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這般,海運一事才有可能繼續下去。
……
時間慢慢流逝。
謝遷所呈交的這封奏章,弘治皇上看了許久,期間數次他都想中途停下來質問謝遷。
問他事情何須這般麻煩,直接靠海運將那些白銀運送回來就是。
可是話語到了嘴邊,弘治皇上還是強忍了回去,要知道祖訓就在那裡放著,就是弘治皇上也不好直接表明自己就站在海運這邊。
就這般,幾欲停下的弘治皇上,終於將這封奏章看到了最後,輕輕合上奏章的他,目光也從桌案轉移到了殿下的謝遷身上,盯著謝遷看了許久之後,才緩緩說道。
“謝公辛苦!”
殿下的謝遷,原本在殿下局促不安的他,聽到弘治皇上的這番話語之後,頓時喜出望外,身體更是不由自主地開始顫抖起來,神情更是激動地回複道。
“皇上謬讚,微臣忠心耿耿為國辦事,何來辛苦一說。”
弘治皇上聽到謝遷的答話,到是沒再繼續,而是伸手一指桌案上的奏章,對著謝遷說道。
“此事朕知曉了,你且回去,這裡麵的內容,讓內閣連同都督府再好好商議一番,所有事情確定之後,再回報於朕就是。”
說完這句話的弘治皇上,對著殿下的謝遷揮了揮手,示意他退下就可。
而這邊的謝遷,聽到弘治皇上的話語之後,原本還想告知弘治皇上,這奏章所言,就已經是內閣集體商議通過的版本。
可是話語到了嘴邊,謝遷還是忍了回去,要知道一旦說出方才的話語,那自己就要接著解釋,此次為何是自己獨自前來一事。
要知道自己此次單獨前來遞交奏章,所圖的不外乎就是挽救自己之前在弘治皇上心中的印象,眼下能有這般進展,謝遷自己覺的也該知足了。
所以想到此處的謝遷,乾脆借著弘治皇上的話語,躬身行了一禮之後,就慢慢的退出了殿外,朝著宮外的方向行去。
乾清宮中。
弘治皇上看著離去的謝遷背影,半天沉默不語。
謝遷走陸運舍棄海運的想法,何嘗不是滿朝大部分朝臣的想法,這些人固守自封,打著有違祖製的名義,讓大明隻能按著百年前所畫好的路線前進著,絲毫不管現在的境況早已時過境遷,大不一樣。
可是麵對祖訓,就是弘治皇上也有些有心無力,現在的他,也就隻能希望,遠在天津衛的太子殿下那邊,能有所進展。
之前聽太子殿下說,大明距離那邇摩郡,陸運和海運的距離相差無幾,按理說,這般相同的距離下,海運應該比陸運要快上許多才是,最起碼在時間上,海運是占據優勢的。
可是就如之前謝遷所擔憂的那般,所有站在支持海禁這邊的朝臣,都不想看到開海的一絲絲苗頭,哪怕此舉可以給朝廷帶來巨大的錢銀也不可。
想到這裡的弘治皇上,忍不住長長的歎了一口氣,現在的他,隻能希望,經過這次邇摩郡通過海運和陸運往回運輸白銀之後,能轉變一些守舊朝臣的觀念態度。
“唉……”
又是一聲長歎在乾清宮響起,一直躬身站在弘治皇上身後的蕭敬,見到弘治皇上這般愁眉不展的模樣,有心想上前勸慰幾句的他,剛要上前,但猶豫了一番過後,還是止住了勸慰的舉動。
身在乾清宮的弘治皇上心事重重,可遠在天津衛的朱厚照,此刻卻逍遙的厲害。
之前他安排張侖搭設的高台,現在已經快要搭設完成了,畢竟現在的園區之中,要木料有木料,要工匠有工匠,再說隻是搭設一個高台而已,何其容易。
天津衛城那邊,朱厚照也已經對著穀大用吩咐了下去,讓他將自己要為園區祈福的事情散播出去,好讓天津衛的百姓們都知道,自己一個堂堂的太子殿下已經親自前來祈福,那接下來天津衛園區的一切變化,又有誰敢非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