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四章 終於結婚了(1 / 2)

嚴鑫和馮曦這一次回老家,是為了領結婚證而來的。

但是國慶假期,民政局也不上班,他們沒地方領結婚證去。

不過這幾天倒是可以把其餘的要準備的手續給準備好。

這一次中秋國慶都在一個假期,號稱雙節。

馮曦在自己家住了一天,2號下午,又跟著嚴鑫一起回了他家。

3號就是中秋節。

在農村裡,一般過的還是傳統節日,也就是農曆節日。

公曆節日是不過的。

這裡麵也包括了國慶。

國慶對村民們來說,和平常沒有太大的區彆。

但是中秋節不一樣,那屬於傳統節日,怎麼也得吃個月餅,整治一頓豐盛的飯菜。

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打工的,到了這樣的日子也會回家團圓。

至於在遠方打工的,一般情況下真的請不動假,那就沒有辦法回來了。

上輩子嚴鑫出去打工之後,就沒有回家過過中秋節,根本就沒有那樣的機會。

這輩子倒是沒有這個問題了,想要回來就回來。

中秋節這一天上午,嚴鑫開著車去縣城買了一兩千塊錢的食材,還買了一些月餅煙酒什麼的,給馮家送去了一些,其餘的都帶到了自己家。

下午,開著車給幾家親戚送了月餅煙酒這樣的禮品,把馮曦也給帶上了。

晚上準備了一頓很豐盛的晚餐,他親自下廚,馮曦也沒有閒著,在旁邊幫他的忙。

並沒有因為自己是一個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就袖手旁觀。

老兩口對她這個兒媳婦的觀感很好,就覺得嚴鑫能夠找到這麼一個媳婦,真的挺幸運的。

他們在這裡住了幾天,有時候在自己家,有時候在馮家。

要不是有阮夢瑤這個嫂子在,馮曦最多也就會回一次家,其餘的時間都會留在嚴家。

現在嫂子在家裡養胎,她回老家了,不過去陪一下,心裡還是挺不好意思的。

她隻是對父母嚴重的重男輕女有意見,對她哥並沒有意見,對這個嫂子更不會有意見,還覺得這嫂子挺好的。

如此過了幾天,終於長假過去,民政局又上班了,他們就去辦了結婚證。

辦證挺順利的,當天上午就領到了證。

從民政局出來,馮曦笑著對嚴鑫說道:“以後你就是我的人了,這個是受到法律約束的,你可要給我老實點,不要再在外麵給我找新的姐妹了。”

“你放心吧,我不是那種人。”嚴鑫底氣不是很足的說道。

馮曦瞄了他一眼:“難說得很。”

又說道:“咱們結婚了,你可不要想著再跟我離婚,我得警告你,以後你要是想跟我離婚的話,我可不會那麼溫柔,我會跟你同歸於儘的!”

嚴鑫打了一個哈哈:“你這說什麼話呢?你這麼好的媳婦,又能乾,又大度,上哪裡找去?我怎麼可能舍得跟你離婚?”

說這話的時候還是挺心虛的。

畢竟上輩子他就和這個女人離婚了。

不過,上輩子有著上輩子的情況。

一方麵是自己日子過不下去了,甚至都活不下去了,繼續撐著沒意思,沒必要拖累了人家。

另外一方麵,上輩子的馮曦也不是現在這個脾氣,也沒有展現出這輩子的能力來,對他幾乎是零容忍,兩個人相處得一點都不和諧。

她父母在這裡麵也起到了極其壞的作用。

結婚那幾年他過得一點都不幸福。

選擇離婚,既有著不想拖累人家的意思,也有著生命最後一段時光一個人走,落一個輕鬆的意思。

如果上輩子的馮曦是現在這樣的脾氣,他會不會選擇離婚,也是不可知的事情。

——也許還是有可能因為不想拖累人家而離婚,但至少不會因為不想跟人家過了而離婚。

如果這輩子的馮曦還是上輩子的脾氣,他們這輩子應該不會有什麼交集。

他大概會和艾莉莉結婚,兩個人一心一意白首到老。

——後麵他有了肖詩語、顧茹,現在還有了舒怡、白小玲,主要還是因為自己都已經腳踩兩條船了,已經是渣男了,再端著也沒啥意思,索性就破罐破摔。

如果沒有那種腳踩兩條船的行為,他還是可以和艾莉莉兩個人過一輩子的。

隻能說,造化弄人。

這輩子的馮曦有了很大的改變。

現在的他,確實沒有想過和馮曦離婚。

這樣就挺好的。

馮曦有沒有信他,他也不知道。

就是感覺領了證之後,馮曦的情緒跟平時有點不一樣了。

看著他的眼神都有點不一樣了。

好在不是那種殺氣騰騰的眼神,也不是那種拿捏住了他的眼神。

看起來甚至有一些柔情在裡麵。

還有著一些喜悅在裡麵。

不過這個也是能夠理解的。

兩個人終於結婚了,她激烈的競爭中,她還是走到了最後,拿到了名分。

雖然是跟幾個女人一起分享這麼個男人,可至少她才是唯一一個有名分的。

得到的愛是殘缺的,但屬於她的那一塊碎片,比彆人的要更大一些。

還在讀書的時候就領證結婚,說心裡不急,也沒人相信。

現在算是夙願得償,有開心很正常。

開著車回去的路上,嚴鑫偶爾用餘光看了一下坐在副駕駛位上的馮曦,竟然發現她眼睛都有一些潮濕,好像有著淚光。

把他給嚇了一跳,連忙收回了目光。

——那是喜極而泣嗎?

他也不好去問她這個時候是什麼樣的想法。

他覺得自己一個渣男,沒有資格去問這個。

當天晚上,嚴家又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邀請了一些人過來吃飯。

在裡麵包括了馮曦的父母和嫂子,還有她幾個堂叔堂伯。

領了結婚證,還是要慶祝一下的。

正式的婚禮得等到年底,那時候老家的人多,會更熱鬨一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