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三辭三讓(2 / 2)

正德崛起 何氣生財 4790 字 2024-04-17

到了最後,整個事情就開始陷入到了焦灼當中。

一個推辭,一個禮讓,來來往往

萬般無奈之下,周泰伯逃離出家,南下前往荊蠻人所在。

並且在到了那裡之後,直接按著荊蠻人的習俗,斷發文身,一改以前容貌裝束。

如此一來,發膚儘毀,周泰伯已無資格再繼承王位,而原本一直推辭的季曆,這次再無其他借口,終於從父親手中接過王位。

當然。

多嘴提一句。

周泰伯的結局也是很好的。

莫看他在周氏一族,才德可能不及姬昌,但是在南方的荊蠻人眼中,其無異於是大才一般的存在,僅僅隻是數年,歸附其的人口就有上千家之多,更是被擁立為吳太伯,至今吳越之地還尊其為先祖,並在無錫梅裡建有泰伯廟,先賢孔子就曾盛讚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至此。

三辭三讓的典故也就流傳下來。

而讓它成為禮製的則是曹丕,曹丕代漢以後,曆代君王無論是登基也好,繼位也罷,所有人上位之前都得來上這麼一出。

禮製這兩字,您明白是什麼意思不?

就是甭管您樂意與否,大家都這麼做的,你也不能搞那個特殊,就得按著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來。

不然大家這邊剛剛請您登基,您就直接答應下來,雖然大家都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可他總是差點味道,而且讓大家都感覺您這個人一點也不謙虛,隻有在這般你請我推辭,一來二去三下之後,大家感覺火候都差不多了,再繼續下去可能就要有點磨嘰了。

呐!

這個時候火候就到了。

朝臣看您謙遜,您感覺眾望所歸,君臣其樂融融,繼位這事就完成了。

當然。

此事若是發生在其他朝代,可能還可以這般解釋。

到了朱厚照這個時候,弘治皇上就留下他一個獨苗苗,皇位他不坐誰坐?

朱厚照若是真來上一個‘四辭’,沒準不等旁人著急,這滿朝文武先得急瘋了。

畢竟其他朝代還有其他皇子可以接替皇位,可唯獨弘治一朝是萬萬不能出現絲毫意外。

不過。

這也就是隻是隨口一說而已,朱厚照還沒有傻到那般地步。

所以當他聽到滿朝文武想要讓他登上皇位的諫言後,根本沒有多言,直接就先推辭了事。

而與此同時。

大殿之下的一眾朝臣。

在看到朱厚照直接推辭離開之後。

臉上也沒有絲毫失落的神情,其間一些人更是輕輕呼出了一口濁氣,似乎放下了什麼心事一般。

說實話。

眾人是真擔心。

這太子殿下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就出言應允下來。

如若真出現那般情況的話,不僅僅是朱厚照下不來台,就是滿朝文武也不知道接下來該何去何從,畢竟曆朝曆代的規矩就是這麼傳下來的,根深蒂固之下,這禮製又豈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事情。:,,.,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