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絕對是非常嚇人的。
“是的,據估計,在這一次的大爆炸當中,北極熊那邊有160位專家殞命,其中包括許多北極熊的高級軍官和科學家。”
“這一次的災難是一場人類曆史上最慘烈的導彈事故,也是一場人類曆史上最大的太空悲劇。”
“它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太空探索是一項充滿風險和挑戰的事業,需要我們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專業性。”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這一次提前把獵鷹9號改進型拿出來發射,完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就在趙思宇跟曹陽談話之間,獵鷹9號的一級火箭跟二級火箭已經成功的分離。
在屏幕那邊已經有不少人開始慶祝了。
畢竟,如果是對於過往的獵鷹9號來說,這個發射任務就算是已經完成八成了。
不過,這一次的情況顯然是不一樣。
一級火箭分離之後,為了避免快速的墮落大氣層被燒毀,要進行二次點火。
而到了快要降落的時候,為了進一步的降低速度,還需要再一次的進行點火。
這個過程,其實也不是很長。
眼看著獵鷹9號已經距離地表越來越近,屏幕那邊的解說員已經開始提醒大家一級火箭要再次的進行點火,再過幾十秒就可以成功的進行降落了。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屏幕上麵卻是出現了一顆巨大的、耀眼的白點。
然後這團白點快速的變為一團火光。
雖然聽不到爆炸聲,但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出來,獵鷹9號的一級火箭爆炸了!
它們的火箭可回收利用試驗,功敗垂成。
“最後一分鐘是技術門檻最高的地方,獵鷹9號改進型需要做的各種改進工作都是在圍繞著最後一分鐘而去。”
“果然,現在硬的提前發射之後,獵鷹9號變為一朵煙花了。”
趙思宇對於獵鷹9號改進型的發射失敗,那是一點都不覺得意外。
要是人家提前試射,還非常順利的搞成功了,那才叫讓人意外呢。
“這可以算是今年最貴的‘煙花’了啊,功敗垂成,有點可惜啊。”
曹陽倒也沒有去幸災樂禍。
沒有必要,大家雖然是競爭對手,但是太空那麼大,有個夥伴一起玩一玩,也更加有意思啊。
沒有人一起競賽,很多技術的發展都會變得落後。
看看有一些壟斷領域的產品,可能幾十年都沒有太大的技術變化。
而一旦這個領域變得競爭很是激烈,情況就立馬完全不同了。
“雖然獵鷹9號改進型發射失敗了,其實我覺得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來說,倒也沒有太大的損失。”
“它們還是成功的把衛星送上了天空,完成了發射任務。”
“隻是一級火箭跟過往一樣,沒有實現回收利用。”
“相比過往的發射成本,估計也就貴了兩三成而已。”
米穎在旁邊插了一嘴。
她這個看問題的角度,倒也是比較獨特。
不過,不得不說,她的看法也是有道理的。
就看你站在什麼維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了。
“米主任說的也對,對於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來說,這一次的發射還是吸引了大量的關注,讓更多的人知道它們的存在。”
“這對它們後續的融資來說,絕對是非常有意義的。”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通過這一次的發射試驗,也能加快它們的一些技術改進。”
“指不定今年之內,它們就真的可以成功進行第二次的試射了。”
趙思宇結合啟明星科技這邊的研發情況,做了進一步的推測。
火箭這個東西,門檻是比較高的。
但是一旦你入門之後,有的時候很多東西也就是一層紙一樣,捅破了就過去了。
獵鷹9號這一次發射失敗,它們肯定是會去做各種分析,確認到底是什麼地方發生了故障。
然後針對故障做出一係列的改善。
等到下一次的時候,基本上就不需要擔心這個故障會再次的發生了。
“不管它們了,我們按照我們自己的節奏去推進各種型號的火箭研究就行了。”
一級火箭都已經爆炸了,這個時候二級火箭是不是還能繼續把衛星送到指定的軌道上麵,曹陽已經不關心了。
不過,曹陽是不關心了,北極熊那邊卻是受到了刺激。
“德米特利,華夏和美利堅那邊都在搞可回收利用的火箭,航天局那邊希望我們也能研發出類似的產品出來。”
“要不然在火箭領域,我們就落後於華夏和美利堅了,這是難以接受的事情。”
聯合火箭航天公司的總裁格羅京也是全程觀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改進型的發射過程。
雖然最終這個發射失敗了,但是人家好歹也是堅持到了最後的一分鐘。
按照正常的時間推斷,這一兩年內,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基本上就能成熟的掌握可回收利用技術了。
這對北極熊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刺激。
“垂直回收技術對火箭控製係統的要求非常高,這方麵是我們比較薄弱的地方。”
“我們就算是要研究可回收利用的火箭,可能也不適合走跟華夏和美利堅那邊相同的道路。”
作為聯合火箭航天公司的總工程師,德米特利對於北極熊的各項工業技術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半導體產業落後之後,必然會帶來一係列的影響。
北極熊在各種控製係統上麵的技術落後,就是其中的影響之一。
偏偏垂直回收技術對控製係統的要求非常的高,稍微沒有控製好降落時候的一些角度,或者是控製的時間有一些誤差,就會出現火箭回收失敗的情況。
到時候火箭直接在接近地麵的時候爆炸,那就跟一顆導彈爆炸差不多了。
這肯定是許多人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麵。
所以德米特利態度頗為明確的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你是覺得80年代的時候以‘能源’號為基礎研製的可回收式重型運載火箭為參考,使用跟獵鷹9號啟明星9號截然不同的回收方式?”
作為總裁,格羅京對於航天產業自然也是很熟悉的。
要不然怎麼帶領一堆的專家去搞發展?
“是的,按照這種方式,火箭在完成發射任務之後,將整體返回,而且還以水平滑翔降落的方式回到機場跑道上,這種設計,與航天飛機比較類似。”
“而它的飛行結構,則類似滑翔炸彈,火箭的彈翼以折疊形式收納在背上,使用的時候再打開,而且每一枚助推器都有起落架。”
“所有的部件都可以重複利用,幾乎沒有任何浪費,第二次發射隻是重新加注燃料即可。”
德米特利這麼一說,格羅京也覺得似乎這個方向更加適合自己公司。
一方麵,檔案室裡頭肯定還能找到一部分相關的技術資料,可以有效的降低研發的難度。
另外一方麵,這種可回收利用火箭的回收難度相對比較低,容易搞出來。
“既然你覺得這樣子的方案好,那我們就按照這個方案來進行重新設計,儘快的搞出屬於我們的可回收利用火箭出來。”
格羅京很是直接的下達了自己的指示。
不過德米特利卻是有點為難的道:“研發這麼一台火箭,需要耗費的資金是非常巨大的。”
“最好就是能夠提前做好資金的準備,要不然到時候研究了一半卻是沒有資金了,那就比較打擊大家的積極性了。”
德米特利的這個擔心,顯然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
當初“能源2”號重型火箭沒有繼續研發下去,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燒錢了。
北極熊燒不起那個錢。
“美利堅和華夏那邊都是民營企業在搞可回收利用火箭,充分的利用了民間的資本。”
“我們有沒有可能也采取類似的方法,專門的抽調一部分的技術人員去成立一個獨立的項目,然後利用這個項目去拉投資?”
格羅京自然是知道公司賬戶上的資金情況。
雖然說不至於賬上沒錢,但是每一個盧布都是有屬於它自己的用途。
這一口氣要擠出一個全新項目的研發經費出來,肯定是非常困難的。
好在德米特利對這個情況也還算是比較清楚。
所以他沒有逼著自家總裁,而是很有耐心的等著對方給自己答案。
“我們先把方案拿出來,單純的製作方案是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消耗的。”
“有了方案之後,我們看看能不能利用這個方案去拉到一些投資。”
“甚至將來單獨的把這部分的業務從我們公司剝離出去都是可以考慮的。”
格羅京這麼一說,德米特利就比較有信心了。
就怕格羅京思想很固執,不願意變通。
那樣子就比較麻煩了。
很快的,聯合火箭航天公司就正式的啟動了可回收利用火箭項目,並且很是高調的對外進行了宣傳。
甚至它們還把當年“能源2”重型火箭的圖片還翻出來了,讓大家知道它們這一次是認真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