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興獻王的高超之處(2 / 2)

正德崛起 何氣生財 5558 字 2024-04-17

而且在這數年的時間裡,無數的兵丁慘死在山野霧瘴之間。

這還不說在這期間和當地土司所發生的種種摩擦。

每每有紛爭開始起來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有人的性命要在這紛爭之中丟掉。

一年。

兩年。

十年。

百年。

這些軍戶在這裡一待就是百年。

雖然期間因為種種原因死去的軍戶不計其數。

但是在經曆數代的繁衍之後,三十萬軍戶的數目沒有減少不說,更是已然增加到臨近四十萬的地步。

唯一有一點沒有改變的是,那就是這些軍戶對於當初太祖那道旨意的態度,要知道明明可以輪換著前來的,卻偏偏把立下無數戰功的他們,如同流放一般安置在了這裡。

眾人敢怒不敢言。

可是卻依舊這般堅持了下去。

而興獻王和袁宗皋在得知到這裡麵的內情之後。

頓時感覺尋到了天賜良機,在興獻王就藩安陸州的無數年裡。

他和袁宗皋兩人,數次進入雲貴之地,秘密會見那裡的將軍將領。

結交他們。

招攬他們。

向他們許諾。

保證他們和他們的後代都能返回中原。

就這般一來二去之下。

將近四十萬的軍戶。

已然全部開始唯興獻王馬首是瞻。

而寧王的突然造反,再加上弘治皇上和太子殿下的可能遇害。

直接讓原本還打算再觀望一陣的興獻王,開始動了起兵逐鹿中原的念頭。

而且興獻王和袁宗皋所做的,還不僅僅隻是拉攏招攬這四十萬的軍戶。

在數次秘密走訪雲貴之地的時候。

他們還在這些軍戶的介紹下,和當地的土司搭上了關係。

土司。

其他各處也有。

但是以雲貴之地最多。

唐、宋、元諸朝,雲貴之地皆以土司轄管,朝廷不設郡縣。

就是太祖建朝之時,也是仿元舊製,封宣慰使,令其自領其土,自管其民。

其實說白了,就是隻要這些原有的土司承認大明的政權,那朝廷就給你一個朝廷的身份。

也不用你繳納錢糧和稅銀,當地的諸般政事,朝廷這邊也不會插手去管理,你還是你,唯一不同的,也就是必須承認是大明的子民而已。

這般形式上的事情,那些土司怎會不乾,所以一個個的全部應承了下來。

不過這也怨不得太祖皇帝。

前文就已經說了。

太祖皇帝當初也是仿元舊製。

其實細說的話,莫說是元朝,就是唐宋,也是一般無二。

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看似是大一統的模樣,但是這雲貴之地,偏偏就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說其是一個國中之國也毫不為過。

那些土司世代這般下來,也早就已經習慣了這般處理辦法,雖然太祖當年將那些軍戶留在雲貴讓他們心中頗有微詞之外,倒是也沒有其他的嫌隙。

不過這般看似和平的狀況,在到太宗登基之後,卻開始改變起來。

當時的太宗,以各種借口插手土司之間的事務,甚至派兵清剿,而且隨著流官的出現,一切都開始改變起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