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的話語才剛剛出口,就被朱厚照的問詢打斷。
“大明現在就有長城,但為何之前依舊還是不能阻斷外虜犯邊?”
呃……
劉健一愣,思緒瞬間從鐵路轉移到了這個問題上麵。
其實對於這個事情,無論是邊關眾將也好,還是朝廷的文武朝臣,在這麼多年的時間裡,早就已經有了論斷,如今當他聽聞到殿下問起,倒是也沒有被問的措手不及,稍稍整理了言語後,當即出言回答道:
“稟告殿下,關於這個事情,朝廷也好,邊鎮也罷,對此也曾經分析過。”
“雖然,大明北方有長城可守,甚至為了防範外虜的入侵,更是囤積了數百萬的兵丁常年駐守與此。”
“但無奈,大明北方的邊境線實在是太長了,即便數百萬的邊軍在此駐紮,但分散到這綿長的邊境線上,依舊是杯水車薪,再加上朝廷又不可能做到為了防賊,就大肆傾注國力增加屯兵,故而隻能采用眼下這種,以九邊重鎮為主,其他哨所為輔,但有外虜犯邊之時,哨所傳遞信號,邊鎮出兵圍剿的戰略方針。”
“但也正因為如此,讓外虜尋到了可乘之機,他們選擇哨所等薄弱之處犯邊,繼而在九邊重鎮大軍圍剿之前,完成搶掠撤出大明。”
“所以,在微臣看來,這並非是長城不能阻擋外虜的犯邊,實在是因為大明邊境線太過綿長,朝廷又不可能為了千日防賊,將國力全部放到這邊關駐防之上,眼下這種策略雖然不能完全阻擋住外虜前來犯邊的可能,但在一定意義上,還是頗為契合乳清大明國情的。”
劉健侃侃而談,從大明邊關的戰略方針,到這般布置的緣由都一一道來。
在他和所有朝廷百官看來,眼前這般布置雖然沒有完全扼製住外虜犯邊的可能,但是在一定意義上,還是卓有成效的,要不然,九邊駐防的戰略,也可不能一施行就是百十多年。
最起碼。
眼下還無人能找到,更為妥善的替換方法。
劉健話語說完,探尋的目光朝著朱厚照望去,既有些好奇殿下為何突然問及此事,同時心中也隱隱有些期待。
朱厚照頷首,點了點頭後說道:
“劉愛卿所言沒錯,之所以有了長城還能讓外虜犯邊,這也算是一個原因。”
“大明此舉,可謂是千日防賊,雖然沒有完全製止住外虜犯邊,但在之前那般情形之下,確實也是最為無奈的辦法了。”
“但……”
朱厚照話語一頓,神情變得凝重之餘,聲音也變得嚴肅了許多,道:
“這也僅僅隻是原因之一罷了!”
“在本宮看來,這些都還隻是次要的,但凡吾等能快速機動,即便對方有能力尋到吾等的防守漏洞繼而犯邊入境,你說他們還能逃得出去嗎?”
“來一次,殺個乾淨,來兩次,還是殺個乾淨,次之後,也或者是十來次之後,他們還能這般有恃無恐嗎?”
“真若到了那時候,估計就是那些外虜在入境之前,也會三思而後行吧?”
“畢竟那麼多的前車之鑒在那裡放著,本宮就不信他們不害怕!”
朱厚照奮聲呼喝,一副激動模樣。
可在其對麵的劉健,卻是一臉尷尬,糾結了半天之後,還是忍不住仗義執言道:
“稟告殿下,若是真能達到那般機動能力,確實可以做到殿下所想的那般,甚至不客氣的說,真若吾等有遠超外虜的機動能力,就是沒這城牆又能如何!”
“但事實是,大明邊軍雖然也有騎兵,但其所使用的馬匹,大多來自於山西和中原等地,咱們馬匹的質量和奔行起來的速度,和草原上那些高頭大馬,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了邊軍即便得到對方入境的消息,但一路追趕過去,也是拍馬難及,大多數的情況都是跟在對方的後麵拚命追趕,一直將對方趕出長城這才作罷。”
“所以,殿下的想法沒錯,但是想要實現的話,實在是太過困難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