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武司徒(2 / 2)

這時房玄齡也站出來,他則是又換了一個角度,說的卻是武懷玉人品向來好,統兵多年,立功無數,從沒有聽說過他有帶兵搶掠,私吞財物,甚至是霸占婦女等行為,

而有人檢舉武懷玉私分戰利品等事,房玄齡說他是知曉一些內情的,因為武懷玉分的光明正大,他是西征行營大總管,確實以行營名義把繳獲的不少財物等分賞將士們了,但詳細的分賞都登記在冊,並把冊子抄錄了一份送到兵部和政事堂。

行營繳獲了多少財物,怎麼分賞的,一項項都記錄清清楚楚,然後上報朝廷。

“陛下,武懷玉此次西征,立下大功,將士們七千裡奔襲,也是非常辛苦賣命,戰後,武懷玉維持了很好的軍紀,維護了我大唐的威信,

功成後,給將士們分賞些錢帛,也並非過錯。”

“臣聞,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從前秦穆公給盜馬的野人喝酒,楚莊王赦免因調戲宮姬被扯斷帽纓的大臣,最後都得到加倍的回報,難道陛下高於堯、舜,卻趕不上秦穆公和楚莊王二人嗎?

陛下若要召武相回朝,讓一位三公、宰相,剛西征立下大功的大功臣,當堂對質男女私情,

就算情況屬實,則到的也很輕微,不屬實則失去的更嚴重。”

馬周也再次進言,

“臣聽聞焉耆王將一對美貌雙生公主送給武相,還有許多黃金和瑟瑟、銀錢,但價值上萬貫的錢財,武相卻分文未動,全都讓張監帶回長安,獻給天子,

包括那對美麗的焉耆公主。

臣想問,武相連那對年輕美貌的焉耆公主都沒接納,又豈會霸占什麼高昌王妃?”

“他萬貫禮物都不肯收,又豈會費儘搶掠財物,私吞寶藏?”

“你們說的對,”李世民對兩位心腹大聲讚揚。

次日,皇帝便將那些彈章都留中不發了。

魏征聽聞此事,

早朝時向皇帝直言進諫,

“陛下,在朝群臣,當樞機之寄者,雖委以重任,但對他們的信任卻還不夠,所以人或自疑,心懷苛且。

陛下寬於大事,急於小罪,臨時責怒,未免愛憎。

若任以大官,求其細過,刀筆之吏,順旨成風,舞文弄法,曲成其罪也。

如此以往,隻會導致君臣隻求免於災禍,必然矯飾虛偽成為風氣也。”

魏征雖然一句武懷玉都沒提,一句西征將士都沒說,

但殿上大臣們卻都知道魏征話裡說的都是最近許多人彈劾武懷玉和西征將士的事。

武懷玉他們帶兵西征,打下了如此漂亮的一仗,為大唐開拓幾千裡西域疆域,還新置兩個正州。

這樣大的功績,現在這麼多人卻開始在深究他們的罪行,甚至有人沒有證據也亂彈劾,豈有此理?

皇帝連連點頭,稱讚他說的很有道理。

次日,

皇帝旨意傳到政事堂,長孫無忌晉太尉,武懷玉晉司徒,

尚書左仆射晉司空。

三公拜滿。

然後黃門侍郎劉洎加參預政事銜拜相,中書侍郎岑文本專典機密,也入政事堂。

免去武懷玉兵部尚書之職,召並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績入朝任兵部尚書。

楊師道再任吏部尚書。

禦史大夫張亮,加參預政事銜入政事堂。

武懷玉仍保留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

這樣一來,

三公是太尉長孫無忌、司徒武懷玉、司空房玄齡。

政事堂宰相,則是左仆射房玄齡,右仆射高士廉,中書令馬周、侍中魏征,

以及黃門侍郎參預政事劉洎,中書侍郎專典機密岑文本,

禦史大夫參預政事張亮,特進、參預政事蕭?,

再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懷玉,

宰相一共九人,

武懷玉出使在外,鎮守西域、河西。

六部尚書,不論是吏部楊師道駙馬,還是兵部李績,又或是禮部許敬宗,民部唐儉,刑部李大亮和工部段綸,

卻都沒有入政事堂加銜拜相。

國舅長孫無忌雖晉三公之首的太尉,但並沒被召回中樞,他仍還在洛陽當洛州都督。

漠北薛延陀兵馬異動,

河西涼州契?部八千帳叛逃,

西域阿悉結部又與步真作亂,

長安城的百姓小民們雖然還感受不到這些數千裡之外的動亂,但皇帝李世民卻不得不認真麵對,

皇帝在北苑親自檢校整訓北衙禁軍,見到北衙禁軍多有隊列不整齊,惱怒之下命大將軍張士貴杖打帶兵的中郎將等,

又惱怒張士貴杖打的太輕,喝令拿下送審治罪。

皇帝如此表現,也是近來壓力挺大。

左羽林大將軍程咬金、右龍武大將軍樊興等趕緊在一旁為張士貴求情,

“將軍之職,為國爪牙;使之執杖,已不足以後世效法,何況隻以杖打的輕就送審治罪。”

諸將勸說下,李世民才讓放了張士貴。

“臣謝陛下寬恕,臣請求率兵入河西將契?叛部攔截,將契?何力擒歸,以將功贖罪!”

李世民搖頭,“朕絕不相信契?何力會叛逃,朕更相信武懷玉送來的奏章,契?部有部份人要叛逃,他們裹挾了契?部族,也挾持了契?何力。”

“武懷玉已經派劉德敏和郭孝恪去攔截契?部了,朕相信他們能行,”

張士貴又道,“那臣請前往西域效力,協助武相平定步真與阿悉結部叛亂。”

皇帝仍是搖頭。

“長安去西域碎葉,萬裡之遙,等你率兵到達,太晚了。朕還是相信武懷玉的,西域就交給他吧,”

皇帝想了想,

“你隨李績去漠南,召東突厥思摩、社爾他們部落兵馬,於磧南防禦,若薛延陀敢越過大漠南下,

那便將他們殲滅。”

皇帝沒有點程咬金、樊興這兩員剛在西域立下大功的北衙大將,而是點了剛才還要拉下去審問治罪的張士貴,

又以剛拜為兵部尚書,但人還在並州的李績為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