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格格道:“怎麼就難做了,不就是帶側福晉進宮一趟嗎?前幾個月你天天去看六阿哥,給她省了多少事,你要不去看,她這個嫡額娘還不知道得往宮裡跑幾趟了?如今,你就求她一件事,她有什麼可難的。”
二格格越說越覺得自己說得對,心裡就納悶了,大格格都進宮這麼多年了,怎麼還這麼怕馬氏,是為了晉氏著想……至於嗎,晉氏早就不得寵了,女兒又在宮裡遲早會封公主,馬氏犯得著為難她嗎!
大格格笑著拉住二格格的手,道:“好妹妹,你說得很有理,不過……”她低垂著眼皮道,“這事還是我自個兒去說得好。”
這話二格格喜歡聽。大格格脾氣好,行事又周全,一向都是她有理,自己沒理,可難得自己有理一回!心裡一高興,她就更想幫大格格的忙了。
這也正中了大格格的下懷。
於是,最後大格格還是和二格格一起去見的馬氏。
不就是帶晉氏進宮一趟嗎?馬氏痛快的答應了。
沒想到這麼容易,大格格歡喜得很,趕緊就福身謝過馬氏。
馬氏笑著抬身扶她起來。心裡卻在想,太皇太後這一去,宮裡就隻剩一個皇太後了,再不是親生額娘,皇上也得更孝敬她不是。
而大格格可是在皇太後眼前長大的,不看僧麵看佛麵……她家的王爺又是個不著調的,誰知道哪一天大格格就能為恭親王府說句好話了!
琳琅在左偏殿裡熬了兩天藥,和宣貴人一起撿了三升的佛豆,康熙也就帶著阿哥和王公大臣在一片哀樂聲中,聲勢浩大的迎奉著孝莊的靈柩出了紫禁城,去了位於京郊的孝陵。
孝陵是順治的陵墓。孝莊要葬在兒子的身邊。
孝莊死前拉著康熙的手說了,她就不去盛京了,太宗的山陵不可為她輕動,何況,她心中也舍不得康熙父子。她啊,就想葬在兒子安睡的孝陵的附近。
要說起來,這事也是極不合規矩的,雖說孝莊貴為太皇太後,可沒有太宗,哪來的她的尊貴。
康熙在治喪的頭一天在吊詞裡說了這事,第二天就有兩個禦史聯名上折子,說雖然太皇太後對順治爺的心意是好的,可夫大於子,禮大於情,太皇太後還是應該葬於盛京,於昭陵陪伴太宗才是。
至於太皇太後想葬於孝陵的遺願,可以衣冠塚代之。
康熙把折子給留中了,還是迎奉孝莊的靈柩去了孝陵。暫安於孝陵,等以後再起建陵園和地宮。
結果,他一複朝,就又有不長眼的人上折子,還一連上了三封,都是說衣冠塚的事。
康熙看得火起,立刻就把最先的那兩個禦史叫進宮來,他也懶得見他們,就讓兩人在候見的偏殿坐了一天的冷板凳,這下還想跟著上折子,做一回道德君子的人可就知道風向了,立馬全消停了。
西暖閣裡,康熙冷笑著和琳琅道:“這些蠢貨,正事不做,倒是一門心思管起朕的家事來了。”
琳琅特彆讚同孝莊的做法,她都把話說得那麼明白了,她就想葬在兒子的身邊,憑什麼就一定要把她葬在盛京去。
皇太極的身邊又不缺人,皇太極活著的時候可是娶了五個大福晉的,最愛的是海蘭珠,最敬重的是哲哲。就這麼個渣丈夫,還要孝莊舍了兒子去盛京陪葬?
要換了是琳琅也絕對不乾!
所以,這會一聽康熙的話,她立馬就猛點頭。
康熙歎了口氣,道:“皇祖母就是知道會有人反對這事,所以才一直忍著,直到……才忍不住和朕說起。”
所以說,皇家的媳婦不好做啊,哪怕是孝莊,也有很多的事得忍著憋著,要不是孫子孝順給力,死了都得受委屈。
琳琅不禁聯想到自己,托萬歲爺的福,委屈她倒是沒怎麼受,可石常在妙答應,甚至還有貴妃,都因為康熙而嫉妒甚至懷恨她。
到這時,到底是誰把便宜哥哥那穆圖的手給打斷了,她都還不知道了。肯定還是和宮裡的‘好姐妹們’脫不了關係吧。
琳琅想得心有戚戚焉,也跟著長歎了一口氣。
康熙轉頭一看,見她苦著臉難過得很,就抓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腿上,一把握住了,語帶感動的道:“你呀,也彆跟著難過了,你的心意……朕總是知道的。”
琳琅一邊心想腦補萬歲,一邊毫不臉紅的點了點頭。
她也確實不需要臉紅,雖然現在她是沒為康熙難過,可剛進門那會,看到他瘦得臉頰都凹進去了,她心裡立刻就不舒服了,然後到了吃晚點的時候,見他要守孝吃素,一頓晚飯吃了一堆素菜,也就一碗蟲草雞蛋羹算是道有營養的,作為一個不用跟著守孝吃素的大吃貨,她可是看得很有些難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