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一門四院士,最大的贏家(1 / 2)

在國內科技界,每次的院士增選無疑都是最受關注的大事之一。

每次院士的增選結果不僅僅關乎科學家個人的榮譽,很大程度上也將影響院士所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在業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院士作為一種榮譽稱號,世界各國都用來授予本國最有成就的學者。

由於其高含金量,各國院士的評選流程上都較為複雜,國內兩院院士評選更是如此。

鑒於院士在國內科學界的重要地位,國內對院士評選極為重視,院士評選規則也曾經過多次修正。

從流程上,國內兩院院士評選步驟大致可分為初選、第二輪評審、確定候選人以及全體院士投票等步驟。

由於每年兩院院士的增選名額較少,分配到各大學部一般都隻有個位數,所以每一輪評選都會淘汰大量候選人。

院士名額的稀少決定了選出的院士需要真正做出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而創新成果的產生又需要時間的積累,這樣的結果就是要想當選院士普遍需要熬到50歲以上。

這些年,要論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全國各地的科研機構和學校,單打獨鬥的情況下都是沒有辦法跟南山集團相提並論的。

很多人以為院士隻有在大學和科研機構有,實際肯定不是這樣子。

在企業裡頭同樣也是有的。

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裡頭,都是有不少院士存在的。

當然了,在民營企業裡頭,院士就比大熊貓更加稀罕了。

正因為知道院士評選估計很難跟南山集團有什麼關係,所以之前南山集團的專家們都沒有把重心放在這一項工作上麵。

不過去年年底的時候,領導考察的時候發話,讓南山集團大膽的參與各項榮譽評選,包括院士評選在內。

所以曹陽專門在集團內成立了一個小組,負責協助各個有希望衝擊院士評選的專家去衝一衝。

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現在終於到了收割成功的時候了。

“曹總,南山碳纖維的曾建英和南山特殊鋼謝靈雲被評選為科學院院士,南山半導體的章京和南山設備的潘金興被評選為工程院院士。”

“我們集團總共有4名院士,是所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當中最多的一個。”

“哪怕是帝都大學和華清大學,也各自隻有3名新增院士。”

“不過遺憾的是南山變速箱的紀華、南山發動機的程濤、南山機器人的李世貴、南山電池的林城和南山化學的賴遠鴻都沒有評選上。”

一大早,米穎就給曹陽彙報了一個大好消息。

其實今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曹陽手機裡頭就有不少短信,已經知道了這個情況。

現在正式的聽米穎彙報,對今年的院士增選就更加清楚了。

“一門四院士,我們已經是這一次院士評選最大的贏家了。”

“後麵其他人今天沒有成功,並不表示以後就沒有機會。”

“特彆是南山化學和南山機器人,馬上就又要有新的成果出現了。”

“到時候賴遠鴻和李世貴他們的成績是越來越亮眼,並且有了我們自己的四個院士幫忙,很多事情也會變得相對容易一些。”

曹陽有預感今年南山集團肯定會有一些人成功評選為院士。

畢竟領導都已經主動讓曹陽安排人去參選,沒有理由拿一個鴨蛋回來。

不過他沒想到居然一次性就獲得了四個。

雖然客觀地說,南山集團這四個院士,一點都不算多。

要是把南山集團的這些成績放在其他的高校或者國企,那麼十個院士都已經出現了。

不說其他的,單單一個碳纖維的成就,那就已經不是簡單的榮譽可以形容的。

甚至就連南山化學意外搞出來的隱身塗料,那個功勞也不是其他院士可以輕易的比得上的。

當然了,人不能太貪心。

現在已經有四個院士了,這已經非常誇張了。

放眼全國,除了石油等少數幾家央企有這麼多院士,其他企業是沒有誰能夠比得上。

“確實也是,等會您可能得給那些落選的人打個電話安慰一下人家才好。”

米穎很分得清輕重緩急。

現在這個時候給曾建英等院士打電話的緊急性,遠遠低於給落選的賴遠鴻等人打電話。

雖然大家之前都表示不管是否成功,都無所謂。

但是說歸說,真的碰上事情了,情況就又不一樣了。

“嗯,你說的有道理,我先跟他們聊一聊。”

曹陽不是那種固執己見的人,明明有道理的提議,他當然是立馬就采納了。

他首先給紀華打了個電話。

南山變速箱這幾年的成績是非常顯著的,不管是6AT還是8AT,亦或是10AT,各個產品都很拿得出手。

甚至8AT和10AT還是全球首創,領先於對手。

這種成績,正常來說完全是可以把紀華送上院士之路的。

但是南山集團已經有四個院士了,肯定也不可能一年就把其他有資格的人都全部給評選上了。

哪怕是有領導的暗示也不行啊。

到時候其他機構都對南山集團有意見了,反而不好。

“曹總,現在這個成績已經超過我之前的期待,並且我已經是長江學者了,我也算是滿足了。”

紀華很清楚,自己第一次沒有評上,以後就更難了。

南山化學、南山機器人,甚至南山電池今後都還有層出不窮的新成績冒出來,但是南山變速箱就比較困難了。

一定程度上,紀華是在吃老本。

所以他在後麵的競爭中超過集團內的其他幾個候選人的可能性是最低的。

這一點,他自己也是看的很清楚。

“院士評選這個東西,也是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的成果是足夠了,不過其他人的成果也不差。”

“特彆是有不少人的成果是比較前沿的,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

“不過也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下一次我們繼續努力。”

曹陽倒也沒有說太多虛無縹緲的話。

畢竟實際情況如何,他跟紀華都是很清楚的。

你沒有屬於自己的原創性重要性成果,即使有大佬的背書,有強有力單位的支持,也很難上去。

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你自己的努力更加重要。

紀華不是不努力,隻是變速箱這種實用性的產品,原創性上雖然有,但是並不是從無到有的東西,跟有些人比起來就弱了不少。

所以這次沒評選上,以後就更加困難了。

跟紀華溝通了七八分鐘,曹陽繼續給程濤打電話。

相對來說,南山發動機那邊過去的成績也是一點都不差,並且將來還能繼續做一些挑戰。

比如大功率的柴油機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的發動機,這裡麵都是有一些領域可以讓程濤繼續發揮的。

“老程,我們設個小目標,爭取五年內讓你在傑青的頭銜上麵多一個工程院院士的榮譽。”

簡單寒暄了幾句,曹陽給程濤定了一個目標。

這個目標,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一個承諾。

表示南山集團會全力的支持程濤繼續申報院士,讓南山發動機的影響力進一步的擴大。

雖然南山發動機的不少技術都是有曹陽的影響在裡頭,但是程濤個人的能力也是很強的。

至少跟不少院士相比,他的實力是一點都不差的。

“曹總,你放心,我再努力個兩三次,如果還不成功,我才會考慮放棄的事情。”

“等到賴總、林總和李總它們都當選之後,我覺得差不多就可以輪到我了。”

程濤對自己的未來還是很有信心的。

南山發動機是國內最大型的、技術最先進的發動機企業。

特彆是在大排量發動機領域,也算是多次彌補了國內空白,水平追上甚至超越了國際汽車巨頭的水平。

同時,南山發動機在柴油機領域也是一直都沒有停下發展的步伐。

甚至南山機器人那邊正在搞得無人機,都有程濤的努力在裡頭。

所以程濤手中將來還會不斷的有一些新的成果出現,為他的院士增選之路提供助力。

“嗯,你有信心就好。”

“現在我們做的不少成果,都是可以用在一些軍事上麵,這對今後大家增選院士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特彆是你們為無人機項目研究的發動機,到時候伴隨著這款無人機的試飛,也許會給大家帶來意外之喜。”

曹陽很清楚雙尾蠍的威力有多大。

幾百萬成本一架的大型無人轟炸機,隻要配備個幾千架,那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

每架還能搭載多枚各種型號的導彈,直接出動之後,什麼航母艦隊都得靠邊站了。

最關鍵的是這樣子的頂級配置,花費的資金卻是隻需要幾十億人民幣。

這個價格,也就是幾架F22的售價而已。

哪怕是加上導彈的錢,也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因為生產導彈需要的碳纖維,因為南山碳纖維的出現,成本也是大幅度的下降。

到時候甚至可以大批量的去量產各種型號導彈,讓華夏的敵人感受一下什麼叫做飽和打擊。

“曹總,按照目前規劃的參數,如果雙尾蠍無人機的性能全部都可以達標,那麼最終的結果還真是非常值得大家期待。”

“甚至將來我們直接可以成立專門的團隊研發航空發動機,把我們的飛機業務也給發展起來。”

程濤也是參與了南山機器人的無人機項目的,對於這款被曹陽叫做雙尾蠍的無人機,也是頗為期待。

雖然南山機器人內部正式的定位裡頭,雙尾蠍是一架用來運輸貨物的大型無人運輸機。

看上去好像跟軍事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但是這種大型無人機要改造成為無人轟炸機,簡直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而汽車行業內搞航空業務的也不是沒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