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覆滅,這是何等的喜訊啊!
其意義無異於是平定了一次叛亂,可殿下居然這般淡定。
帝心難測!
帝心難測啊!
幾位尚書感歎不已。
可殊不知,這哪裡是什麼帝心難測。
在朱厚照的眼中,對待白蓮教的起事,他都是抱著一種異樣的情愫。
之前的寧王造反也好,興獻王舉旗也罷,甚至就連後來的韃靼兵犯大同,朱厚照都親自率軍前往。
可是這白蓮教,他自始至終就沒有動過用虎賁軍圍剿的心思,最後也就是看勢頭實在不對勁,再加上貴州的那些將軍也需要一個帶功贖罪的機會,所以朱厚照方才將這個平叛的任務交給了他們。
而朱厚照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因為白蓮教難入其眼。
僅僅隻是因為,在朱厚照看來,白蓮教的那些人,除了為首的幾人之外,後麵的附庸之輩,本質上就是大明的百姓。
之所以他們會成為白蓮教的棋子,為了一個莫須有的狗屁未來,踏上了反對大明的道路,歸根結底還是大明沒有給他們安定的生活。
但凡讓他們吃的飽,穿的暖,那白蓮教還有煽動的機會嗎?
但凡能讓那些百姓達到這種生活水平,他們是閒的沒事才走上造反的道路嗎?
所以,對於參與到白蓮教起事中的這些百姓,朱厚照一直以來都不知道如何處置他們,而不讓虎賁軍參加圍剿,也正是因為有這方麵的考量。
畢竟。
和其他的軍伍不同。
虎賁軍一旦出手的話,除非他們能逃得過燧發槍。
否則雙方一旦交戰,那等待這些百姓的,除了奈何橋之外,將再無他路。
可是。
這些人,怎麼說也是大明的子民啊!..
即便他們是受了白蓮教的蠱惑,但若是之前能保證他們生活條件的話,那白蓮教再蠱惑,又能蠱惑掉多少人呢?
朱厚照沉默不言,臉上沒有絲毫因為白蓮教覆滅的欣喜。
在幾位大人詫異的目光下,朱厚照出言問道:
“奏章上有沒有說,那些參與其中的百姓,如何處置了?”
劉健聞言,當即躬身拱手,道:
“稟告陛下,現如今那些參與其中的百姓,暫時都被看押起來。”
“但無奈其人數太多,而且很多人已經有了悔改之意,不過這種事情,王文思和隋虎等將領也不敢獨斷專章,所以他們才借著送捷報的機會,向陛下請示,接下來該如何處置這些百姓。”
劉健話語說的緩慢,甚至在表述的過程中,悄悄的將叛民改成了百姓。
而在其將話語回答完畢之後,就目不轉睛的朝著朱厚照望去,眉宇之中既有緊張,也有忐忑。
大殿之中。
一片沉默。
朱厚照聽到了劉健的問詢。
但是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
從心裡講,朱厚照是不想對這些百姓大動刀割的,都是一些被愚弄的百姓而已。
可若是不處置,那無疑是在助長這種不良的風氣,今日有人叛亂沒受到應有懲治,那是不是後來的那些人,也會少了許多敬畏之心?
不行!
絕對不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