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上看著眼前的兩位閣老。
見到他們那後悔憤怒的神情後。
沒出出言道破事實,反而在一旁不忘記煽風點火的說道:
“兩位閣老,當初的事情你等可還記得?”
說完這句話之後,弘治皇上就朝著殿下的兩位閣老望去。
要知道在當初,就是這些朝臣,在聽聞到劉大夏的作為之後,非但無人站出來斥責與他,反而紛紛拍手叫好,一時之間,劉大夏小小一個車駕清吏司郎中,竟然被吹捧成了仕林楷模,繼而這才有了劉大夏後續的仕途通達。
今日弘治皇上之所以重提此事,除了為消解當初初聞此事的怒氣,順便也想教訓這些當初自以為正確的朝臣一番。
而大殿之下的兩位閣老,聽聞到弘治皇上的話語之後,神情變得越發苦澀起來。
呆立當場,不言不語。
弘治皇上看到這般情況,有心想將事情的實情,告知兩位閣老。
可話語到了嘴邊,弘治皇上還是停了下來。
此刻朝中情況如何尚且未知,雖然大半部分朝臣,在聽到邇摩郡送回白銀的消息之後,一定會轉變立場。
但是誰也不能保證,會不會出現類似劉大夏之類的愚忠之輩。
而弘治皇上若一旦說出,這海圖和造船圖紙未曾損毀的消息,想必兩位閣老就會順勢詢問下去,繼而自己和燳兒在天津衛的布置,也有可能暴露的風險。
此刻諸般事情皆未落到實處之時,弘治皇上也不敢冒著風險。
所以看著神情苦澀的兩位閣老,弘治皇上想了想之後,還是決定將此事暫且隱瞞下來。
也正好借著邇摩郡白銀回來之時,將此舊事重提,讓朝臣內部先來上一波,看看有多少朝臣,是站在讚同開海這邊的。
思慮片刻之後,感覺這樣可行的弘治皇上,直接對著兩位閣老說道:
“邇摩郡海船已然回航,估計此刻應該已在天津衛海港停靠,朕打算派遣京營前去迎接押送這些白銀回京,朝臣這邊,兩位閣老也可派人前去,即為見證,也為迎接,可好?”
神情複雜的兩位閣老,聽聞到弘治皇上的話語之後,紛紛躬身應是。
兩人又在朝堂之上站立片刻,見到再無他事之後,請辭退去。
……
劉健李東陽兩人,回到了六部班房。
因為此等事情無法也無須隱瞞的緣故,所以回到內閣之後。
坐與內閣之中的兩人,在商討一番之後,一個個小吏就被派了出去。
將戶部和工部的主事紛紛傳召至內閣班房,開始安排起各自的任務來:
戶部右侍郎陳清,被兩位閣老任命,即刻趕去天津衛迎接、清點。
同時下文整個戶部,讓所有官員小吏,速速整理手頭上的各項事宜,為接下來的清點工作,做好準備。
工部尚書李鐩,命他速速從各省征調船匠,搜尋有製造海船經驗之人。
頓時,工部和戶部,因為兩位閣老的命令,而開始忙碌起來。
與此同時,邇摩郡白銀已經回航的消息,也開始在其他幾部班房之間傳揚起來。
八百七十萬兩這個數字,更是像風一般傳揚開來。
所有的朝臣,在聽聞到這個數字的時候,都是一臉的不可置信。
甚至是當個笑話一般,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