家種的香菇怎麼會不好吃?新鮮香菇切成片,和肉絲一起炒,起鍋時再放一把碧綠的蒜苗,厚厚鋪在湯麵上,忙了一天,吃上這麼一碗鹹淡適口的麵條,再暖暖和和地洗個澡,晚上睡覺時,連夢都是香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