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天後。
天剛蒙蒙亮。
皇城內外已經有無數道人影開始忙碌起來。
最先行動的,是禮部及二十四衙門所屬的諸處部門。
司設監準備
禦座,陳至於奉天門,欽天監所屬已經接連幾日不斷觀察天象。
另一邊,尚寶司開始著手準備登基諸般儀式所需的設施設備,教坊司也已經做好了相關儀式和配樂的準備……
為了這一天,無數的衙門和人力,從弘治皇上大喪之後就開始著手準備。
二十七天的時間裡,太子殿下在宮中守孝,而他們則是晝夜不息,抓緊的為這場登基大典做著諸般籌備工作,以期能在登基大典這天,將最好最完美的成果,展現給新登基的君王。
宮門外。
無數文武官員在寅時剛過之後,就已經陸續趕到。
除了不想錯過這盛大的典禮之外,更為主要的是,眾人不想因為來的晚了,被人誤解為是對新皇不滿。
所以,幾乎所有的文武官員,在寅時剛剛過去一半的時候,就已經齊聚午門門前,所有人滿麵激動亢奮,看不出絲毫困倦的模樣,目光更是不時朝著東方的天空望去,以期能早點見到黎明,好能掀開大明王朝新的一頁。
文武百官之中,若說誰最忙碌,那貌似除了禮部所屬之外,就沒有旁人了。
登基大典是個盛大的節日,禮部的職責本來就是如此,所以這幾日的他們,也是分外忙碌。
不過。
好在還有宮中的二十四衙門替他們分憂。
宮中的諸般禮儀所需,除了一些事情需要和禮部官員商議如何安置外,剩下大多數的事情,內監那邊自己就可以解決了。
畢竟,即便是要舉行登基大典,但是宮中的安全,依舊是所有行為不能逾越的存在。
禮部官員可以進來指揮協調,但也是要在內監和禁軍的掌控之下。
想要呼啦一下子跑進來一堆的禮部官員吏目,那基本就是妄想。
而現在。
已經完成諸般事情布置的禮部眾人。
如今也和一眾文武百官一起,靜靜的站在午門之外,等候著宮中的旨意。
就在眾人竊竊私語,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時候,午門的掖門突然打開了一道小縫,緊接著一道身影從那縫隙之中鑽了出來。快步跑到權臣麵前後,高聲召喚道:
“殿下有旨,兩位閣老和禮部尚書王華大人何在?”
“微臣在!”
“微臣在!”……
被這小太監點到名字的劉健等人,紛紛從自己的轎子之中走了出來,對著小太監拱手一禮後,以示敬意。
當然,區區一個小太監,並不值得幾位大人如此。
他們之所以如此放低身段,隻是因為小太監最先說是的那句‘殿下有旨’而已。
若是沒有這句話語在那,你認為堂堂的大明閣老和尚書大人,會對一個卑微的小太監,如此謙卑客氣嗎?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