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藥廠(2 / 2)

“對!”一群人齊齊回答。

“都生產?”楊銳問。

“我們做。”

“我們生產!”這次回答的就不整齊了,他們一大群人趕過來,大約也是談不攏的緣故。

“你們的產能有多少?”楊銳問了一句,又補充道:“pcr儀生產起來很簡單的,比水浴鍋難不到哪裡去,你們如果一個月能生產5台水浴鍋的話,生產1台pcr儀就沒問題。”

幾個人互相看看,開始報數:

“單月200台起步。”

“300台。”

“500台!”

“600!”

“我們廠改一下,單月1000台沒問題。”馬素清笑眯眯的一錘定音。

“但據我所知,國內目前需要這種儀器的研究所和學校,沒有幾個吧。”楊銳話鋒一轉,又變成了銷售。

“這個……總是能賣掉的,大不了,我走街串巷的去找他們,不能我們生產出來,他們不要吧。”馬素清哈哈一笑,想把這個問題模糊過去。

旁邊一人則是笑了兩聲,道:“楊銳,我們吧,就是想來取個經,也不白拿你的成果,我們幾個捉摸著,可以向你們實驗室讚助一筆錢,具體多少,您給個數,咱們商量著辦,您看怎麼樣。”

“生產出來的pcr儀,你們一台想賣多少?”楊銳隻是問,並不回答他們的要求。

馬素清看看其他幾人,遲疑道:“現在還不好說,這個要等正式生產了,看成本決定吧。”

楊銳撇撇嘴,看著成本決定價格的是科研儀器嗎?那是白菜。

不過,楊銳原本也是沒準備賣,剛才也隻不過是勉為其難的探聽一番軍情罷了,情況了解了,他就隨手放出了大招:“成果能不能轉讓,你們要問華銳實驗室,我不決定這個的。”

哪怕是計劃經濟時代,成果轉讓也是要給好處的,不一定是錢,但你總得拿點什麼東西出來,以物易物也好,升官發財也行,沒有一毛不拔的道理。

自然的,決定權也不一定在研究員手裡。

馬素清卻有點不甘心,又提出聘請楊銳做廠裡的顧問,並保證“工資和廠長等同,不用考勤”,楊銳亦是委婉的拒絕了。

幾個人並不失望,留下了名片,分彆告辭,集體離開。

臨走前,馬素清更是再三叮囑楊銳:“要是華銳實驗室同意了,您可以一定要來我們廠指導工作……”

顯然,他們不失望的原因,是他們還指望著通過華銳實驗室,拿到pcr的生產權——準確的說,是pcr的生產技術。

楊銳並不看好……

不過,楊銳還是留下了他們的名片。國內的企業大都是這般做派,他們十年前就是這樣做的,二十年前也是這樣做的,30年前還是這樣做的,現在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而從楊銳的角度來說,和河北的藥企接觸一下也沒有壞處,北京的藥企級彆普遍較高,隨著工業汙染的要求越來越高,能活下來的企業也越來越少了。

河北的工業倒是一直發展的不錯,當然,楊銳即使要合作,也是要以華銳為主導的,不會因為人家來找,就巴巴的把自己的東西送給人。

科研做的好了,此等事情會越來越多,具體是吃虧還是占便宜的,就看怎麼談了。楊銳以前的導師就經常幫工作改進工藝,賺的不多,但也不無小補。

楊銳隻是這麼一想,又很快將其拋之腦後了,他現在首先需要麵對的,還是成果評定。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