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半導體在魔都和羊城都是專門購買了一個小區用來安置海外招聘的芯片專家。
並且還從國內挖了一批專業人員,又從各個高校招募了大量的應屆生進入到南山半導體,為的就是儘快的形成自己的芯片生產能力。
這一年,章京也是一直都在為南山半導體而忙碌。
“對了,我聽說英特爾和台積電那邊已經在研究18英寸晶圓的事情,你覺得我們需不需要跟進?”
雖然現在南山半導體連12英寸的晶圓廠都還沒有修建出來,隻有行業是被認為是相對落後8英寸晶圓廠,但是並不代表曹陽什麼想法都沒有。
當然了,知道哪怕是到了2023年也是12英寸晶圓廠占據主流,18英寸的沒有搞起來的結局,曹陽肯定不會真的頭腦一熱,就讓下麵的人開始搞18英寸的晶圓廠。
真的要是那樣子搞了,彆說是300億人民幣了,就是再翻一番也不夠浪費的。
畢竟晶圓廠從8英寸向12英寸進軍,那個是行業內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參考,直接做跟隨動作進行一些改善就行了。
但是要搞18英寸晶圓廠就不一樣了。
晶圓尺寸越大,對微電子工藝、設備、材料的要求也就越高。
因為約75%的矽晶片采用直拉法進行生產,在結晶過程中,直徑越大,可能由於旋轉速度不穩定導致晶格結構缺陷的可能性越大。
同時,晶圓直徑越大就意味著重量越大,邊緣處就更容易出現翹曲的情況。
因此,晶圓越大,良品率越低,晶圓單位麵積成本越高。
這麼一來,通過增大晶圓尺寸降低的成本不能彌補大直徑導致晶圓不良率增加成本的時候,選用更大尺寸的晶圓進行生產就變得不經濟。
既然如此,不如使用12英寸的晶圓,然後把人力物力往芯片的製程上麵去攻關。
像是英特爾,現在已經能夠生產22納米工藝的芯片了,雖然還沒有大規模量產,但是至少人家具備了這方麵的能力。
並且據說他們已經開始為14nm工藝而努力了。
可是對於南山半導體來說,現在也就是具備了90nm的量產能力,65nm的需要等到明年才可以搞定,40nm就更是要等到2012年,甚至更晚了。
雖然這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的車規級芯片需求了,但是對於榮耀手機來說,用來生產主芯片卻是還不夠的。
按照曹陽的規劃,在2015年之前,至少要具備12英寸、28nm工藝的芯片技術,並且全部設備和原材料實現國產化。
之後再進一步的拓展到14nm的工藝,基本上就能滿足大部分的需求了。
至於7nm工藝,那就不著急了,後麵有時間給南山半導體來慢慢的搞。
現在國際環境還是比較友好,榮耀手機的芯片還是可以正常買到的。
等到掌握了28nm工藝之後,就可以開始讓榮耀手機徹底的成為100%使用國產化零部件的產品了。
“曹總,18英寸晶圓廠的門檻是非常高的。”
“一方麵,從12英寸進化到18英寸,基本上所有的設備都需要重新進行研發,國際上現在相關的設備廠家都還沒有完全取得突破。”
“另外一方麵,18英寸的晶圓廠的投資,預計會是非常的巨大。”
“現在投資一座晶圓廠,不到100億人民幣就可以搞定,但是如果是18英寸晶圓廠的話,預計需要好幾百億人民幣才夠。”
“最關鍵的是晶圓尺寸變大的目的,本質上是降低成本,但是從12英寸到18英寸的投入,很可能會比成本下降的效果更誇張。”
“所以我覺得公司暫時不用去想18英寸晶圓廠的事情,隻要下一步能夠順利的把12英寸晶圓搞出來,然後一心攻關芯片生產工藝的提升就行了。”
章京的回答,讓曹陽很是滿意。
自己選定的南山半導體的負責人沒有被即將到來的小勝利搞暈腦袋,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芯片這個東西,有的時候對於南山集團來說,根本就不是成本問題,而是卡脖子的問題。
如果南山半導體可以在8英寸的晶圓廠生產出14nm工藝的芯片出來,那也是完全可以滿足未來10年的需求了。
更不用說將來可以基於12英寸的晶圓來生產。
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工藝改善上,讓南山半導體能夠快速的追上國際主流水平,這就是南山半導體最主要的使命。
隻要能夠做到這一點,不管是曹陽還是華夏的相關部門,亦或是南山半導體的客戶,肯定都是非常滿意了。
畢竟哪怕是國內芯片行業的老大中芯,現在也就是具備了65nm工藝的技術。
南山半導體一上來就可以朝著這個水平而去,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
當然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後發優勢。
借著金融危機的機會,南山半導體可是沒少挖各個國家的芯片人才。
由於這幾年半導體行業不景氣,甚至是普遍虧本,挖人的難度也降低了不少。
要是放在幾年後,情況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你說的對,今後十年我們都隻修建8英寸和12英寸的晶圓廠,想辦法儘可能的把這兩種晶圓的良品率提上去,把成本降下來。”
曹陽這麼一說,章京也鬆了一口氣。
兩個人聊天,不僅是曹陽在考察章京,也是章京在觀察曹陽。
要是曹陽一股腦的要求南山半導體什麼都朝著最厲害的方向而去,那麼章京肯定會頭大。
畢竟有些東西不是你拍腦袋就可以搞定的。
哪怕是真金白銀花出去了,也不一定可以搞定的。
特彆是南山半導體的第一座晶圓廠明天才正式的量產,12英寸的晶圓廠還沒有正式開工修建。
這個時候目標定的太宏偉,也許給大家帶來的不是激勵,而是被嚇退了呢。
“華夏的汽車市場將來預計很快會突破2000萬輛,一輛傳統的燃油車上使用了芯片數量有幾百顆,而去年開始出現的電動車,上麵需要的芯片數量直接就翻了一番,今後不管是傳統的燃油車還是電動車,對芯片的需求都會增加。”
“這就意味著華夏一年在汽車上麵的芯片需求,就可以達到近百億顆,甚至更多。”
“雖然我們集團不可能100%的占據這些芯片市場,但是占據一半的市場還是有希望的。”
“畢竟自主品牌的車企,大部分的核心零件都是從南山集團購買。”
“對於8英寸直徑的晶圓,大概可以生產200顆芯片。”
“而12英寸的晶圓,則是可以生產500顆左右。”
“這麼一來,我們現在的晶圓廠月產5萬片晶圓的話,一年也就是60萬片。”
“最終也就隻能生產1.2億個芯片,這還是沒有計算各種不良率的情況,最終實際能夠出貨的芯片估計也就是1億顆左右。”
“這麼一來,也就隻能滿足華夏汽車市場1%的芯片需求。”
“哪怕是接下來修建的月產10萬片的8英寸晶圓廠和月產5萬片的12英寸的晶圓廠順利的投產了,也就隻能滿足不到5%的市場需求。”
“更加不用說我們除了在汽車上麵,還在榮耀手機、南山設備、南山機器人等一係列的產品上有相關的需求。”
“與此同時,我們還跟一些廠家有代工合作,沒有辦法100%的把所有的產能都用到自己身上。”
“曹總,8英寸和12英寸的晶圓廠,已經能夠滿足我們集團未來10年,甚至是15年的發展需求了。”
雖然曹陽肯定了章京剛剛的提議,但是章京還是詳細的說明了一下自己的判斷依據。
而一直沒有這樣子詳細的去結算一下相關過程的曹陽,聽了章京的話也是震撼不已。
3座晶圓廠全部修建完工,也就隻能滿足不到5%的汽車芯片的需求?
這還隻是華夏的需求,並且是按照2000萬輛的規模測算的,實際上華夏市場可以去到2500萬輛以上。
並且南山集團的零部件,不是隻供應給國內的客戶,還需要出口。
也就是說南山集團麵對的市場是全球,那是一年七八千萬輛的巨大市場呢。
就南山半導體現在的體量?
完全不夠看啊!
“你說的有道理,聽你這麼一說,我覺得以後月產5萬片的晶圓廠,規劃有點不夠看了。”
“等到我們的這三座晶圓廠全部都量產之後,新規劃修建的晶圓廠,月產能全部都要做到10萬片以上才行,最好就是能夠20萬片,甚至50萬片的月產能。”
“這樣子才可以進一步的降低成本,提升我們的競爭力。”
至少拿下華夏50%的車規級芯片市場,這是曹陽給南山半導體定下來的目標。
那麼一來,就是至少每年要生產50億顆芯片,甚至是100億顆芯片。
這裡麵需要的晶圓數量,缺口還非常巨大。
南山半導體,任重道遠啊!
“隻要積累了這三個工廠的經驗,單純的提升月產能的難度就低很多了。”
“最晚在2012年,我們就可以開始修建月產20萬片的8英寸晶圓廠,在2015年之前修建月產30萬片以上的12英寸晶圓工廠。”
“到時候我們力爭晶圓生產能力達到大陸第二,甚至挑戰大陸第一的水平。”
章京現在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非常的激動。
自己夢中規劃的芯片帝國,有望一步一步的實現啊。