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冬日到(2 / 2)

“下次您去漫水橋那邊,我教您做,”佳慧說:“就是那個麵包窯不好控製溫度,我上午守在旁邊烤的,這旁邊還烤焦了一點。”

“焦的也好吃,”奶奶忙說:“就是吃了胃裡不踏實,跟沒吃東西一樣。”

大家都轟笑起來,姑姑趕緊招呼大家:“那正好,吃菜吃菜!”

冬天自然要吃鍋子,因此主菜是排骨煨藕。排骨煨得爛爛的,都離了骨,一截截白藕也是又甜又麵,端到爐子上時還要再灑一把碧綠的蒜苗段。除了這熱氣蒸騰的一大鍋,姑爹又做了炸肉丸、炸紅薯丸、炸藕夾、炸茄夾等,奶奶看了直笑,說:“哎喲,又不是過年,怎麼支起油鍋炸東西來了?”

在過去,這些費油的東西隻有過年時才能享用的。但現在不同了,姑爹笑著說:“我們苗苗一年也隻過一回生日嘛。我想著,反正是燒熱了一鍋油,乾脆多炸些。等會兒你們也裝些帶回去吃。”

姑姑也舉起筷子,對外婆說:“親家太太,您也嘗嘗我們士貴的手藝。媽,我坐得遠,你給親家太太夾兩筷菜!”

奶奶便要給外婆挾菜,外婆忙忙地把碗端遠了些,嘴裡直嚷嚷:“我自己挾!一家人不要講這些虛禮,想吃什麼我自己來!”

最後她碗裡仍然被挾了好幾塊排骨和炸肉丸之類的硬菜,姑姑又要給佳慧布菜,佳慧端碗站起來了,馮小河忙拉住姑姑,說:“好了好了,你讓她坐下安生吃,又不是沒長手,她想吃什麼不會自己挾麼?”姑姑這才作罷。

飯桌上大家又說到香菇廠裡的事,姑姑這邊早就相中了幾個相熟村民,隻等第一茬菇冒出來,便要邀彆人去廠裡采菇。這時節田裡沒什麼事,有錢掙大家當然都願意來,況且離家又近。大家商量著是按一天多少錢計工錢,還是按采摘的香菇計工錢。

“要是不限早晚,采多少香菇算多少錢,那你要多少人我就能找多少人。”姑姑信心滿滿地對馮小河說。因為村裡很多人,尤其是女人們,到了下午四點左右,都是要回家接孩子喂豬做晚飯的,若限定幾點下班,那便隻有一些男人會來菇廠乾活兒。但男人采摘起來肯定沒女人手腳麻利。但若說按計件發工資,又怕這些人貪圖那點小利,到時候胡亂采,把沒長好的香菇也一並采了來,那損耗就大了。

最後商量來商量去,佳慧和馮小河還是決定,就按計件發工錢,但是每個采摘的人都發一個有固定編號的筐,自己采的香菇裝在自己筐裡,成色怎麼樣,看看筐裡的香菇就知道。若說不按規定采菇,那這人下次就不再請了。

奶奶在旁邊聽了半天,最後笑道:“你們這個搞法,就是資本家那一套!”

馮小河也忍不住笑了,“哎呀,我這輩子都沒想到,我還能跟資產階級沾上邊。”

“怎麼不沾邊?”佳慧昂頭說:“抵押的好幾百萬資產呢。那些廠房設備,哪樣不是錢?”

馮小河撓撓頭,現在提起替胡春平擔保的事情,他心裡不再像以前那麼難受了,隻是輕歎一聲:“乾了快一年活兒,終於能看到錢了。”

“咱們菇廠的那些棒子,不是我自己誇口,連老張看了都伸大拇指。”姑爹自豪地說。老張是姑爹請來的鄉村種菇大師傅,但也隻是每年在自家門前搭兩個棚,種幾千根菇棒。“咱們什麼都按小河說的辦,消毒做得好,感染雜菌的棒子也少。老張看了,還在朝我打聽,我們是怎麼弄的。我就照實說了。”

“你怎麼說的?”姑姑忙問。

“我說,”姑爹傲然挺胸,“我們小河跟佳慧讀了那麼多書,那都不是白讀的。他們有文化的人,做事情跟我們這些土老冒確實不一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