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山寨機之父,要換人了!(2 / 2)

今後的市場拓展方向在哪裡,基本上已經明確下來了。

這個局麵,讓一些關注南山設備的人,也算是鬆了一口氣。

“曹總,我們的蝕刻機短時間內要出口估計也比較困難。”

“不過我想到了一個突圍的辦法。”

尹誌強是屬於那種對手越強大,就越有乾勁的技術狂人。

眼下芯片設備聯盟麵對的敵人,顯然是異常強大的。

“什麼想法?”

曹陽倒是很想知道尹誌強這個技術專家能夠給出什麼好的提議。

“隻要我們把蝕刻機的技術做到世界最先進,還把成本做到行業最低,那麼其他的芯片廠家就會被動的找我們去購買產品。”

“要不然他們就沒有辦法使用最先進的蝕刻機,更加沒有辦法享受到更低的成本。”

尹誌強的這個說法,把曹陽給說愣了。

還能這樣子破局?

不過聽起來好像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啊。

你不買我的設備,沒關係,南山半導體買就行。

然後借著這個機會我把我的設備的技術水平乾到世界最強。

比如蝕刻機,現在主流的隻需要能夠完成28納米的工藝就行了。

我直接把7納米,甚至5納米、3納米的加工工藝給乾出來了。

然後成本還隻有你能夠加工28納米的蝕刻機的一半!

這個時候你買不買?

不買?

那指不定彆人就反超你咯!

買?

那這個僵局不就是自然而然的打破了?

“尹總,你的這個方向完全是可行的!”

“我們南山設備下一步除了推進28納米工藝的成熟度之外,就是研發14納米的生產工藝設備。”

“如果蝕刻機能夠進一步的做到比14納米更加先進,那麼就算是初步完成了你說的目標。”

成本方麵,曹陽沒有說任何內容。

因為隻要華夏廠家能夠生產的設備,成本肯定是比國際設備巨頭要便宜一大截的。

現在購買一台蝕刻機要5000萬的話,那麼中微半導體肯定是2500萬可以搞定的。

“28納米的蝕刻機,我們現在就已經研發出來了,最晚在今年內就具備量產的水平,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正式的交付給南山半導體使用。”

“與此同時,我準備跳過14納米的蝕刻機技術,直接研發7納米的蝕刻機。”

“到時候莪們的蝕刻機在今後十年內都不會過時,隻需要進行一些技術升級和降成本的活動就行了。”

尹誌強對蝕刻機的發展顯然是非常有信心的。

“蝕刻機的生產難度雖然不是所有設備中最難的,但也是技術含量很高的,直接跳過14納米的話,會不會太有挑戰性了?”

曹陽雖然希望尹誌強能夠輕鬆的完成自己說的方案。

不過還是忍不住多關心了幾句。

“曹總,要理解這個方案的可能性,就要涉及到蝕刻技術的工作原理了。”

“我先跟你好好嘮叨一下。”

尹誌強顯然是準備展現一下自己的專業水平,讓曹陽相信中微半導體可以搞定更加先進的蝕刻機。

“刻蝕技術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使用液態化學品的濕法刻蝕,讓矽片在強酸強堿的泡澡淋浴中定量減肥。”

“二是使用氣體等離子體的乾法刻蝕,讓矽片在化學氣體的離子轟擊下局部瘦身。”

“其中濕法刻蝕的技能早就被人類點亮,比如中世紀的歐洲人,會用酸性溶液,在金屬盔甲上蝕刻雕花。”

“明代的《格古要論》中也有記載:凡刀劍器,打磨光淨,用金絲礬礬之,其花紋則見。”

“明朝人說的金絲礬就是一種硫酸鹽,因此當曆史進入集成電路的時代,工程師們首先想到的也是利用各種酸堿的腐蝕性,來大規模地刻出芯片,製程工藝中的刻蝕之名,由此產生。”

“刻蝕中有三個關鍵指標:刻蝕速率,選擇比和方向性。”

“其中刻蝕速率指的是物質被溶解的速度,通常用每分鐘損失多少微米的厚度來計量。”

“在芯片製程中,一個部位的刻蝕深度,通常是用刻蝕時長來控製的,因此保證一個精確且恒定的刻蝕速率非常重要,而這對於刻蝕液的純度,配比,和濃度變化的要求很高。”

“基於化學反應的濕法刻蝕,隻能儘量減少橫向刻蝕,完全的各向異性它做不到。”

“在芯片製程的早期,器件結構比較粗糙,線寬間距也夠大,刻蝕方向性差一點,問題還不大。”

“但隨著製程進入次微米級,濕法刻蝕就跟不上芯片的精度要求了,邏輯電路自然不用說,關鍵層需要納米級的精密刻蝕,即便像DRAM之類相對粗糙的存儲芯片,要刻出裡麵又窄又深的電容溝槽,也需要方向感極強的雕刻方法,這就是乾法刻蝕。”

“濕法用的是液體,乾法用的則是氣體,芯片廠每天消耗很多特種氣體,其中很大一部分就用於刻蝕。”

“這些氣體在精確配比後,被通入反應腔內,再用電容或電感耦合的方式,讓氣體完全或部分電離,形成等離子體或離子束,經過電場加速,射向矽片進行刻蝕,這是一種兼具物理與化學屬性的雕刻方式。”

“主流的芯片製程中,超過90%的芯片刻蝕都是乾法,因為它的方向性好,氣體配比和射頻電源也能實現更精密的調控。”

“至於缺點,拋開技術的複雜度不談,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貴,一個是慢。”

“一台進口刻蝕機的價格,數百萬美元,那比光刻機是便宜多了,但是不同介質的刻蝕,需要買不同的刻蝕機。”

“而且工藝中,刻蝕的時長遠超光刻,畢竟人家是用光來刻嘛。”

“因此產線上一台光刻機,要配多台刻蝕機,按照設備總成本來計算,兩者的開銷差不多。”

“相比光刻機對光線的精確控製,蝕刻機更多的是需要對氣體進行精確控製,兩者的精度要求雖然差不多,但是生產難度卻是完全不同的。”

“光刻機裡頭,光學係統的加工難度是非常高的,特彆是裡麵的鏡片,國內還真是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廠家。”

“你找蔡司購買的話,人家不一定會賣給你跟阿斯麥一個水平的產品。”

“但是蝕刻機的話,我們不需要這麼複雜的東西,隻要設備設計的足夠精妙,零件的加工精度可以符合要求,就有希望生產出能夠加工7納米的蝕刻機出來。”

尹誌強解釋了一大頓,曹陽聽懂了一部分。

不過他不擔心!

原本沒有南山集團幫忙,中微半導體都能很快的突破各種蝕刻機技術,最終5納米的蝕刻機還成功的供應給了台積電等廠家。

現在有了南山集團幫忙,沒有理由研發的進度反而變慢了。

也就是說尹誌強說的方案,是可行的。

“尹總,那蝕刻機這部分,就完全交給中微半導體了。”

“明年我們是隻需要28納米的蝕刻機就行了。”

“後年也許新量產的芯片工廠也還是使用28納米的工藝。”

“但是再往後就會去挑戰14納米的工藝,到時候現在的蝕刻機就不能滿足要求了。”

14納米對於芯片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很多芯片企業能夠快速的跟上28納米的研發速度,但是繼續提升的時候,不少企業就開始掉隊了。

因為從28納米進化到14納米的時候,所有的生產設備基本上都是需要更新換代。

而那麼先進的芯片技術,並不是所有的消費電子產品都需要。

也就是說這個芯片技術太高端,到時候芯片的銷量不會很高。

本來高端的芯片價格就高,銷量還不好的話,價格就更高了。

到時候直接進入到惡性循環當中。

一些廠家,哪怕是還有一定的實力去挑戰,也不敢輕易的冒險了。

到時候基本上就會把芯片廠家分為兩個類型,一個是掌握了14納米甚至更高技術的廠家。

一個是隻能掌握28納米及其以下技術的廠家。

華夏九成的芯片需求,肯定都是可以用28納米的技術來滿足的。

但是你要是不具備14納米或者更先進的芯片技術,到時候那1成搞不定的芯片,采購金額也許就能頂得上其他九成的芯片金額。

那些芯片巨頭,就能那麼黑!

所以更先進的芯片技術,南山半導體肯定是要去挑戰的。

甚至現在都已經是這個局麵了,曹陽準備14納米工藝搞出來之後,直接給大家放個衛星,建設全球第一座7納米工藝的芯片工廠。

到時候得局麵,估計就很有意思了。

封鎖不住的情況下,美利堅會采取什麼方案呢?

每年不需要花費幾千億美元進口芯片,華夏的經濟是不是可以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發展速度?

“曹總,你放心!”

“我們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一定不會拖累南山半導體的發展速度。”

“到時候我們的芯片設備聯盟,一定能成為全球技術最先進的設備廠家聯合體。”

做設備,最怕的就是沒有銷量。

那樣子天天吃老本,誰也撐不住。

中微半導體的產品現在南山半導體會大量采購,尹誌強沒有了後顧之憂,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設備研發中去。

那個效率,絕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很快的,中微半導體就會成為僅次於南山設備的國產芯片設備巨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