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總,現在已經有好幾家公司跟我們聯係,想要洽談明年啟明星9號發射廣告的事情。”
“您覺得我們是把這個機會留給集團內的企業,還是繼續跟外麵的公司合作呢?”
趙思宇現在走路都覺得自己體重輕了幾十斤。
那種全球第一的可回收利用火箭成功發射帶來的光環,實在是太耀眼了。
這種工作成就,是他以前在航天科技的時候沒有辦法感受到的。
現在一堆國內知名的企業主動的聯係要送錢過來,廣告費用直接從6000萬飆升到了1個億,這就讓他感受到了更大的衝擊。
以前的時候,所有的經費都是相關部門撥款的。
他完全感受不到什麼特彆大的衝擊。
“啟明星9號的廣告既然是已經定了大方向是跟國內民企合作,那就一直按照這個路線走下去。”
“當然了,跟我們集團有業務重疊的企業,肯定是不能給它們打廣告的。”
曹陽很是直接的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服裝、飲料、酒水等南山集團沒有涉及的行業,隻要給出的廣告費夠多,名聲不壞,都可以考慮合作。
但像是寶馬汽車、奔馳汽車,或者奇瑞、吉利等汽車品牌,那是肯定不行的。
華威手機、oppo手機等其他的手機品牌,也沒有辦法同意。
曹陽沒有把機會給到自己旗下的企業,並不表示願意給到它們的競爭對手。
“現在安踏、鴻星爾克、李寧等好幾個服裝品牌都在跟我們聯係。”
“蒙牛、伊利等公司也試探性的跟我們接觸。”
“那我們到時候就搞一個招投標,看看哪家企業的綜合報價最合適咯?”
趙思宇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對此,曹陽自然是沒有什麼意見。
“目前我們的技術團隊已經對回收的一級火箭做了相關的確認,有部分問題將會在後續的產品之中持續改善。”
“這台火箭要重新發射的話,個彆零件也需要重新的安裝,最終估計要一個月以後才能具備發射條件。”
說完題外話,趙思宇肯定是要重新回到正題上麵去。
啟明星9號雖然成功發射了,但是並不表示他的工作就結束了。
相反的,那隻是一個開始。
星鏈衛星係統的幾萬顆衛星都在等待著生產和發射呢。
啟明星9號的第二枚、第三枚,甚至是第四、第五枚火箭都是可以開始安排正式的生產了。
到時候多台火箭同時進入到發射準備,可以確保每個月都有火箭發射升空,不斷的把衛星送到太空上去。
下一步就可以開始考慮星鏈衛星係統的組網了。
為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出星鏈衛星的影響力,曹陽肯定不會等所有的衛星發射完畢之後才開始使用星鏈係統。
隻要有個幾百顆衛星在天上,完全就可以先在華夏把係統給搞出來。
到時候不斷的完善就可以了。
“第一次雖然是發射成功了,也成功的回收了。”
“但是第二次能不能成功的重複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做完各項檢測之後,儘快的安排第二次發射,讓大家真正的見識一下什麼叫做重複發射。”
曹陽的思路很清晰。
一方麵繼續生產幾枚啟明星9號來準備發射,另外一方麵已經成功發射的產品,也要繼續利用起來。
甚至他想著能夠最快的時間安排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發射,以便最終確認啟明星9號到底可以重複多少次。
這樣子對於後續的發射任務的安排是更加有利的。
這就像是開發汽車零部件的時候做耐久測試一樣,不斷地做測試,一直做到超過設定的條件之後零件也沒有損壞。
或者繼續不斷地做下去,一直到零件損壞為止。
啟明星9號的重複利用次數,也是需要用類似的方法來進行確認。
10次以上是符合設計要求的。
達到15次以上是非常滿意的。
如果能發射20次都不損壞,那就絕對算是超出期待了。
那樣子的話,單次的發射成本就真的可以降低到1000萬人民幣以內了。
這個優勢是其他機構沒有辦法比得上的。
“沒問題,我們爭取在下個月就安排第二次的發射,然後同步生產第二枚衛星。”
“到時候我們的海上發射船也差不多生產出來了,可以嘗試讓第二枚火箭在海上發射平台上進行發射。”
趙思宇覺得2013年絕對是自己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他要經曆的東西,也許比過去大半輩子都要多,都要更加重要。
按照啟明星科技的計劃,今年他們就有超過20次的發射任務。
而之後這個發射任務的次數還會快速的上升。
估計到時候華夏網友隔三差五上網都能看到啟明星9號又發射升空的新聞了。
“就按照你的規劃來。”
“這些發射計劃,也可以直接放一部分到我們的官微上去。”
“到時候讓啟明星一直都維持很高的熱度,對於吸引各方人才的加入來說,絕對是有好處的。”
曹陽是準備把啟明星科技打造成一家明星企業了。
這種企業肯定是需要各種曝光的。
而打廣告這種事情,曹陽顯然是一分錢的預算都沒有打算批準。
那麼就需要依靠啟明星科技自己的魅力來宣傳了。
剛剛成功發射全球第一顆可回收火箭,緊接著又要安排第二次的重複發射,這絕對可以讓啟明星9號的熱度更上一層樓。
果然,當趙思宇安排人在官微上公布了這個計劃之後,曹陽也進行了轉發,並且表示了自己的期待之後,微博熱搜第一的位置又被啟明星9號給再次霸占了。
稍微有點下降的熱度,完全回升了。
不過,這就讓一些人很是鬱悶了。
“表哥,你們啟明星9號連續霸占著熱搜,娛樂圈好幾個明星都要鬱悶了。”
“他們本來準備就在這幾天發布新歌的呢。”
張昕借著這個機會,直接給曹陽打了個電話聊了起來。
作為華夏娛樂圈冉冉升起的巨頭,張昕的消息自然是很靈通。
她跟人吃飯或者開會的時候,旁邊都有人不斷的主動跟她分享一些自己知道的八卦消息。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其他人討好她的一種方式。
就像是一個普通的職員跟公司領導一起坐車或者等待開會的時候,沉默會讓氣氛尷尬。
這個時候肯定是要找點話題的。
而說一些自己知道的,對方又有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就是比較合適的。
在娛樂圈,一些八卦和內幕,就是在這樣子的交流之中不斷的傳播的。
你以為的保密消息,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人給出賣了。
甚至是賣的毫無價值。
“還有這種事情?”
“那隻能怪他們自己的名氣不夠咯。”
曹陽兩手一攤,可不願意背這個鍋。
就娛樂圈的那幫人,他實在是提不起什麼興趣去關注。
但凡是多關注一下某個人,就會發現背後有一堆的黑料,讓人看了實在是覺得惡心。
“那倒也是,自己的影響力不夠,還總覺得是其他人搶了自己的熱搜。”
張昕作為業內人士,對於各路明星的情況,自然也是非常熟悉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曹陽的那個說法還真是沒有問題。
“今天你給我打電話,不會就為了什麼明星的這點小破事吧?”
曹陽對張昕也算是很了解了。
所以知道她今天找自己應該是有事情的。
“哥,是這樣子的。”
張昕快速組織了一下語言,“現在啟明星9號不是發射升空了嗎?”
“我覺得華夏百姓對於太空的關注度應該會越來越高。”
“將來的科幻片,應該也是不會跟過去一樣一潭死水。”
“現在各路導演都跑著去拍攝各種小成本的青春片,就想著掙點快錢。”
“我想拍點不一樣的東西,拍一些能夠在電影史上留下記錄的東西。”
張昕這麼一說,曹陽就知道她是什麼意思了,直接問道:“你想拍攝科幻片?”
曹陽雖然很少有時間去看電影,但是對於電影他並不是一無所知。
早在80年代,華夏就開始拍攝科幻電影了。
1986年上映的《錯位》是華夏第一部科幻電影,它講述了工程師趙書信被提拔為局長後,製造出和自己一模一樣的機器人應付文山會海,結果卻遭遇機器人背叛的故事。
整部影片的造型部分、超現實的氛圍、夢的處理、鏡頭語言都突破當時的藝術審美局限。
在同期的80、90年代,陸續上映了一批科幻電影。
1988年上映的《霹靂貝貝》、1990年的《魔表》都屬於兒童科幻,比較小眾。
1990年上映的《大氣層消失》,以環保宣傳為切入點,進行科幻故事的敘述。
1987年的《男人的世界》、1988年的《合成人》、1991年的《隱身博士》等科幻電影都因當時的創作環境紛紛嶄露頭角。
雖然以當時的特效水平,畫麵並沒有很精美,科幻結構不完整,但卻是國產科幻電影的開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